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拚價格和速度,「感性電商」是台灣可切入的優勢
不再拚價格和速度,「感性電商」是台灣可切入的優勢
2014.12.26 | 行銷

2015年電子商務的發展仍具前景,但是競爭更加激烈,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指出,電商產業長期以理性競爭為主,比便宜、比速度、比便利、比規模,但很難跟淘寶競爭。放眼2015年,電商產業將由理性走向感性競爭,台灣業者及電商後進者可切入「感性電商」,比訴求、比溫度、比故事、比客製化,才能創造高價值,在競爭市場中突圍。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MIC產業顧問王義智提出台灣業者及電商後進者可切入感性電商,讓電商更有溫度。圖片來源:MIC提供。)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王義智指出,「理性電商是你買的商品,解決你的基本需求。」像是PChome和淘寶,滿足經濟性和購物的需求,比的是便宜和多樣性。理性電商接下來發展的重點包括:結合大數據、送貨更快、買東西更準確、讓網路上買東西的體驗更實體店面一樣(擬真)、發展物流及支付的創新。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理性電商的發展會讓商品的價格愈來愈便宜,目前在比價和搜尋部分,電商還沒有做得很好,就連Google也還在努力投入,商品搜尋不夠快、比價也還不夠徹底。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理性電商一直強調速度快及價格低,但很難跟大型業者競爭。圖片來源:MIC提供。)

然而,王義智卻認為,「不要再強調速度,比物流就是拚資本,很辛苦,也拚不過大型業者,而是要重視溫度。台灣可以著重發展感性電商,走高價值電商,訴求感性價值。

感性電商的創新有三大機會:包括平台、行銷及跨界。感性電商成功的關鍵在於,消費者是否願意多點花錢買溫度的商品,有待消費者文化的建立。

王義智說,重點是「真實」,更細膩溫柔的跟消費者互動,意思是說,找到真的有在使用產品的名人或達人合作,讓名人、達人可以很生活化的跟消費者產生直接互動。業者甚至要直接找懂音樂、時尚…各類型的專家進到營運團隊裡,增加策展及社群的深度,而非青一色雇用工程師。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MIC預測2015年電商產業會從理性向感性電商移轉。圖片來源:MIC提供。)

感性電商6大特性

1、策展型:王義智說,不是只有價格便宜才可以在網路上賣東西,例如美國網上的商品比實體還貴,策展型的電商,是看一個秀,享受一個情境,激起購物慾望之後,購買選項才會出現。

The Coveteur就是以時尚名人為主軸之電商,用雜誌、策展、說故事的角度呈現。台灣的話,目前像是新創團隊iFit的經營方式,就是策展型電商的一種方式。另外,時間軸推出的購物網站friDay也主打策展,王義智指出,friDay正在起步,有待觀察,不過方向是對的,愈不像電商愈好。

2、故事化:結合產品價值和想法,例如某家台灣手工鞋,在網路上放上台灣的師傅在工廠敲敲打打的影片,感動消費者,購買的機率就高。

3、導購型:像Pinterest就是朋友分享的商務,這類型社群網站顯示「朋友,就是你觀察的世界!」所以,朋友決定你要買什麼。此外,Yahoo奇摩2015年也將大力推廣的Tumblr中文版,是主題性部落格,也有意發展成導購的社群商務。

4、衝動性:重點將放在營造購物的氣氛,如何讓消費者的衝動性消費在當下有個出口。

5、客製化:隨時隨地幫你設想,結合地點資訊,並運用大數據分析,提供客製化資訊。

6、影視化:影片會勾勒出想買的慾望,是未來很重要的關鍵趨勢,讓消費者買東西自然而然,沒有壓力及目的性。例如,富邦購物網就放上自家購物台的影視內容。

王義智也強調,理性電商將與感性電商同步併行,2015年的電商戰場,將著重在如何誘發消費者進行有價值的衝動性購買。

關鍵字: #電子商務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