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網路上開始流行一種以聳動標題吸引讀者點閱的文章,諸如「這十張照片,讓我驚呆了!」、「看到最後一行,我流淚了…」,這類網站的文章來源通常非原創,或轉載自對岸網站,或轉載部落客文章,最卑劣的恐怕是未經內容原創者同意便將整篇文章複製貼上納為己有,輕鬆賺取流量。在網路的世界,流量就是金錢,就是廣告收入的保證,這也是為什麼以流量牟利的內容農場網站如此風行的緣由,網站主賺得大把廣告費,網站會員也不費吹灰之力地分一杯羹賺外快,然後網友看正妹圖和心理測驗看得樂呵呵,形成一個三方皆贏的流量共榮圈,而在農場外的內容媒體則暗自垂淚,恨得牙癢癢。
日前,在一場講座上,一名被許多媒體人視為眼中釘的農場網站創辦人現身說法,希望扭轉外界對內容農場網站(儘管他不用這個詞自稱自家網站)的刻板印象。這個網站就是今年年初剛開站兩個月就成為全台第八大網站的GigaCircle,GigaCircle以類直銷手法分潤給網站作者和推廣文章者,根據GigaCircle創辦人鄭捷文的說法,GigaCircle完全沒有聘請編輯,網站上所有的文章都是網友自創或轉載。
當問及GigaCircle一個月的廣告營收,他的答案讓台下一堆媒體人都「驚呆了」,GigaCircle每月來自Google Adsense的收入竟然高達八百萬!GigaCircle僅靠網友自製內容(何況當中還有不知道多少是盜文)就能賺這麼多,聽在耗費心血製作內容的媒體人耳中,多麼諷刺,鄭捷文的一番話讓在場的媒體人紛紛騷動起來,連提問都難掩怒氣。
身為媒體從業人員,聽到這裡我心中的震驚自然不在話下,但全場最讓我感慨的反而不是GigaCircle如何免費吃媒體豆腐,而是鄭捷文說:「有些文章原作者會來檢舉網友文章,要我把文章撤下並且把盜文者的錢給他們,我說沒有問題啊,但是通常那些文章的點閱率都不太好,真的優質的文章,在GigaCircle的點閱率都不好啊。」霎時間令人茅塞頓開,原來那八百萬原本就不屬於我們媒體(如果我們自認付出十足努力在產製優質內容的話),我們自認為的優質好文,放在GigaCircle上根本不值一文,吸引不了什麼目光,真正能衝高流量的依然是那些腥羶色或小情小愛的文章。
從這個角度看來,其實我們沒有憤怒的理由,要嘛怪自己不夠爭氣無法討網友歡心活該賺不到廣告費,要嘛怪閱聽人胃口太低俗就愛吃垃圾,GigaCircle只是反映了新媒體時代下的野蠻遊戲規則而已。以往我們以為只要努力製作好內容,觀眾就會買單,然後廣告主就會在媒體上下廣告,於是媒體得以靠來自讀者的直接收入和廣告收入維生,好內容會吸引質量俱佳的讀者,形成正向循環,但網路證明我們大錯特錯,我們的好與網友的好彷彿平行時空,一邊自命清高,一邊小確幸,永遠也找不到交集。
有趣的是,與GigaCircle同台演講的還有台灣首個新聞募資平台SOS(Sound of Silence)創辦人翁子騏,SOS主打重新建立讀者與內容產製者之間的關係,沒有廣告收入,由消費者直接付費給記者,直接用行動支持優質的新聞議題,幾乎是與GigaCircle南轅北轍的經營邏輯,若以食物比喻這兩個網站的產品,一個像是庶民小吃鹽酥雞,一個像是叫好不叫座的有機套餐。
聽聞鄭捷文直言網友就是不愛優質文章,翁子騏的態度卻異常樂觀,他說雖然台灣閱聽眾還沒有建立起付費看新聞的習慣,但他最憂心的反而不是能否找到足夠多的願意買單的讀者,而是找不到願意加入募資平台的優秀新聞人。
對比沒多久之前《紐約時報》才宣布因讀者流失加上數位商品營收不佳要裁員一百人的新聞,最近還找來NPR內容主編威爾森(Kinsey Wilson)挽救紐時的數位內容和行動策略,SOS的理想雖然崇高,但實在令人找不到樂觀的理由,甚至連GigaCircle創辦人都不禁質疑,「一個月收149元太少了吧?」說實在的,現在的讀者連花十元買份報紙都不願意了,實在很難想像有誰願意每個月花149元購買特定議題的網路新聞。
然而,當時局越是艱困,每一個微小的掙扎都更顯珍貴。所幸,我們總是能從一些小地方找到堅持下去的力量,姑且稱之為作媒體的小確幸吧?例如,雖然有些阿Q,可GigaCircle近月來的網站排名明顯下降,當然這與其他同類型的內容網站崛起競爭脫離不了關係,但鄭捷文指出他注意到網友開始對聳動式的標題「免疫」了,這雖然不能保證好新聞就能獲取注意力,但至少足以證明讀者對於名不符實的聳動標題開始感到「震懾了」,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內容未來可望逐漸被讀者唾棄。
又比如之前嘗試單篇販售新聞的新媒體有物報告近期宣布將暫停營運,在明年初推出嶄新的營運模式,令人充滿期待。又其實讀者的胃口偏好可能遠比我們所想像的複雜許多,網路世界打破線性思維和現代性,帶來內爆的融合世代,讀者可能左手看正妹圖,右手在看中韓FTA政策,也可能一邊看貓奴文,一邊關心國道收費員絕食新聞,這不是模糊的想像,而是我和身邊許多年輕世代朋友的真實生活,儘管自栩優質閱聽人,但這並不代表我就不會去點正妹、可愛動物和獵奇奇聞,而這也是儘管聽完這場演講令人頹喪,但我還不願放棄媒體希望的緣故之一,希望,就在自己身上,改變,可以從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