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創意不設限,翻轉行銷視野
數位創意不設限,翻轉行銷視野
2014.11.06 | 行銷

一心多用、一人兩螢的態勢將會越來越明顯,結合戶外廣告、電視廣告、社群網站等平台,縱向深度整合群眾需求,才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並促使消費者付諸行動。

你上次看電視是什麼時候?如果你要稍微想一下,那麼你上一次看手機是什麼時候?相信多數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說出來。根據資策會FIND的調查,台灣有1,330萬人擁有智慧型手機,占台灣總人口一半以上,平板電腦的普及率則為25.4%,大小螢幕群起搶占民眾注意力。連Google的統計都顯示,台灣民眾觀看YouTube的時間已經超過電視節目。

在今年《數位時代》第二屆「數位整合行銷大賞」的參賽作品中可以發現,逐消費者眼球而居的行銷人已經看到數位工具的重要性。

舉凡賺遍無數網友熱淚的「開口說愛,讓愛遠傳」系列短片,在社群網站和YouTube上引發熱潮,到黑松茶花綠茶的安心亞在你加班時突然來電幫你加油,紛紛活用行動載具給消費者驚喜。今年的得獎案例跨越多種媒介平台和數位工具,展現台灣數位行銷手法的創意和多樣性。

從全球數位行銷的趨勢看來,在所有數位工具渠道中,行動載具將會是未來5年最被看重的一項,行動廣告包括智慧型手機或平板上的跳窗式廣告、搜尋廣告、App和橫幅廣告。跨國媒體公司ZenithOptimedia的調查便顯示,從2013年到2016年間,行動廣告將會以平均每年50%的速度成長,反觀以定點上網為主的網路廣告年均成長率只有8%,相差整整6倍之多。

但台灣做好準備跟上這波行動行銷浪潮了嗎?安索帕行動行銷副總經理吳慶彬表示,台灣的數位環境相當成熟,科技先進,論行銷創意並不輸國外,但應再進一步加強社群和行動載具的整合。以App為例,App行銷手法在台灣還在起步階段,且App所需花費的預算和時間較多,業者願意投入心力在此的並不多。

行動優先

D2C台灣創意總監陳嘉偉也表示,台灣廣告主分配給網路廣告的預算已相當接近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但消費者花在行動載具上的時間明顯大幅上升,廣告主投入在行動廣告上的預算卻與消費者使用習慣不成比例。

從資策會「2014行動行銷策略關鍵報告」便可發現,消費者每周看報紙和雜誌的時間加起來只有3.1小時,是手機的五分之一,但2013年報紙和雜誌的廣告量高達67億元台幣,反觀行動廣告卻只有11億元台幣,形成消費者看手機的時間多過平面媒體5倍,但廣告主投入在行動廣告的預算,卻只有平面媒體預算的六分之一異象。
但這並不代表行銷人應全面棄守傳統媒介,投向數位媒體的懷抱。今年坎城創意節行動類大獎得主妮維雅防曬乳,成功結合行動載具和紙本媒體,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妮維雅在雜誌廣告頁嵌入可拆式的紙手環,手環內建定位系統,並以藍牙與手機相連,爸媽將手環戴在小孩手上後,若小孩走出安全範圍外,手機便會提醒爸媽,讓爸媽再也不用擔心小孩會在人擠人的海灘上走失。妮維雅看準許多成年人會在海邊看雜誌,但又擔心小孩走失,於是想出了這個結合雜誌與手機的創意,精準抓住目標群眾的媒體使用習慣。

未來數位整合行銷的另一大關鍵字即為整合。在多螢時代中,沒有單一媒介可以獨占消費者的全部注意力,一心多用、一人兩螢的態勢將會越來越明顯。吳慶彬表示,數位行銷應加強多媒體的整合,以消費者感興趣的內容為核心,結合戶外廣告、電視廣告、社群網站等平台,才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並促使消費者付諸行動。

橫向整合工具,縱向整合群眾

除了橫向載具的整合,縱向消費者聲量的整合也十分重要,能否在線上吸引消費者參加實體活動,再將實體活動的聲量反饋到線上,是今年評審非常看重的指標。偉門整合行銷集團董事總經理林安平表示,好的內容僅僅好是不夠的,虛實整合也同樣重要。

以「十二夜:流浪動物拯救計畫」為例,該計畫以手機App整合物資,幫助流浪動物中途之家快速找到鄰近的愛心物資,並且與電影《十二夜》合作,在電影院放置活動看板,讓剛看完紀錄片大受感動的觀眾能夠馬上下載App加入義工行列。「十二夜:流浪動物拯救計畫」用實體媒介將目標群眾引導到虛擬物資平台上,再從虛擬平台上發起實際行動,在線下社會發揮正面影響力。

除了刺激營銷和塑造品牌形象,數位行銷的想像空間有多大?榮獲今年坎城創意節科技創新類大獎的Fiat Live Store,證明數位行銷不只可以提升銷售量,還可能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巴西車商Fiat讓車子展示員戴上具有錄影、影音傳輸和即時視訊功能的頭盔,讓消費者不用出門就能在網路線上賞車,戴上高科技頭盔的展示員就是消費者的眼,消費者只要在電腦螢幕前動動口,想要看車子哪個部分都沒問題,有任何疑問也能即時獲得解答,還可以直接加入他人的賞車對話,連自己發問都省了。

綜觀台灣目前的數位行銷生態,可謂兼具創意與執行力,並開始善用數位工具的特長,無論是手機、平板、App或穿戴式裝置皆有之,結合社群力量擴散品牌影響力,串聯起從線上到線下的活動,讓行銷的樣貌更趨完整和多元化。然而,在行動行銷方面的發展仍大有進步空間,跨傳統與新興媒體的整合也是未來仍可努力的方向,期望未來可見到更多如Fiat以科技顛覆商業模式的表現。

評審看數位行銷

林安平(偉門整合行銷集團董事總經理):
技術是技術人員的事,消費者不應該感覺到技術。

李芃君(台灣大哥大個人用戶商務長室新創服務副總經理):
我比較重視數字,互動率、擴散度、參與和O2O的整合。

吳慶彬(安索帕行動行銷副總經理):
說好故事很重要,但說觀眾有興趣的故事更重要。

邱繼弘(聖洋科技執行長):
吸納不同的意見,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完美的專案。

陳嘉偉(D2C台灣創意總監):
從策略來看,你想要藉由什麼互動體驗講什麼事情?這是很重要的。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46期)
其他精彩內容》》
訂閱數位時代》》

延伸課程:
@@ACTIVITYID:457@@

@@ACTIVITYID:501@@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今年臺灣加權指數的年度大盤走勢呈現強勁上揚的趨勢,根據證交所資料,臺灣資本市場表現截至9月底,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對臺灣資本市場以及鏈結全球創新能量有何指標性意義?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暨AppWorks之初加速器董事長林之晨,從業界角度剖析第一手觀點。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偕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舉辦「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展現政府打造臺灣特色亞洲那斯達克的決心。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具備三大特色:法規鬆綁、聚焦重點產業、實踐市場雙向開放。

法規鬆綁!調整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來臺上市規範

深耕亞洲新創生態、關注AI、雲端、數位科技創投領袖的林之晨,相當認同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法規鬆綁新制。根據證交所資料顯示,本次鬆綁重點包含:創新板採行一般板交易制度;精進創新板本國公司上市制度;優化創新板及一般板外國公司上市制度(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以及創新板、上市一般板、上櫃得互相轉板等機制。

針對上述機制升級,林之晨表示:「資本市場的制度革新是臺灣科技公司邁向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試金石。對於任何科技公司,如果想要上市掛牌,最重要的是必須擁有籌碼和流動性。一旦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和優質的估值乘數,這些公司就有機會利用他們的籌碼去進行國際併購,進而擴大他們在整個區域的佈局跟影響力。」

透過法規鬆綁,林之晨也認為對於臺灣新創、優質企業走出去有絕對助力。「今年初創新板的投資人資格鬆綁之後,這此這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等於延續開放精神,也就是提升流動性的重要舉措。同時,我們也觀察到許多臺灣的創業者在海外經營,有時會因與海外公司併購或合併而可能被歸類為國外公司。如果這些公司在退場時,能夠回歸到我們臺灣自己的資本市場掛牌,這對於活絡資本市場,並讓臺灣與國際接軌都具有非常大的好處。」

聚焦重點產業,資本市場活絡AI新創機會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另一特色是聚焦重點產業,特別是半導體、人工智慧、AIoT技術、智慧製造、綠能環保、機器人、 數位雲端、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生技醫療、資安安控、次世代通訊、無人機及國防航太等前瞻新經濟產業,同時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提供整合服務。

盤點相關產業正巧與AppWorks生態系與台灣大哥大過去關注的AI、數位經濟、雲端科技、次世代通訊等不謀而合。林之晨回應道,「我們開始進入所謂Agentic AI(AI代理)時代,可以說是AI 3.0,接下來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會變為Business-to-AI to Consumer,然後再進一步變成B2AI to AI2C。在這個過程中,將會產生很多AI的新創機會。」

針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關注的新興領域,林之晨認為不論是台灣大哥大自身參與這些成長的機會,或是透過投資新創,攜手他們有機會抓住在這個領域的成長,「我們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感到欣慰,因為資本市場能支持這類產業發展,我們也期盼,未來有機會能讓這些我們支持的新創公司上市,創造流動性,並為創業者或股東創造好的報酬。」

實踐雙向開放,支持海外優質公司進入臺灣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更遠大願景是雙向開放,不僅讓臺灣的公司能走向國際,同時也要讓國際優質的資源能夠與臺灣連結,讓創新板將成為匯聚創新產業的核心樞紐。針對這方面的制度優化,林之晨認為對於臺灣的投資人,如果有機會透過這些板塊投資國際優質的新創公司,參與這些公司成長,這對於廣大的投資大眾能增加他們投資組合的多元性,並帶來未來的財富成長機會。

另一方面,林之晨也提到他們在東南亞投資的公司之中,不乏有市值已接近新臺幣一兩百億的企業。林之晨明確指出,「但我們也觀察到,許多東南亞的資本市場相對不活絡,不論是印尼證券交易所(IDX)或新加坡交易所(SGX),對於掛牌後的交易量,或者對科技股的友善度都非常不夠。」

換言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推出,加上證交所將再次鬆綁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上市制度,林之晨深信此舉不僅讓臺灣公司在海外併購有強大的籌碼後盾,同時也能吸引更多在海外發展或符合科技趨勢的優質公司回流臺灣資本市場掛牌,並且讓臺灣的投資人能夠參與優質公司的成長,從而全面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活力與國際接軌程度。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