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Combinator創業第六課:Facebook團隊教你怎麼讓企業成長
Y Combinator創業第六課:Facebook團隊教你怎麼讓企業成長
2014.10.20 | 技能

Alex Schultz早前曾在Google負責廣告業務,現在是Facebook負責Growth(成長)團隊的VP,Facebook的Growth團隊一直是比較出名的一個部門,另外近幾年Growth Hacker的概念也比較熱。YC創業課的第六堂就是由Alex來給我們講講「成長」這個話題,Alex一看就是一個異常聰明的人,非常有趣。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對於網站的成長來說,用戶留存是首要的

Alex Schultz 認為,對於一個網站的成長來說,其實用戶留存(Retention)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把獲取用戶的時間作為橫坐標,用戶留存數作為縱坐標,那麼如果一定時間後,用戶留存率曲線是一條平行於橫坐標的直線(亦即有固定概率的用戶留存),那麼就說明這個產品是有一定市場並且可以持續積累用戶的。而市面上也有很多公司,用戶留存率在開始的時候很高,但最後卻會慢慢下降到0,也就是客戶會慢慢都喪失掉,所以說長遠來看,一個穩定的用戶留存率是非常重要的。

在用戶獲取和留存之間,成長團隊主要負責的是用戶獲取,而留存率則主要取決於產品。所以如果你的留存率很低,那麼請先把重點放在產品的改進、市場方向的調整上,而不是繼續加速擴張宣傳,不然可能就會出現最近叮咚小區這個產品的問題,這個例子簡直是對Alex觀點的一個完美的闡述。當產品還沒有找到真正的Product / Market Fit的時候(在第一堂課中有具體解釋這個概念),成長對於公司來說都是徒勞的。

Alex認為,創業公司在初期是不需要成長團隊的,只有當你在產品穩定,用戶留存率足夠高的時候才需要專注到成長,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才開始擴大。但換句話說,創業公司在初期,其實每個人又都是增長團隊。

選擇對的成長目標,營造留住用戶的magic moment

對於公司的創辦人來說,選擇方向當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成長這個事情,每個公司需要確定的目標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對於Facebook 來說,最重要的指標是每月的活躍用戶,對於WhatsApp 來說最重要的指標是每天發送了多少條訊息,對於eBay 來說最重要的指標則是每天售出了多少貨。所以說成長並不只是簡單地用戶數量的成長而已,更是要看對於某個行業或某個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成長指標是什麼。

這個指標的製定是創辦人的責任,也是公司上下需要遵守的原則。但有時候,對於某些公司來說這個指標並不容易被劃定。比如對於eBay 來說,這個成長指標可以是註冊用戶數,可以是網站上的商品數,可以是總的銷售額,但eBay 的領導層就把這個指標定為售出貨的個數,這樣當員工們在工作的時候,當他們需要對產品進行改版的時候,當他們需要進行任何商業抉擇的時候,就會想到這個評判標準,那就是怎樣讓售出貨的數量變多,而不是利潤,也不是在售的商品數或註冊用戶數等等。舉例來說,如果目標定為了註冊用戶數,那麼產品人員很容易把引導頁做到註冊頁面上,而如果定為售出貨數量,那麼產品可以把用戶引導到商品陳列或搜尋頁面上,這樣用戶購買的時候才需要去註冊,而兩者的結果肯定是後者更好。

另外,對於成長來說,有一個magic moment(奇蹟時刻)能夠讓人們一下子從看到產品就決定成為這個產品的一員。比如對於Facebook 來說,這個奇蹟時刻就是在網站上看到你朋友的時刻(已經有朋友在Facebook 上,用戶就會更願意註冊並和朋友聯結,於是才能在頁面上顯示出朋友更新的狀態和內容,也就才可能不斷地回到Facebook 來)。對於Airbnb 來說,你看到某間非常好的房子的時候就是那個奇蹟時刻,或者說也可以理解為,讓用戶看到一款產品的本質,解決用戶需求的那個瞬間,就是讓用戶留下來,並且給產品帶來成長的奇蹟時刻。

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要想明白你的產品給用戶提供的奇蹟時刻可能是什麼,對於成長來說這個主要的目標或者指標是什麼,然後儘量用最快最便捷的手段把用戶和這個產品的特性聯結在一起。而且要想到邊緣用戶的需求,而不是你自己的猜想,比如對於Facebook 來說,離開的用戶大多時候原因並不是提醒太多,郵件太多等等,而是朋友太少,所以就應該在朋友推薦上做更多文章,而不是其他想當然的地方。

其他一些基本能促進成長的方式

1.Virality (病毒式傳播)

兩本推薦的書:《Ogilvy on advertising》《Viral Loop》
(每個加入Facebook Growth團隊的人都會收到這兩本書)

對於病毒式傳播來說又有三個主要的概念:

  • Payload:有效載荷,即可以到達的用戶數
  • Frequency:每個到達的用戶可以被影響的時間次數
  • Convert Rate:最終成功轉換的概率

以Hotmail 早期的發展來舉例,Hotmail 當時在每一封發出的郵件下方都會顯示一句話,大意就是「此封郵件由Hotmail 發出,我們提供免費的郵件解決方案」,和現在的Mailbox 做的事情類似。這個例子中的Payload 並不高,因為用戶發出的郵件接收人個數並不多,但Frequency 頻率是很高的,因為你會和很多人來回往返郵件,最終的結果是轉化率也是相當的高。

另外,Alex 還提了下類似於Linkedin 所做的virality 的模式,即註冊後引導用戶邀請其聯繫人的模式。這個viral 的概念是一個閉環,從注入聯繫人,到送出邀請,到有多少人點擊邀請,到有多少人註冊,再回到有多少人會注入聯繫人,這麼一整個流程。要讓這個流程病毒式傳播開來,就要控制每一個步驟的百分比,最後使其形成正向的閉環。

2.SEO

關鍵詞搜尋的幾個重要指標:人們搜尋的哪個詞可以導向你的頁面,有多少人搜尋這個詞,有多少人在競爭這個詞,這個詞對於你的價值有多大。

而對於SEO 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從高權重的網站獲得有價值的鏈接。其他還有一些基本的內容,比如做index,sitemap,起好標題等。

3.Email

只有讓用戶看到的email 才有效果,所以要注意不要發spam,不要用經常發送spam 郵件的服務器等,最重要保證郵件在用戶的收件箱中,而不是垃圾郵件中。

保證用戶收到後,下一步要做的是怎樣起好的標題讓人們打開它,再然後是怎樣吸引人點擊從而跳轉回頁面。另外,最有效的郵件增長的方式就是推送通知,但什麼樣的通知才要推送是需要仔細斟酌的。

另外一點有意思的是,Alex 認為發newsletter 是錯誤的事情,因為newsletter 是將一樣的內容發給了所有不一樣的客戶,而不同時期註冊的不同類的用戶所需要看到的內容是不同的。

最後,Alex Schultz 也以一段引言結束他的這節課:

“A good plan, violently executed today, is better than a perfect plan tomorrow.”
一個今天被瘋狂執行的好方案,要好過一個明天的完美方案。

本文出自36氪,作者為曲凱, 杜克大學研究生畢業, 曾經做過管理諮詢、在36kr 寫過科技稿、當過百度PM、參與過早期創業, 現在雲啟創投任職投資經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台灣奈微光不僅是開發出一款新晶片,更在於證明了創新不必只沿著摩爾定律持續追求製程極限,採取橫向發展同樣能找到市場著力點,台灣奈微光正運用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製程,打造出全球少見、能「嗅聞」世界的感測平台,這場從臺大實驗室技術啟程的冒險,正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看見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跨足大健康與車用,奈微光用矽光子打造感測新藍圖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圖/ 數位時代

正當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相投入奈米級製程競賽,追求更小、更快的晶片時,台灣奈微光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光子 IC 設計。」台灣奈微光董事邱俊榮說明,他們所做的是「光的晶片」,與傳統專注於電子電路的 IC 完全不同。

長久以來,市場上若要製造中長波紅外光的光源,普遍會採用化合物半導體。然而,化合物半導體不僅成本高、良率較低,且在光譜調控上存在不少挑戰,台灣奈微光則突破性地利用 CMOS製程,直接從矽基底打造出中長波紅外光光源,顛覆了以往的作法。

邱俊榮強調,這都要歸功於臺灣半導體 CMOS 製程的高度成熟與優異良率,讓台灣奈微光能在成本上取得絕對競爭力,打破中長波紅外光技術高昂的門檻。「我們是透過 CMOS的半導體製程設備,把晶片延伸到矽光子光源與矽光子感測器。」他指出,「這就是台灣奈微光最核心的差異化。」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技術,也催生出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微量氣體的連續偵測。傳統上,偵測微量氣體多依賴大型設備,或是藉由薄膜與電化學感測器,體積龐大、造價不菲,且難以持續監測,必須等待薄膜變化才能得到數據,台灣奈微光則運用中長波紅外光,透過氣體吸收特定波長時產生的能量變化,實現即時且連續的濃度偵測。

在應用面,台灣奈微光鎖定「大健康」與「汽車」兩大領域:希望未來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智慧衣等穿戴裝置,持續監控呼吸與體內氣體變化,也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偵測鋰電池異常釋放的氣體,為車輛安全嚴格把關。

挑戰摩爾定律侷限橫向創新,打開感測市場新局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圖/ 數位時代

這項突破性的感測能力,也展現出台灣奈微光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依循摩爾定律,追求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量的極大化,也就是線寬持續縮小、功能不斷堆疊,屬於典型的「縱深式」發展,然而,隨著製程推進至1奈米世代,單台曝光機設備高達4億美元,資本支出急遽膨脹,物理極限與成本效益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台灣奈微光選擇另闢蹊徑,他們將半導體製程的應用「橫向」擴展。邱俊榮指出,即便在傳統 IC 領域中,微米級製程線寬早已鮮少被提及,但在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依然蘊藏廣大潛力,台灣奈微光正是運用這些「尚未被徹底開發」的微米級製程,結合自家的矽光子技術,開發出光源與感測器晶片,創造全新的應用價值,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奈米級製程領域具備領先地位,還能進一步將既有資產延伸至更多元的應用場景,而不必一味追逐最先進的製程節點。

「我們不是照著摩爾定律的方向往下挖掘,而是打開另一種可能,只要做一些物理上的調整,就能產生中長波的光源,還能偵測中長波紅外光,甚至在同一顆晶片上就可同時偵測到紫外光。」邱俊榮強調,這正是對半導體生命週期的延伸。他也提到,台灣奈微光的目標並非爭奪市場,而是藉由技術替換,協助既有產品升級、實現價值加值(value-add)。

不過,若要讓這項劃時代的光感測技術真正落地並普及至廣大市場,仍需面對商業化與規模量產的多重挑戰。為了推動晶片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並提升其多波段的精確調控能力,台灣奈微光申請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 IC 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期望加速技術成熟與市場部署。

AI時代新戰局,台灣奈微光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

此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實現「多波段(multi-band)有效控制的微分辨識」。過去,台灣奈微光所開發的晶片多以單一功能為主,而透過晶創 IC 補助計畫的資源,將協助他們推進晶片功能的多元化。

這項技術的挑戰,在於如何精準控制多個光譜的發射。邱俊榮形容,以前的設計就像一次將所有光譜全部釋放,現在則能做到「要A動、BC不動」或「C動、AB不動」等更細膩的調控,要達成這種「誰要動、誰不動」的精準控制,必須增添新的光罩設計與更複雜的驅動機制,雖然這意味著更高的開發成本,但能顯著簡化後端機構,加速產品量產與推向市場的進程。

台灣奈微光預計在2026年6月前完成這項技術開發進入投片階段。儘管從投片到實際市場落地仍需時間,但他們已開始與紡織、電動車鋰電池、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等產業客戶溝通布局,力求縮短市場開發週期。同時,在迎接AI的時代,數據品質與廣度更是關鍵。邱俊榮認為,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技術,能為AI提供更精確、即時與連續的數據。透過晶片同時測量多種身體參數並實現每秒連續偵測,將提供豐富且精準的「身體密碼」數據,不僅能協助AI進行更深入的演算找出過去未能捕捉的變化規律,更將賦能AI在大健康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台灣奈微光正積極與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廠商、大健康品牌客戶及跨產業夥伴合作。展望未來,台灣奈微光不僅要透過晶創IC補助計畫將晶片功能多元化,更將持續深化技術,證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極限製程上領先,更能橫向開拓無限的市場潛力,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感測應用突破。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台灣奈微光
● 董事長:張坤昱
● 核心技術:CMOS製程的先進矽光子光源晶片模組與感測晶片模組
● 資本額:新臺幣4.5億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