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金童華寶 陳招成
手機金童華寶 陳招成
2005.11.15 | 人物

不到四十歲,陳招成就在手機這個明星產業獨當一面,領導台灣最大的手機設計製造研發團隊。今年十一月,華寶和仁寶行動通訊產品事業群(PMCC)正式合併,其中研發團隊倍增至一千一百人,這是台灣最大專注在手機研發技術的團隊,負責兩個團隊整合工作的,就是一九六六年次出生的華寶通訊執行副總經理陳招成。他是台灣幾家手機大廠中最年輕的副總經理,曾經有人將明基網通事業群總經理陳盛穩、奇美通訊總經理池育陽、華冠執行副總經理陳世惠跟陳招成並列,因為他們四個人在手機產業呼風喚雨的影響力,稱他們是台灣手機業的「四大高手」。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七年前陳招成被一手創立的公司華山通訊解雇,差點擊垮了他。這位目前帳面上身價一.九億的年輕副總(華寶股價目前在一百元左右,根據他名下○.五二%持股比率推估而得),去年年中才剛剛新婚,每天中午都會去健身房運動,每週固定抽空與創業老搭檔們相約籃球場,球場上的他忘情地跳投、傳球和卡位,平日工作時的業務、時間和精神壓力,在彈跳之間都塞入了籃框。「Stephen(陳招成的英文名字)打球善於配球,跟他帶團隊的方式有點像。」華寶研發四處處長、陳招成創業老夥伴彭聖華說。

走過被解雇的人生低谷

被華山通訊解雇,似乎是陳招成生命中最大轉折點。事件雖在一、兩個月內落幕,但陳招成從創辦者到被踢出公司,而後又戲劇性地帶著仁寶的資金重返,過程高潮起伏宛若連續劇(台灣霹靂火)的情節。
陳招成坦言,他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其實有兩次低潮,第一次是十八歲時大學聯考填錯答案卡導致重考,「那次挫折讓我發現人生並非盡如人意,」他說。第二次低潮,則是當時華山前景一片迷茫,找不出營運模式,幾乎沒有收入,只有一批陳招成形容他們是「台灣最好的科技研發人才」。資方打算將公司賣掉,研發團隊卻希望能堅持在通訊領域,兩邊出現嚴重分歧。 聊起這段往事,陳招成不願多談,只是淡淡地說:「其實事情過去了,不太想再講這些,」陳招成坦承當時的心情非常錯愕難受。根據當時在華山工作的工程師透露,當時資方突然將陳招成解雇,雇了保全公司進駐公司,全天候守在各通道,不准陳招成進公司。「我還記得那時喝豆漿喝到一半時,Stephen接到一通電話,回頭就告訴我們他被解雇了,」現任華寶通訊研發二處處長,也是創始團隊七人之一的張以昀,回憶當初聽到這個消息時的情景。

找到資金回頭買下公司

「對於這件事,我是真的可以沒有怨恨,」陳招成說,「回頭想想,不過就是立場不同罷了。就像媽媽告訴小孩子外面風大雨大,不要去騎腳踏車了,但是小孩子會覺得不是都講好了嗎?我就是想要騎腳踏車。對於整個研發團隊來說,我們當初就是要做通訊才出來的啊!」 資方下重手搶先「開除」陳招成,「Stephen告訴我們,給他一個月的時間去想辦法,」張以昀說。其中讓陳招成最感動的,是這群創業團隊六十餘位研發夥伴,面對資方的威脅利誘不為所動,反而是義無反顧地對他百分之百信賴。
在「失業」的一個月裡,陳招成還是每天出門「工作」,尋找資金管道。陳招成的企圖心打動仁寶總經理陳瑞聰,見面三次就決定加碼投資這個五年級領軍的六年級團隊。訪談中,陳招成接了好幾次陳瑞聰的電話。現在只要兩人都在國內,陳招成平均每兩天會接到一次陳瑞聰的電話,討論通訊業界的動態,可看出對陳招成的倚重。
當仁寶資金進駐後,陳招成又重回「華山」,並且改名「華寶」。為了讓創始團隊擁有獨立性,將製造、採購、管銷等營運模式導入,因而不納入仁寶手機部門。隔年(二○○一年)華寶接獲摩托羅拉訂單,並通過工業局智慧型手機補助計畫,從此步上軌道,甚至成為仁寶的「獲利金雞母」,被譽為研發天才與營運老手的完美結合。

自始至終只想做通訊

身材高大、談吐沉穩的陳招成,一路從建中到台大電機,大學期間就跟著教授到史丹福大學發表國際論文,念台大電研所是第一名畢業,還拿過七校「論文競賽」第一名。「當兵時我擔任通訊教官,在早期電波受國家限制的年代裡,這是少數可以(合法)接觸這個領域的位子,」陳招成說。出社會後雖然半導體產業正紅,薪水最高,但是他想做的還是通訊,因此他選擇了「群友通訊」這家做二哥大的公司,做為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兩年後轉進明碁電腦,受到當時通信事業處主管楊青山的賞識。
當時明碁正準備掌握通訊自有技術,陳招成成為明碁第一個手機軟體、電路設計部門的主管,負責研究開發整合GSM,帶領RF(射頻)技術團隊。但是在當年的產業環境,手機開發部門還不是資訊產業主流,為了想要專心把力氣放在通訊領域,一九九七年楊青山拉他出來創業,他跟其餘五個工程師一起辭職,成立了「華山通訊」。
陳招成笑著說,這個新聞不像後來池育陽去奇美通訊那樣引起重視,最大原因就是根本沒有人看好台灣廠商做手機。但是現在看來,這個當時看起來衝動又沒前景的冒險行動,卻是造就「台灣手機第一大製造商」的開端。
如今,除了意見不合離開的楊青山(當時擔任華山通訊總經理),其餘六人都還留在華寶。二○○五年華寶手機出貨量預計三千五百萬支,已占台灣手機ODM出貨量的二分之一。身為執行副總的陳招成,從一個研發主管到參與公司整體營運,過去他和夥伴們無話不談,但是現在宛如夾心餅乾般,身處經營高層與工程師的中間。
當華寶正式合併仁寶行動通訊產品事業群(PMCC),原先五百多人的研發團隊頓時增加一倍,如何成功整合兩組人馬是陳招成最大的考驗,原PMCC團隊不但帶來了更多技術與人才,也帶來了不同的文化。

整合華寶和仁寶是大考驗

為了解決可能產生的誤解,他辦了二十幾場說明會,輪流和PMCC的研發人員深談,現場回答他們的疑惑,「有些問題比外資法人還犀利,」陳招成說。
「我請人幫我準備一個肥皂箱子來做巡迴演出,」陳招成說,他就拿著一個小檯子往地上一擺,人站在上頭拿著麥克風嘩拉嘩拉說明公司今後的營運方向。重視溝通、善於打造團隊,正是陳招成和其他科技經理人最不一樣的地方,而他的團隊也一直沒有辜負他的期望,讓華寶三年來乘風破浪。
「哪天若你們發現我就是阻礙公司進步的那一塊石頭,請你們一定要告訴我,」陳招成曾對員工這樣說。這位手機業的金童,下一個挑戰在於如何提高技術與產品開發實力,將整合後的仁寶與華寶手機研發部門,變成邁向3G手機時代裡的金鑰匙。

陳招成 Profile
現職:華寶通訊執行副總經理
年齡:40歲
學歷:台大電機研究所畢業
經歷:曾任群友科技工程師/1996年進入明碁電腦擔任研發主管/1999年創華山通訊(華寶前身),擔任研發部經理/2000年仁寶取得華寶通訊經營權,擔任研發部門協理/2004年升任研發本部副總經理/2005年3月升任執行副總經理,9月獲得經濟部頒發傑出青年創新獎。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2025.08.18 |

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輕薄化與無孔設計的趨勢下,不僅Apple、Samsung、Google等智慧型手機品牌商亦全面支援eSIM,全球移動通訊協會(GSMA)也大力推動eSIM標準化,再加上eSIM開通與使用模式越來越簡單易用,市場對eSIM的接受度與採用率逐漸提升。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預測,全球 eSIM 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103.2 億美元,成長至 2033 年的 176.7 億美元,顯示出強勁成長潛力。

台灣也不例外,消費者與企業客戶對eSIM的接受度逐年提升。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表示:「自2022年以來,我們累積服務超過1,000萬客戶,同時,平均年成長率高達250%,同時,擁有超過300萬有效會員。」為更好滿足使用者與市場需求,DJB將與全球電信商展開密切合作、持續擴大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網絡,以創新商業服務模式服務消費與商用市場。

五大策略,以差異化服務滿足客戶多元需求

DJB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eSIM全球上網服務市場,透過與全球各地電信業者合作取得專屬網路路由等方式,確保跨境旅客、商務人士與中大型企業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取得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卓越的服務能量不僅讓DJB在台灣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斬獲30%的eSIM市場占有率,也成功將業務服務推廣到全球市場,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設立分公司、為更好服務客戶、穩步擴展台灣乃至亞洲 eSIM 市場占有率,DJB從五個面向持續擴展服務能量。

首先是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目前已與全球38家一類電信商(MNO)簽訂直連合作,包括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eSIM網路覆蓋超過90%的國家與地區,明(2026)年的目標是進一步擴展歐美電信商網絡,將直簽的一類電信商數量翻倍。

蘇昱豪解釋:「想要提供eSIM全球上網服務,可以直接跟當地的一類、二類電信商合作,也可以跟提供國際漫遊的他國電信商合作,為提供使用者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體驗,DJB與世界國地的電信夥伴簽署多元合約,包括簽訂獨立專線合約、確保網路服務的服務水準協議等,滿足客戶的上網需求。」

其次是以多元商品滿足消費與商務需求。除了針對一般消費者提供eSIM與實體卡直售服務,DJB也積極發展跨境上網、專線與資安等企業解決方案,並建立自有電商平台,向全球分銷eSIM網路流量。

DJB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分享,為了讓消費者體驗更好,未來也會導入AI技術,協助判斷當地上網品質,去選擇網路品質最好的服務。
圖/ DJB

蘇昱豪表示:「隨著DJB 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的擴大,我們掌握最多備援網路流量,因此,領先市場推出『絕不降速的吃到飽』服務,即使是在日本、韓國、泰國、中國等國家的二線城市也可提供一致的上網品質與服務體驗。」

再來是以自建平台與全球機房打造24小時零斷點服務。有別於其他eSIM業者,DJB不僅自建數位平台,更在全球各地設立機房,提供全天候24小時購買與發卡(eSIM/實體SIM)服務,若出現任何異常事件,也可以在第一時間處理、解決,穩健提升服務韌性與品牌信任度。

然後是建立真人客服團隊提供效率與溫度兼具的服務。DJB目前已培養30人客服團隊,以中文、英文、日文24小時客服回應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需求,之後將因應業務需求持續擴展客服團隊的人力與支援語言,如韓文等,以更精準的溝通協助客戶解決問題,建立專業且有溫度的品牌形象與客戶關係。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二類電信執照展開各種合作模式以優化資源分配。蘇昱豪表示:「我們已經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取得二類電信執照,未來也預計在更多國家取得電信執照。」同時DJB也與部分國家一類電信業者進行技術與資源的交流,雙方以夥伴形式與全球各大一類電信業者展開Sponsor Roaming的合作。運用一類電信商的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與網路資源在全球提供資料服務,讓DJB能在法規與技術上更彈性靈活地進行國際佈局,成為其區隔一般虛擬網路業者(MVNO)的差異化優勢。

DJB
DJB不僅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將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未來也會透過開發DJB App,打造更全方位的生活娛樂體驗。
圖/ DJB

DJB的下一步:從eSIM全球上網服務延伸到日常生活服務

展望未來,DJB除持續完善全球上網服務,如以人工智慧技術自動化調配全球上網服務線路等資源,亦積極布局下一個成長動能:開發DJB App、深耕會員管理與建構點數平台,以及串連過去2年打造的旅遊演唱會生態圈與旅遊娛樂生態圈,讓DJB不僅僅是網路服務品牌,而是深入你我日常與企業營運的生活品牌,創造消費者、企業客戶、生態圈夥伴與DJB的多贏。

「DJB不僅是eSIM全球上網服務供應商,更是貼印使用者生活的品牌,將以全球上網服務為基礎,將服務延伸到旅遊、娛樂、演唱會到企業多元場景,讓台灣、亞洲乃至全球使用者體驗嶄新的連網新世界。」關於未來的發展藍圖,蘇昱豪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