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面上已經有三百萬個App:開發App前,你必須想得更多
當市面上已經有三百萬個App:開發App前,你必須想得更多

如果你所處的現有企業或組織,正在考慮透過開發獨家應用程式,增進和目標客群的互動,那在投入心力和資源開發前,或許可以先看看下面的數據。

當行動裝置盛行,應用程式產業也蓬勃發展。根據統計,在蘋果的線上App商店Google Play商店,一共有將近三百萬個不同程式提供下載!

但是,並不是三百萬個應用程式都能找到知音。

根據一份2012年美國行動分析公司的統計報告,當時蘋果線上商店裡,有將近四十萬個程式從來沒有被下載過,以當時的數據換算,這等於2012年的蘋果 pp商店中,有將近六成的應用程式乏人問津。

圖片來源:Dakota Financial News

而被下載的應用程式,也不一定都能得到用戶的青睞。統計發現所有下載的應用程式中,有大約兩成的程式只被使用過一次,這些比較容易被冷落的程式,多是運動及遊戲類別。而比較常被用戶開啟使用的,大多是每天更新的天氣和社群媒體。

但平均來說,使用者雖然每個月使用約24種應用程式,但大部分時間卻只瀏覽五種最常用的平台:臉書、YouTube、Maps、Pandora和Gmail(這邊數據以美國和英國為主)。而尼爾森2014年的報告也指出,用戶每天使用行動裝置的時間中,有將近八成都只花在四種個人最喜歡的應用程式,包括臉書和簡訊裝置等。

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有趣的是,雖然不是每款應用程式都能得到行動用戶寵幸,而且很多下載後可能就被打入冷宮,但是市面上的應用程式數量還是不斷增加。舉美國市場來說,從2012年到現在,市面上應用程式的數量大概增加約3倍,非常可觀。

除了新創公司,很多現有的知名品牌企業和政府機構,也都希望進軍應用程式市場,透過開發專屬程式來增進和消費者與民眾的互動。但是考量應用程式市場的飽和度,品牌和組織投入資金開發新應用程式的方向真的是最有效的嗎?

在決定投入心力開發應用程式,來增進和目標客群的互動之前,或許還有其他更省錢省時的替代方案。以下列出幾點其他互動方法,供希望開發專屬程式的現有品牌或組織參考:

1.針對不同觀眾族群,策略性使用專屬傳播管道

不同客戶族群對溝通管道,都有各自的喜好和習慣。雖然這個時代不斷邁向滑世代(高度投入於「滑」手機和平板),行動裝置開始佔領生活重心,但很多品牌的消費者,或是政府組織希望幫助的民眾,都不一定是行動裝置的重度使用者。

開發專屬程式可能是種方法,但是找尋目標族群最習慣尋找資訊的地方,才能促使最有效率的溝通。尤其是當應用程式已經過度氾濫時,額外投資開發應用程式不一定經濟實惠。很多時候,考慮結合傳統和數位途徑,甚至有機會創造更大贏面。

2.如果主打線上推廣,先考慮與第三方平台合作

根據「2015年最新行動應用程式市場趨勢報告」指出,投入大量資源開發自有的應用程式之餘,更重要的是要投入行銷資源,與高知名度的第三方社群平台合作,讓自己的品牌、商品和理念,在目標客群經常瀏覽的平台上有高曝光機會。合作考量包括:

  • 挑選適合的平台,並配合觀眾特性。
  • 最熱門的平台,不一定和消費者互動機會最多。
  • 重點是開始對話,而不是急於推銷。
  • 客製化行銷內容,並注意廣告情境。

因此積極在其他平台尋求曝光與合作機會,並透過不同平台獨有的商業模式來鎖定目標客群,很多時候可能會比額外開發應用程式,來得更有效率。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3.個人化的簡訊管道,仍然值得一試

不論是傳統的手機簡訊(針對仍沒有智慧型手機,或是沒有行動上網方案的使用者),或是強調訊息功能的社群媒體(像是Line和WhatsApp),他們的訊息傳播力量在行動世代仍然不容小覷。

舉例來說,先前分享的文章「新聞媒體與WhatsApp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裡面介紹英國新聞媒體包括「哈芬登郵報英國版」和「鏡報」,透過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的廣播功能,來和讀者分享新聞。選擇WhatsApp固然是為了配合行動世代的來臨,但更大的考量在於WhatsApp強調的是私人群組間的訊息流動,平台上雜訊較少,品牌訊息也較不容易被忽略。

圖說:英國鏡報透過WhatsApp和讀者分享新聞。圖片來源:Digiday

行動世代當道,開發行動應用程式這塊大餅的確十分有吸引力,然而當網路上的應用程式已經讓人眼花撩亂,對很多現有企業或組織而言,額外投資開發應用程式,不一定是省錢又有效的做法。考慮其他互動方式,將有機會為現有品牌或組織創造更大效益。

本文出自新媒體世代What's Next for New Media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研究機構OMFIF指出,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雖有助於創新變革與促進數位經濟發展,但也讓支付系統呈現碎片化發展趨勢,增加銀行、金融新創、商戶與民眾的操作複雜度。以台灣為例,過去,各個電子支付業者提供的QR Code格式不一,導致商戶得擺放多個掃碼立牌,民眾很容易混淆,以及增加詐騙與交易錯誤等風險。

為解決上述問題,財金公司於2023年10月推出國家級QR Code支付標準–TWQR,透過串聯38間銀行與10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方式,讓商戶只要用一個QR Code收款碼即可接收所有支付業者的付款,同時,無論民眾是使用哪一個支付App都可以一掃就通,方便、高效且安全。

看好TWQR對商戶、民眾乃至產業發展帶來的綜效,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街口支付(JKOPAY)–不僅積極響應TWQR,更透過系統調整、簡便申請步驟、多項優惠補貼、跨業(競)合作等方式推廣街口TWQR,目標是讓商戶使用街口TWQR收款服務獲得更多客源,帶動業務持續成長,提升用戶體驗,把電支產業的餅做大做強。

兩大關鍵,街口支付積極支援TWQR加速支付生態體系變革成長

根據統計,街口支付的用戶數達690萬人、合作通路數亦高達30萬家,是引領台灣電子支付市場發展的關鍵品牌,在這個狀況下,街口支付為什麼願意大力支持TWQR、將原先的競爭優勢轉換成推促 TWQR 普及的關鍵?對此,街口支付商務發展部商務長張廷軒將原因歸結為二:「支持TWQR不僅是響應國家政策,也是推動台灣支付生態體系持續進化的關鍵。」他進一步解釋,TWQR的出現讓支付業者可以將資源集中在擴展新的商戶通路,如街口支付便積極佈局非都市區市場,目標是讓電子支付日趨普及、像信用卡與現金一樣便捷易用。

張廷軒表示,街口支付目前提供三種商戶收款方案:首先是適合各類型商戶使用的正掃收款服務,不分產業與規模,商戶只要設置 QR Code立牌,民眾即可掃碼付款;其次是反掃收款服務,亦即,由商戶的POS系統進行操作,店員透過設備掃描民眾出示的QR Code收款,適合已導入POS系統的商戶使用;最後是線上收款服務,亦即,透過API串接電商與品牌官網等方式,讓民眾可以在線上選擇使用街口支付。「我們在2024年7月開始提供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團隊成員的努力推廣下,除某些特定場域,既有商戶與新商戶都已導入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門市櫃台擺放一個街口TWQR立牌,即可支援所有民眾的付款App。」

街口支付
張廷軒指出:「關於支付服務,街口針對商戶最關心的議題而發。不僅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
圖/ 街口支付

不僅積極將TWQR推廣到多元場景,更致力滿足商戶需求

為服務更多商戶與民眾,街口支付於今年7月提供TWQR反掃收款服務,接下來,除由團隊成員與合作夥伴協助商戶導入該項服務,更釋出多項優惠補助方案吸引商戶與民眾了解與使用TWQR服務。

舉例來說,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張廷軒進一步指出:「關於支付服務,商戶最關心的議題不外乎『交易手續費高低』、『是否易於對帳』以及『能否協助創收』,因此,街口支付除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更透過用戶(交易)回饋方案等方式協助商戶創收。」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持續擴展業務成長。

街口支付
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圖/ 街口支付

透過策略聯盟擴展生態體系以實踐Super App願景

街口支付作為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除響應財金公司的 TWQR標準、提供符合商戶需求的收款方案,也很重視用戶需求,因此,與不同場景的龍頭品牌合作,透過策略聯盟建置與完善街口支付生態體系,滿足用戶在支付、購物、票券、生活與金融等多元場景需求。此外,也十分重視安全防護,由跨部門團隊從用戶、資料與系統等多層次機制建置與完善安防措施,降低詐欺與洗錢等風險。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用戶導向的在地化數位生活超級應用服務(Super App),將持續深化與跨域夥伴的合作,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同時,穩健朝損益兩平的方向前進。」關於街口支付的未來規劃,張廷軒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