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Open Data想像力不足!張善政:應「換腦袋」
政府Open Data想像力不足!張善政:應「換腦袋」
2015.01.07 | 科技

科技內閣成形後喊出科技三枝箭,其中第一項就是開放資料。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出席「Open Data開放資料產品秀」表示,將開課讓政府各部會首長學習與參與開放資料,深入了解開放資料的實際意涵。而政府各部會也應「換腦袋」,在釋出資料前,先思考民眾為何需要資料,進而開放更多有價值的資料,讓產業可應用。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表示,去年底啟動「開放資料應用推動計畫」,透過資料主題交流會議與業者共同討論產業所需的政府資料,包括e-tag、就醫用藥、電子商務等主題,累計蒐集202項資料需求,已促成52項資料集開放。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說,政府各部會應思考民眾為何需要資料。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政府資料原則開放,但「例外」更多

開放資料聯盟(ODA)會長彭啟明則說,大數據沒有開放資料也很難執行,所以政府開放資料是關鍵。行政院長喊出科技三箭:開放資料、大數據、群眾外包,原則上開放資料,但如果沒有具體的政策或法律,各政府機關受限政府資料公開法,還是有很多「例外」發生,像是限定資料只能讓學術單位或公益使用,這樣就失去開放資料的原意。

彭啟明說,「我們是三枝箭,韓國是三大砲,台灣開放資料的速度落後韓國3到5年,我們要用1年的時間趕快追上!」最近韓國更號召2000名全球好手到韓國參加駭客松,許多國家也有資料部長(CDO)的職位,甚至有開放資料法來規範敏感性資料。

網路上都搜得到,就失去開放資料加值的價值

然而,盤點現場獲工業局補助的21家廠商,絕大多數都是成立多年的公司,只有4家是這2年成立的新創公司。超過三分之二廠商做出的應用不外乎是旅遊、生活吃喝玩樂、房價查詢及交通App,做的服務其實大同小異。

是因為政府開放的資料類別還不夠嗎?Opendata taiwan發起人張維志說,是因為廠商的想像力不足,開放資料並非把政府開放的資料堆起來就可以了,如果這些資訊使用者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就失去加值的意義。

張維志指出,要做出真正對使用者有價值的東西,解決使用者的需求。例如找餐廳,不是只有把方圓2公里的店家全部列出來就好,而是要跟使用者互動,為使用者做出個人化的篩選,像是幫不吃魚的人篩選掉有魚類餐點的餐廳,而且直接可打電話訂位。

開放資料新創公司:查菜價、三秒算房價

4家新創公司中,資料視覺化工作者李慕約運用政府巨量的交易資料,分析水果、蔬果、花卉的價格,設計出免費使用的果菜花終端機,並用資料視覺化的方式呈現。李慕約有限公司創辦人李慕約說,在整理政府開放資料時會遇到兩個問題,一個是資料來源太多,整理很麻煩,其次是資料品質不齊。所以往往找資料、清洗資料就要花70-80%的時間,所以李慕約也做資料的基礎建設,只要將資料集上傳,就會自動過濾、結合地圖和分類。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李慕約有限公司推出果菜花終端機預估菜價。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另一家新創公司,則是房點子顧問有限公司推出的「三秒算房價」,匯入全台50萬筆實價登錄資料,再加上創辦人蔡明沛的本業是房價估算師,結合不動產估價技術的詳細公式,只要指定位置、樓層、坪數,就可以查出更貼近市場價格的精準估價。台北市和新北市的準確率高達85%以上,其他地區約70-80%,因為中南部的透天房屋較多,三秒算房價並未列入透天房屋的價格。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房點子顧問有限公司推出三秒算房價的服務,指定樓層、坪數及可算出房屋估價。圖片來源:郭芝榕攝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