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觀點] 無人機送貨,搞噱頭還是玩真的?
[數位觀點] 無人機送貨,搞噱頭還是玩真的?
2015.02.25 | 人物

從汪峰用無人機載鑽戒跟章子怡求婚到高雄劫獄事件媒體出動無人機空拍獄囚被射擊,無人機最近頻占媒體版面,從原本零星的科技版面延伸到娛樂甚至社會版面去,連每年年初的科技風向球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都破天荒首度開設無人載具專區,英特爾執行長柯再奇在現場展示的穿戴式無人機更成全場焦點,根據國際無人載具系統協會的統計,無人機全球市場規模將會在十年內達到1,400億美元,這是現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3.5倍,無人機市場熱,無人機應用更熱,空拍雖然是最廣為人知的無人機應用,但最受矚目的恐怕還是亞馬遜、Google和DHL皆大動作布局的無人機送貨了。

亞馬遜早在2013年就高喊無人機送貨計畫,宣稱要在30分鐘內用無人機將貨送到消費者家門口,DHL也在2013底測試無人機送貨計畫,並於去年九月在德國西北部正式上線一個月,Google的「飛翼計畫」(Project Wing)也不落人後,去年八月在澳洲用無人機測試送疫苗和糖果給當地農夫,讓人不禁想像,在陽台打開窗戶,簽收無人機送來的團購美食的日子也許不遠了?然而,業者宣稱要用無人機送牛仔褲和iPhone 6到你家,在現階段恐怕還是噱頭大過於實質商業效益居多,目前較為成熟的無人機送貨應用反而較可能出現在緊急救援或公共安全領域,原因有二:技術與法規。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無人機越來越夯,圖中無人機與汪峰求婚所用的同款,是中國無人機公司大疆的產品。)

淘寶無人機送貨做半套

以二月初淘寶為期三天的「拯救大姨媽」無人機送貨活動為例,淘寶與圓通快遞合作,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推出無人機送紅糖薑茶的活動,限額450名,號稱要在一個小時內將貨送到飽受經痛困擾的女性消費者手中,拯救女性於水火之中,還拍了一支宣傳影片,大張旗鼓地開啟這項電子商務界前所未見的大膽實驗,第一筆訂單從下單到交貨只花了37分鐘,但實際上淘寶並非直接將薑茶送到消費者手中,而是由等在目的地的快遞員幫無人機卸貨,再將薑茶送到消費者門口,無人機送貨只做半套,最後還是要由人工輔助送貨。另一方面,北京市公安局、中國民航局和軍隊等部門官員認為淘寶的無人機快遞活動沒有事先申請,違反了現行的無人機飛行管制規定,正在介入調查中。

雖然淘寶表示未來並沒有用無人機送貨的計畫,但這畢竟是全球性的電商業者首次真正面向消費者的無人機送貨計畫,因此指標意義格外重大。淘寶這場進行得風風火火但卻虎頭蛇尾的無人機送貨實驗,正好突顯了目前無人機送貨計畫無法成真的兩大障礙:技術與法規。

無人機送貨,技術問題待解決

就技術面來說,電池續航力和載重量是目前無人機難以克服的障礙。目前小型多旋翼型無人機的電池續航力約莫在半小時之間,飛行時速從40公里到60公里不等,若以時速60計算,以台北市中心中正紀念堂為起點,半小時約莫可以飛到八里、林口或基隆,但同樣的距離,以貨運代替也差不多是半小時,雖然無人機有不會塞車的優勢,但卻有較多不穩定因素,例如若電池續航力只有半小時,那飛到目的地之後要怎麼飛回來?無人機雖然越來越智慧,可以避開禁航區和自動閃避障礙物,但技術卻還不夠成熟,光卸貨就是一大挑戰,要幫貨物裝上降落傘讓它「飄」到地面嗎?還是用線繩把貨垂降到地面上?

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是Google無人機研發團隊真實面臨的困境,「飛翼計畫」研發團隊在接受《大西洋月刊》專訪時,便表示很多人以為無人機卸貨很簡單,只要停在半空中然後叫消費者出來拿就好了。事實上,消費者看到無人機飛近時往往就想伸手去把貨拿下來,卻不明白這個舉動有多危險,螺旋槳可能把消費者的手弄傷,「飛翼計畫」團隊主持人羅伊(Nick Roy)坦承,無人機送貨技術發展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從智慧閃避障礙物、避免被不肖人士「搶劫」、如何在風暴中前進、如何避開民航機航道、如何避免傷及無辜到導航,都還問題重重,就如同淘寶最後送貨時還是需要人工送貨輔助一樣,光是裝卸貨一環就很難免除人工介入。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Google的無人機計畫開發團隊認為,無人機送貨仍處在早期階段,技術上仍有許多困難。照片來源:Google Project Wing。)

無人機送貨技術成本高,划算嗎?

但這並不代表無人機送貨是科幻小說才會發生的情節,無人機送貨在技術上絕對有可能成真,只是需考量其營造成本和用途是否合算。全球唯一上市的遙控飛機公司雷虎科技,近年來積極轉型無人機載具市場,從去年起開始出貨至歐美等地,雷虎董事長賴春霖在受訪時便說:「無人載具未來的福祉不能只在那邊講送貨,你送個2公斤可以幹嘛?那都只是一種憧憬而已,送貨有它的內涵,對這個公司的形象是有幫助的,你買三包衛生紙怎麼送給你?你要看緊急程度,如果要馬上拿到那就是醫療救助。」

目前已成功克服載重量和電池續航力問題的公司並非不存在,例如:全歐洲第二大的快遞業者GeoPost去年底推出的無人機送貨計畫,宣稱其無人機續航力達1小時以上,而且載重量高達4到20公斤,遠勝亞馬遜的2.26公斤和DHL的1.2公斤,但其主要用途為運送緊急醫療用品和機具維修零件,而非瞄準一般消費者市場,而Google的無人機計畫打從一開始也就是鎖定緊急遞送體外心臟去顫器和共用工具器材,原因為何?答案很簡單,高昂的技術成本讓無人機送貨在現階段仍無法完全商業化,只有牽涉到人命關天的緊急救援時,才值得不計成本地出動無人機雪中送炭,至於若只是經痛需要紅糖薑茶,對業者而言,恐怕還是請你下樓去屈臣氏買個止痛藥比較實際,畢竟要打造一台穩定的高端無人機可所費不貲。

以日前日本國立千葉大學教授與業者合作打造的福島核電廠空拍機為例,這台六軸旋翼無人機續航力為半小時,重量只有三公斤,卻能夠乘載高達六公斤的貨物,但要價200萬到300萬日幣(約合90萬台幣),在價格還降不下來的情況下,無人機送貨是否值得業者砸大錢投資,成了一大問號。就公益用途而言,無人機若能深入偏遠地區救災和運送物資,當然功德無量,砸再多錢做公益都值得,以無人機社會企業Matthernet為例,他們希望打造無人機運送緊急救援物資的網絡,將物資送到陸運或航運無法抵達的偏遠地區,創辦人Andreas表示,一台無人機造價約3000美元(約9萬元台幣,不計Matthernet建造的地面航空站和物資集中站),但在超過十公里的距離外,運送兩公斤物件的能源成本僅僅為24美分。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無人機的應用給人無限想像,但運用在送貨仍有諸多困難待克服,否則只是在大玩噱頭。)

無人機法規問題多

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則是法規,日前美國政府發布商用無人機規範草案,限制重重,先是只能在白天飛行,又不得飛離視線外,直接宣告無人機送貨不可能在美國境內成真。但政府對於無人機應用的限制其實是與無人機技術的成熟度相對應的,如前所述,若無人機飛到一半沒電砸到人,勾到電線桿導致停電,請問誰要負責?即使是商用無人機法規最開放的法國政府都規定,商用無人機不得飛經人口稠密區,就是因為無人機目前的技術發展仍有許多疑慮,在都會地帶飛行不確定因子多,難保不會出問題。

簡而言之,無人機市場正起飛是個毋庸置疑的事實,而無人機的應用前景也相當令人期待,但無人機送貨這種聽起來像是科幻電影才會出現的情節,乍聽之下商機遐想無限,實則受限於技術障礙和法規限制,有如海市蜃樓,看得到摸不到,即使克服技術問題,要拿造價不斐的無人機送什麼也值得深思,是要送團購美食還是要送手機呢?什麼東西這麼急,非得要在短時間內送到?用無人機送貨合算嗎?雨天要怎麼送貨呢?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下次若再聽到又有業者要用無人機送啤酒或玫瑰花,不如就當作商業噱頭,微笑點讚即可,若是要玩真的,再等個五年吧。

想要感受科技X交通的未來生活?今年5月14、15日,Tesla可望在「Future Commerce 未來商務」大展上亮相!歡迎一起加入未來市集,重新定義未來消費! 打造全新商務體驗!
未來市集徵展資訊:www.futurecommerce.tw/booth (徵展報名至4/10)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在亞洲創投市場相對低迷的這兩年,投資人出手愈發謹慎,新創募資的門檻明顯墊高,尤其是處於早期階段的新創團隊,要在短時間內說服投資人點頭注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就在這樣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方睿科技卻交出一張令人矚目的成績單。2025年4月成立,同年9月就達成首輪募資新台幣1億元的目標——投資人包含多位上市公司企業主以及家族辦公室,從零到億,方睿科技只用了短短5個月,在資本市場普遍謹慎、投資人出手趨於保守的當下,其募資速度與成績,顯得格外亮眼。

究竟,方睿科技是如何獲得投資人青睞?答案藏在兩個關鍵要素裡:一支讓投資人信任的明星創業團隊,以及一個切中市場痛點、充滿潛力的巨大生態系。

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市場——商用不動產

方睿的創辦成員多為連續創業家,具備扎實的產業經驗與過往成功紀錄,這是建立投資人信任的第一塊基石;但真正讓資本市場眼睛一亮的,是他們選擇切入的賽道——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商用不動產」市場與背後的生態系。

「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需求非常穩健,屬於剛需市場,」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尤其近年來受到台灣戰略地位改變、台商回流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更讓這塊市場需求持續攀升。這個市場卻長期被忽略——多數人只看到住宅不動產的熱絡交易,卻沒注意到商用不動產背後的龐大商機。「過往的技術門檻與商業模式都受到限制,只看交易金額又小於住宅市場,既有業者沒有誘因與資源去整合。」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圖/ 數位時代

從交易金額來看,商用不動產的規模確實只有住宅市場的十分之一,但真正的商機,在交易完成後才正要展開。「我們認為,商用不動產市場不應只有前端的租賃、買賣等交易,還包括交易背後衍生的各種服務需求,」方睿科技營運長陳致瑋解釋,當企業完成辦公空間的租賃或購買後,接下來就會產生一連串的服務需求,像是室內設計規劃、辦公家具採購、保全系統建置、資訊設備安裝等,這些都應被納入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範疇內,過去這類服務缺乏共同的連結中心,而方睿完整的不動產資訊正好能成為整合的核心載體。

深度且完整的資訊整合,成就邁向產業 AI 轉型的關鍵

有了好的賽道,運用紮實技術結合不動產領域專業轉化出的高執行力,更是方睿脫穎而出的關鍵!
得力於跨領域中頂尖的技術與產業人才,在過往30餘年無人成功整合的孤島數據,方睿團隊僅用了短短數月就有階段性成果,並預計在今年度推出全新的商用地產智慧平台。

「正確、深度的資料整合是絕對必要的。新時代的 AI 要具備差異化競爭力,關鍵仍在於是否擁有足夠且深厚的領域數據。前期這些準備,是值得的投資。」方睿科技技術長郭彥良指出。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訊的連結中心。
圖/ 方睿科技

未來方睿將能透過智慧演算法協助企業解讀市場趨勢、預測價格走向與分析潛在風險,並從專業角度揭示過去不易察覺的關聯與洞見,為使用者提供高度精準且正確的答案。無論是企業需求或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得莫大助力。

以數據為基礎,方睿也能進一步開發各種領域內專屬的 AI 工具,包含空間規劃、資訊收集,甚至能自動化產出專業報告書。

擴大徵才,同時培養新時代跨領域人才

隨著 AI 新時代到來,每個人都希望將科技與 AI 應用於自身專業。然而,不動產這樣深度的垂直領域,往往缺乏適合的環境。若沒有真正融合科技思維的團隊與文化,就難以培養具備轉型能力的人才。

身為在 AI 原生時代誕生的企業,相較於近年流行的「AI First」,方睿的企業文化反而是「Think First, AI Second」。執行長吳健宇表示:「我們認為在 AI 時代,最關鍵的是『高認知人才』──能理解技術的可能性與侷限,並融合自身專業,讓 AI 發揮最大效能。」

「我們經歷了許多時代,從數位轉型到 AI 轉型。技術固然是產業升級的關鍵,但產業累積的行業知識與深度智慧也是金礦。我們必須結合兩者,才能開創新時代。」吳健宇強調:「我們希望有更多高認知、願意嘗試並接受新技術的產業人士加入,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 的團隊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的團隊
圖/ 方睿科技

目前,方睿正擴大徵才中。無論是不動產領域的專家,或對 AI 與科技應用懷抱熱情的人才,都誠摯邀請加入團隊,共同打造引領產業轉型的下一個關鍵平台。

方睿科技官網: https://www.funraise.com.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