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重要關鍵字:資料新政
物聯網重要關鍵字:資料新政
2014.12.23 | 科技

你的資料到底是「誰的」?

資料新政

你的住宅地址、你的手機電話,絕無疑義是屬於你個人的資訊。但廣義地看,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製造自己沒意識到的「訊息」,比如對某個招牌投以注目、和朋友打招呼、一道微笑或嘆氣、所處位置的天氣,這些都可以被數位化工具萃取後,加上GPS位置,轉變成為極具商業價值的「資料」,並發揮商業用途。

那麼試想,企業可以在未告知的情形下,無償使用這些資料嗎?資料收集者與資料所有者是否有區隔?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逐漸成熟,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將無法再迴避。

所以你的資料到底是「誰的」?當這個看似愚蠢的問題變得嚴肅,就意味著重新定義「資料所有權」的時刻到了。通盤地允許企業使用個人資訊並不合理,但要求企業為你對一個招牌的注目(與其產生的商業價值)付費,也十分荒唐。傳統個人物品「所有權」與「使用權」的概念已不適用。

政府、企業與民間還在尋找共識的當下,麻省理工學院講座教授潘特蘭(Alex Sandy Pentland)認為,「收集資料的公司並不擁有這些資料。」隨著越來越多產品內建感應器,人們會越來越覺得自己受到監視。如果把這樣的現象放置到極端點來看,當汽車可以偵測駕駛人的行車加速度或碰撞情況,做為啟動安全氣囊來保護駕駛人安全的依據,並讓車廠收集這些資料以進一步提升駕駛安全性時,是否算侵犯隱私?若這樣的資料是被政府用來改善城市交通時,又該如何看待呢?

「這將是企業、監管機構與消費者之間,一場持續進行的大規模戰役。」潘特蘭這麼形容。為此,他提出一套「資料新政」(New Deal on Data)的建議作法,他認為物聯網與大數據要能真正改變社會,就得先定義「資料所有權」,而資料流向透明化與控制權將是其中的關鍵。

但是這套想法是否全球通行?各國對於公領域與私領域的區別,和文化上對「個人」這件事的價值差異,也將體現在對資料收集上的不同態度。對資料所有權的重新定義,無疑是場曠日廢時的戰役,但在物聯網時代,這個議題絕不可能輕描淡寫地帶過。

關鍵字: #物聯網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