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創業之星] 物物相連!SCtek顛覆你的智慧家居想像
[Meet創業之星] 物物相連!SCtek顛覆你的智慧家居想像
2015.01.14 | 創業

物聯網產業近來持續發燒,但不管是硬體效能,或是連接平台的建立,對目前的科技大廠,或是新創團隊來說,仍是一大考驗。另外,對大部份的人而言,對於智慧家庭的想像,還停留在家裡必須先有一台昂貴、功能複雜的中樞主機來連結一切。現在,SCtek(宏雲電)卻要告訴你,關於智慧家庭的另一種想像。只要家裡擁有Wi-Fi連線,再搭載SCtek的產品,就能透過雲端控制,達成「物物相連」的願景。

創業願景:一個物物相連的社會

SCtek的成立,來自於創辦人李秉儒在讀研究所時的突發奇想,當時社群網站Facebook正興起,他思索著,既然人類都有自己的網路溝通平台,那麼機器之間,是否也能有相互的連接網路?李秉儒笑說:「那時候根本就還沒有所謂物聯網的概念,但我就已經先想到了。」於是,他集結幾個志同道合、科技背景出身的朋友,組成SCtek團隊。

「SC」是「Smart Cloud」的縮寫,意味著SCtek的核心技術便是雲端的軟硬整合。2013年,SCtek陸續開發出紅外線溫度、瓦斯、天然氣、一氧化碳、煙霧偵測等模組,並成功整合手機、雲端與控制器,有了初步的物聯網雛形。SCtek一開始瞄準企業市場,推出首款產品「雲端多功能控制器(SC box)」,透過軟硬整合技術,使傳統的產品升級效能。

例如,只要接上SC box,就可以讓電子門鎖、電子窗簾、網路攝影機、電量偵測統計器等電器產品連上雲端,並透過無線連接,用手機設定電器的時間排程、特定情境的事件觸發等等。SCtek已與多家企業合作,打造空氣品質檢測器、水質檢測、智慧曬衣架等物聯產品。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SCtek推出的Clinks Safety,有多種偵測器,使用者還可以透過手機APP,設定雲端排程,確保居家安全。圖片來源:SCtek提供。)

推家居品牌Clinks,盼打造大雲端平台

「SCtek就是在建立讓機器互相溝通的平台,現在我們要顛覆智慧家庭產業。」SCtek市場總監周翰森笑說,從創業以來,他的家中就像是個小型的展示場,佈建了許多自家的創新產品,也讓他體認到物聯產品的便利性。因此,除了B2B市場,SCtek也將推出自有的家居品牌「Clinks」,目標瞄準一般家用客戶,一方面也改變消費者對於智慧家居,非得需要複雜線路的刻板想像。

目前,SCtek打造的Clinks品牌,包含「Clinks Living」、「Clinks Safety」兩款產品.分別瞄準消費者的居家便利、居家安全需求。周翰森表示,Clinks品牌是不需要中控主機的雲端控制器,使用者可以透過雲端帳戶管理,達到偵測環境、無線控制家電、依據情境訂定電器連動排程等功能。

創業至今,SCtek也曾接觸過不少創投,但李秉儒表示,團隊還是會先致力於打造自家的家居品牌,未來除了「Clinks Living」、「Clinks Safety」外,還將推出更多產品,打造更完善的大雲端平台,並期望在兩年內成為台灣最具代表的智慧家居品牌。另外,SCtek將在本月20到23日,參與今年在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辦的智慧城市展, Clinks品牌也將於2月初在Flying V上面募資,預計募資金額為150萬元。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SCtek團隊,由左至右為技術總監陳柏村、創辦人暨執行長李秉儒、研發總監蕭翔元、市場總監周翰森。圖片來源:SCtek提供。)

【創業教我的事】
創業的這段時間學習到許多事情,以前在公司只是很簡單做好老板交待的工作,創業卻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不只是寫code,還要考量業務、成本計算和公司規劃。但是人生要有挑戰才會活的精彩,最慶幸的是創業期間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戰友,一起努力為了理想與夢想前進!這是目前創業最大的收穫。

Q1.請簡述貴公司的服務內容?
A. B2B雲端軟硬整合,升級傳統設備增加其產業競爭力。除了可以使各種產品增加以無線操控的方式,還可以讓客戶自行設定產品在特定時間、不同環境或事件觸發時執行動作的排程
B. B2C智慧家居品牌Clinks即將切入市場,讓用戶可以完全不需要主機即可自行安裝產品,並無線操控產品或讓家中電器自行連動溝通

Q2.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常被問到Clinks為什麼不直接進歐美市場,從Kickstarter 或 Indiegogo上募資?但我們是台灣的公司,應該先便利周遭人的生活。所有的行銷或業務,都應該先從我們的根「台灣」開始,而第一步就是先在台灣創造品牌。有時候,實現一個理念,遠比賺大錢重要。

Q3.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人才,我們的產品以big data及AI solution為架構,目前迫切需要理念和我們相同的軟硬體工程師。

創立時間:2013年
團隊人數:5人
網址:http://www.sctek.tw/
Clinks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linksliving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