[北京直擊] 西門子研發中心跨出德國,鎖定中國二線城市
[北京直擊] 西門子研發中心跨出德國,鎖定中國二線城市
2014.09.27 | 科技

德國百年工業巨擘西門子,日前才剛傳出將退出家電市場,以30億歐元出售聯營公司BSH家電的50%權益給合作夥伴博世(Bosch)。西門子9月16日與財新傳媒在北京舉行創新論壇,表示未來將朝「電氣化」、「自動化」、「數位化」三大目標前進,並把中國視為德國以外最重要的研發及生產中心,除了在二線城市布點,也與當地學術機構合作創新。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西門子與財新傳媒9月中於北京舉行創新論壇。照片來源:吳韻萱攝)

翻轉低人力成本市場,不創新就無法存活

中國西門子總裁赫爾曼(Lothar Hermann)表示,身為140年歷史的公司,若不創新就無法存活。目前,西門子在全球30個國家有3萬名研發人員,並擁有6萬多項專利,成為工業領域持有最多專利的公司之一,每天平均提出4個專利申請。

赫爾曼說,在德國母公司以外,中國與美國是最重要的市場,而研發人員在服務中國客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現在中國有20個西門子研發中心,有5千名研發人員。西門子去年在成都建立德國以外的第一個數位工廠,「我們希望以更靈活的方式,滿足瞬息萬變的中國市場。」

中國因坐擁13億人口,被認為是製造業大國,許多企業看準低廉人力成本,將製造基地移轉到這裡。但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論壇中說,中國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比重去年超過第二產業(製造業),出口增速也開始放緩,對內需市場的倚賴與日俱增。此時,創新就成為提高生產率的核心。

「如果創新只是為了降低成本,發展自然就有限,但數位化創新的特性,就是可以跳脫成本導向的思考與限制。」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院長朱驍洵舉例,微信利用本土工作人員探索中國用戶的需求,直接與用戶建立非常親密的關係,就是數位創新的特點。「中國的優勢不再只是低成本的供應鏈,而是擁有龐大的用戶與內需市場,每個用戶都有不同需求。若能發現13億中國人的需求,就能再拓展至60億人的地球上。」

與政府合作,助企業轉型

朱驍洵說,中國西門子兩年前開始在二線城市布點,西門子武漢/無錫創新中心,就與政府建立聯繫,由政府推薦年輕企業,西門子則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企業數位化創新,並產生新的商業模式。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西門子與中國地方政府合作,協助當地企業轉型。照片來源:吳韻萱攝)

西門子前幾月與中國一家本地企業合作,隨著該公司汽車生產線增長,人力成本逐漸超過負荷,生產線的售後服務也成為大難題,西門子為該企業的生產線提供改造方案,包括用大數據分析,預測出某些零件可能在兩個月後需要更換。不只省了人的成本,更省了備件的成本。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西門子與清華大學、加州柏克萊合作,研究節能建築。照片來源:吳韻萱攝)

除了與政府、當地企業合作,西門子也與學術單位合作,例如與清華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合作研究節能建築,引進「社交傳媒」概念。坐在清華大學上課,若覺得教室太冷或太熱,用手機投票後,讓控制系統根據區域投票結果,決定該區域的濕度及溫度,且可讓建築節能15%~20%。

把人力釋放出來做決策

中國西門子副總裁許國禎指出,未來製造業的趨勢,不是以大量生產讓成本降低,而是透過技術改進,西門子現在就致力於用「數位化企業平台」,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乙太網等技術支持下,建構生產管理系統,以及生產的軟/硬體。「未來的工廠不會是無人工廠,而是把人力釋放出來,擔任決策、規劃的重要角色。」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中國西門子副總裁許國禎說,未來製造業的趨勢,是透過技術改進降低成本。照片來源:吳韻萱攝)

許國禎也說,西門子因為有豐富的製造經驗,所以知道如何解決製造業可能產生的問題。現在「自動化生產」已達到成長的高原期,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感測器(Sensor)收集大量數據並利用這些數據做出判斷。當西門子販售硬體產品給客戶的同時,也販售了軟體解決方案,例如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自動化解決方案(TIA)等。

西門子成都自動化工廠,實踐「工業4.0」

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在去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喊出「工業4.0」的口號,表示繼蒸汽機應用、規模化生產和電子信息技術這三次工業革命後,現在已進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 CPS)為基礎,以生產高度數位化、網路化、機器自組織為目標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西門子表示,身為德國最具代表性的工業企業,將積極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軟體不再只為了控制儀器或是執行工作程序等,而將與其他網路服務,生產出全新的產品,越來越多功能不再需要工作人員介入。西門子的成都自動化工廠,是德國以外首家數字化企業,就透過數據互聯、工廠「透明化」,實踐「工業4.0」。

關於西門子在中國

西門子創立於1847年,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主要業務集中於工業、能源、基礎設施與城市、醫療領域。西門子自1872年進入中國,根據2013年度財報,西門子在中國總營收達到61.4億歐元,擁有近3萬2千名員工、20個研發中心,以及76家營運企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中華電信前進Meet大南方:以數位生態協創 引領AI時代競爭力
中華電信前進Meet大南方:以數位生態協創 引領AI時代競爭力

在新興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的智慧轉型與產業的持續進化,仰賴跨域協創夥伴的協同合作。作為數位生態協創者的中華電信,近年來積極推動產業合作,並在2025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主題論壇「南方創新力:亞灣AI半導體經濟論壇」上,展示海地星空網路全面涵蓋、AI資料中心、AI運算與雲端資料庫等,彰顯其在AI時代的核心價值。此外,中華電信也分享了多項AI應用落地實績,示範如何透過Agentic AI的判斷與決策,以及各式客製化的創新流程,為產業注入新動能。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副總經理梁冠雄表示,公司自1996年民營化以來,持續深耕電信本業並大力拓展數位整合服務,如今已躍居台灣市值前十大公司。近年來更瞄準AI趨勢,積極與生態夥伴、垂直應用方案業者跨域合作,一路由電信服務提供者(CSP)、數位服務提供者(DSP)、數位服務賦能者(DSE)走向數位生態協創者(DEC)。透過不斷的業務轉型,中華電信展現了身為電信業者在數位時代的新價值,同時協助企業提升數位韌性與創新競爭力。

為此,中華電信將持續整合以AI為首的七項新興科技,包括智慧物聯網(AIoT)、大數據(BigData)、雲端(Cloud)、資訊安全(Data Security)、邊緣運算(Edge Compute)、5G(fifth Gen)及生成式AI(GenAI),為企業提供從AI基礎建設到創新應用的一站式服務,希望加速賦能百工百業發展AI應用、共同創造更大價值。

中華電信3
圖/ 數位時代

AI關鍵價值1》:海地星空與全光網路,為AI落地應用加速

梁冠雄指出,中華電信透過網路全面涵蓋、AI資料中心(AIDC)與雲平台的AI基礎建設,為企業帶來三大關鍵價值。

首先,中華電信透過「海地星空」網路,打造具高度韌性的連網環境,解決企業通訊中斷的痛點。除了全台第一的固網與行動網路外,中華電信更持續強化海纜建設,近年來投入大量資源發展衛星通訊,已具備低軌、中軌與高軌衛星的完整能量。藉此,無論國內外,中華電信都能透過海纜與衛星等高度韌性網路,為企業提供通訊雙重保障,確保暢通無虞。

同時,為因應AI大量資料傳輸的需求,中華電信亦積極佈局全光網路(All-Photonics Network,APN),2024年與日本NTT合作,以100 Gbps光傳輸頻寬進行跨國資料傳輸測試,資料往返時間僅需約為33.84毫秒,效率遠超過傳統單向傳輸需花費200~500毫秒。梁冠雄表示:「此次測試結果證明,全光網路有機會實現分散式AIDC的創新運作模式。」藉由全光網路超高速、低延遲和低功耗的傳輸特性,讓資料和運算資源可分散兩地,突破地點限制,賦予企業AI策略更高度的彈性。

中華電信4
圖/ 中華電信

AI關鍵價值2》:AI 資料中心升級,打造彈性高效的算力服務

在AI資料中心方面,中華電信已將既有的IDC升級為AIDC,並正式推出「hicloud AI算力雲」GPU雲端租賃服務,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AI算力雲租借服務。

梁冠雄強調,企業只需依照實際使用時間來支付費用,不必投入高額成本去購置硬體,即可滿足在AI高效能運算上的即時需求,大幅提升取得AI運算資源的靈活度與彈性,同時降低研發成本,快速搶佔技術先機。此外,考量到AIDC在耗能與散熱上的挑戰,中華電信亦規劃導入直接液冷與沉浸式等散熱技術,為大規模GPU部署提前做好準備。

AI關鍵價值3》:串聯台灣前四大公雲,提供AI特色服務與可靠雲端環境

中華電信完整布局公雲服務,除自有雲端品牌hicloud,亦是AWS、Azure及GCP三大國際公雲的重要合作夥伴,更自主研發各項雲平台特色服務,例如:雲網安整合的資安防護、CMX專屬電路直連雲端、CMP多雲管理平台及加密分持等,為企業打造更安全、穩定且高效的雲端運行環境。

舉例來說,企業可以透過CMP同時管理兩個以上的雲端環境,或透過加密分持服務,避免資料過度依賴單一雲端而導致的營運風險。梁冠雄說明,加密分持機制將企業的資料備份分切成三份,並分別儲存在不同公有雲上,日後若遇到資料毀損或系統停擺等情況,只要將三份資料集結起來就能恢得運作,達到高可用與高安全的效果。

此外,搭配自主研發的AI Factory平台,讓企業可以低代碼方式,開發AI模型與應用,並執行應用所需算力與雲資源。

中華電信1
圖/ 數位時代

Agentic AI應用》以數位韌性驅動智慧城市、交通與醫療創新

在AI基礎建設外,梁冠雄亦分享中華電信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與智慧醫療的Agentic AI應用實例。

以智慧城市應用為例,中華電信打造的AI淹水預警及輔助決策系統,能根據影像監控自動判斷災害等級,並據此自動進行應對措施決策,例如抽水設備調度、避難指引、淹水示警等。在智慧交通管理上,中華電信結合VLM技術打造的交通壅塞預警及輔助決策系統,不僅能判斷道路壅塞或車站人潮擁擠的程度,還能偵測交通事故,並依事件的嚴重程度及提供決策建議。在智慧醫療領域,中華電信同樣投入大量心力,以AI完善病患從看診前、看診中到看診後的所有流程,不僅提升了醫療效率,也讓醫護人員能更專注於病患照護,真正展現智慧醫療的價值。

梁冠雄強調,未來中華電信將以數位韌性為核心,持續深化AI基礎建設與創新應用的雙軌布局,並期待與更多新創攜手合作,將創意與技術落地,共同打造多元共榮的產業生態系。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