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諭緯] 問題不在網軍,是價值信念!
[盧諭緯] 問題不在網軍,是價值信念!
2014.12.01 | 科技

激情的周末結束了,不論結果是滿意或是失望,但終究有了答案。在許多的政治評論都提到,網路或說是鍵盤世代,改變了這一場選戰。特別是最受矚目的台北市市長選舉,柯文哲應用網路數位工具,打了一場漂亮的非典型選戰,然後,很多評論說,國民黨是輸在沒有網軍,以後要加強佈署。看到這樣的說法,我笑了,真的,問題不在網軍,而是價值信念。

數位工具?其實一點也不創新

如果要談數位科技對這次選戰的影響,我不會用「創新」來形容,而是執行力很不錯,很多地方都到位。從工具的角度,柯文哲這次所使用的工具,與兩年前的總統大選相比,其實差別不大,Facebook、LINE、Youtube,這些社群工具,在當時早就出現,而且也被廣泛使用,甚至在三月的學運時,運用的靈活度,就我來看還比此次來得高。相較之下,這次柯文哲陣營亮點,反而是開放官網API,將手中的資料開放,讓支持者去幫他將訊息盡可能的極大化傳播。

但要做到這一步,坦白說並不容易,10月時我曾有個機會與柯文哲訪談,他也不諱言,一開始也擔心,如果被拿去Kuso,或是變成對手攻擊的素材怎麼辦?後來與幕僚談過後,他相信,如果你心存善念,想要改變事情,全世界都會來幫你!從選舉結果看,似乎回應了這樣的說法。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photo/柯P新政網路截圖)

另一個問題就來了,這些工具其實都是開放的平台,柯文哲能用,其他人也能用,但為什麼效果差這麼多?今天我看到一則新聞,國民黨籍的宜蘭縣縣長候選人邱淑媞出來喊冤說,自己也有經營Facebook粉絲頁,而且還是不假他人之手自己寫,但是都沒有人按讚。

為什麼要幫你按讚?

是了,這就是關鍵。為什麼沒有人按讚?如果將候選人也看成一個商品,在商業世界經營粉絲團的小編都知道,粉絲團的經營,不是把訊息發出去就好,而是要確定你想要溝通的粉絲是誰?你希望傳達的共鳴價值是什麼?與你的受眾間的情感關連又是什麼?一味的推銷,反而讓人更反感。

比如說宜蘭縣,也許是我刻版的印象來解讀,宜蘭縣縣民在乎的,應該是能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大於在網路上的Facebook接觸,或者說,比起都會區,對宜蘭縣民而言,Facebook並不是他們主要接收訊息的管道。沒有搞清楚自己要跟誰溝通什麼,投入再多,真的,一切只是白費力氣。

再比如連勝文,他在Facebook上的訊息露出也不少,不過從我非常不客觀的個人Facebooke觀察,出現的正面訊息,很多是連陣營自己下的廣告或贊助貼文,而相對負面的訊息,都是我朋友轉貼分享,這一來一往的傳播影響力,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

為什麼大家都說某些人的壞話呢?一定是有網軍!我又笑了。前幾天,我唸小學的女兒跟我說,她也好想當鄉民,我說,你有在上網吧?那你就是鄉民啦!她有點似懂非懂,但這就是事實。每個上網的人都是看熱鬧的鄉民,都是把訊息傳播的網軍。

只要有網路,人人都是鄉民

對於傳統的思維,特別是典型媒體思維,習慣的還是一種由上到下的單向守門式思考,但現在以網路為核心的傳播形式,是一種點對點的分散式架構,在舊的架構中,只要單一節點失靈偏差,就會造成整體系統癱瘓。這也是許多人對傳統媒體報導不滿,因為只要老闆或總編一聲令下,新聞就不是新聞了。

但在點對點的架構中,不只是傳播組織內的成員,只要是對某個議題有興趣的專家們,就可以在原有的訊息上,不論是主動在PTT上爆卦,或是在Facebook上回文,立刻就有新的論述誕生,直接參與行動。這也是為什麼,這段期間,許多打臉文的出現,MG149的攻防就是有趣的觀察。

面對多樣的訊息,做為網絡中的成員,也可以開始有更多的面向,去思考、比對每一則訊息背後的意義,而不再像以往,媒體說什麼,我們就照單全收,這也是為什麼,網路與傳統媒體所呈現的世界,是平行的存在。

如果以資訊系統的概念來類比,就是只要每個節點裝載了相同的通訊協定(Protocol),這個網路就可以自動運作,不需特別人員下指令;甚至,原本不同群的單位組織,只要有了部份成員或意見主張的連結,馬上合併成一個更大的網,傳播效果立刻十倍速展開。

但同樣的,也往往會因為意見不合,很快又碎裂成各自獨立的網絡。別再問網軍是誰,別再替「婉君」貼標籤,只要你能上網與朋友Facebook互動,與朋友在Line群組聊天,分享Youtube影片,每個人都是網軍啦!

也因為人人能行動,所以它不會是能夠被數人頭的團體,沒有人知道這個團體規模究竟有多大,自然也就無法用傳統的「經營」概念來看待,它可以被經營,但必須是有一致性的清楚價值,且持續性的溝通互動,而不是選戰的兩個月來沾個醬油就會成事。

當然這裡面也有系統的風險,因為每個人都有其價值偏向,且也喜好看到與自己立場相近的說法,再加上Facebook或其他平台所謂「大數據」演算法,你多數時候都會看到與你相近的觀點,某些時候,往往會造成小圈圈之間的取暖自high,誤以為這是外在環境的輿論氣候。所以當面對眾多訊息來源時,反而更要提醒自己,抱持一種質疑的態度再去轉貼分享,而不是讓訊息任意的流散。

很重要說三次:價值、價值、價值

還有,別以為網軍都是年輕人(如果年輕人的定義是20~30歲學生的話),更多的反而是像我這種,50歲以下的上班族,上有父母,下有年幼孩子,工作忙盲茫,但我們也因為工作的關係,社會歷練多,專業知識夠,看著世界變化如此快速,而台灣社會卻因為被許多舊思維綑綁而跨不出去,我們的確對現狀不滿,想要改變,而網路平台是我們最便利的參與工具,將朋友的分享,再加上自己的評論觀點,意見很容易就滑出去了囉!

所以什麼會打動我們?是價值信念。柯文哲很多地方其實也有待商榷,比如對女性的言論,甚至或多或少還是有著專業精英不自覺的驕傲,但在選戰中,大家看著他靠著認真讀書成為被台灣社會尊崇的醫生的成長歷程,再從口拙甚至有點白目的醫生,努力學習政治領域知識,讓自己進化,他將所有資訊公開,落實不插旗、不跑宣傳車、傳達出真誠、努力、不斷學習進化的價值主張,對於每天努力想要讓自己跟社會變好的中產階級而言,的確很有吸引力。參與桃園市中壢區市議員的綠黨候選人王浩宇,也是類似的狀況,有明確的主張,社群工具就能將價值擴散。

今天,柯文哲開始落實政見,將競選經費公開,並邀請全民參與,公開遴選勞動局長,立刻就有民間團體出來質疑,委員多是公會代表,缺少女性、外籍勞工等代表,合理性與正當性不夠,這是一個有趣的辯證開始。我支持柯文哲公開透明、全民參與的主張,但公開透明與全民參與,重要的是一種價值討論的過程,特別是在目前仍是代議制的情況下,最後的決定與責任承擔,還是得回到柯文哲身上,而不該一切都丟給全民決定,不然我們何必選巿長?我不知道他能不能做得好,但我真的期待因這場選戰,我們可以真正從看熱鬧的鄉民,變成有價值意識的公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