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賈伯斯帶領蘋果起死回生說起
從賈伯斯帶領蘋果起死回生說起
2005.11.01 | 科技

賈伯斯(Steve Jobs)自一九九九年重回他一手創辦的蘋果電腦擔任執行長後,推出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市場頻傳佳績,近兩年以iPod系列搶攻數位音樂領域,過去短短兩個月內,更接連推出輕薄有型的iPod Nano、可以看影片的新版iPod、以及Front Row軟體,把電腦變得像一台電視,接上投影機,家庭視聽中心儼然成形。

創新,所以成就許多偉大

蘋果電腦改變人們視聽娛樂方式的企圖至此昭然若揭,(時代雜誌)甚至在封面上挑明問:「接下來還有什麼?」關於蘋果跨入影視版圖的傳言則已在網路上甚囂塵上。賈伯斯成功帶領蘋果電腦起死回生,被譽為企業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Apple II(第一台個人電腦)、麥金塔作業系統和iPod等三大發明,也在科技史上確立不可磨滅的地位。
在企業創新的範疇裡,賈伯斯和蘋果電腦更是絕佳範例,處處驗證許多早已提出的理論。著有(創新的兩難)、(創新者的解答)等書的克理斯汀生,一言以蔽之地指出,「絕佳的管理」往往是阻礙企業創新的主要原因。管理良好的企業,注重流程的合理性、控制成本、追求效益,在這樣的思維主導下,許多創新的種子就在過程中被抹殺了。
蘋果之所以是蘋果,就在於很多時候它不按牌理出牌。以現代企業重視專業分工為例,蘋果卻是什麼都要自己來。它自己開發、製造蘋果電腦的硬體和作業系統,連應用軟體也不假手他人;為了切入數位音樂市場,它設計、製造自己的MP3播放器——iPod,跨足消費性電子產品,更進一步進軍流通服務業,經營起自己的網路音樂商店。(時代雜誌)說,蘋果形同集微軟、戴爾、與新力三大企業於一身。如果不是這樣,今天人們就不會對蘋果趨之若鶩,為了確保產品概念的完整性,從構想、設計、技術到生產一條鞭的管理是必要的,蘋果產品的差異化和市場競爭力即是源自於此。
蘋果之所以可以是蘋果,賈伯斯絕對是一個關鍵人物。從小就展露數理、機械方面才華的他,來自於一個藍領家庭,大學只讀了一個學期就休學。休學後因為好奇修習了一門書法課,卻因此造就了蘋果電腦與PC的不同。賈伯斯從一開始就重視蘋果電腦字體的多樣化和細緻度,此舉使蘋果電腦獲得大多數設計從業人員的青睞。賈伯斯特立獨行的思維,一開始受到重重阻力,例如蘋果的工程師一開始很抗拒彩色貝殼機的構想,賈伯斯以CEO的角色強行介入,打響了重返蘋果後的第一場仗役。
賈伯斯和蘋果電腦傳奇般的成功故事背後,有著多種力量的匯聚撞擊,其中賈伯斯的Pixar(皮克斯)經驗可說是最關鍵的,它讓賈伯斯帶領蘋果迎向大媒體狂潮,開創了今天的蘋果時代。一如(梅迪奇效應)所指陳的,全球人口的遷徙、知識的整合與電腦科技的創新,使異領域的交會變得不只可能而且迫切。
彼得.杜拉克在(創新與創業精神)一書中說,創新,必須要能應用在實務上才有價值,他同時也力促企業要時時捫心自問以下三個問題: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
賈伯斯經營企業雖然不是照本宣科,但根本的問題,他肯定是想得很透徹的。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註:今年五月在美國出版的賈伯斯傳記(iCon Steve Jobs:the Greatest Second Act),中文版(i狂人賈伯斯:從另類人生到超酷創新的蘋果風格驅動家)將於近日由臉譜出版。

《達文西》科學第一人 麥克.懷特著/許玲瑛、王晶譯/貓頭鷹出版 達文西是文藝復興的全人。但一般人對達文西的認識多半著眼於他的藝術成就,這本傳記則是從新的角度詮釋了達文西一生對世人的貢獻。作者認為歷史上「第一位科學家」的頭銜,達文西當之無愧。達文西死後兩百年,部分手稿才得以問世,儘管這些資料僅是冰山一角,但已足夠展現他的博學多聞。

《IDEA物語》 湯姆.凱利著/徐鋒志譯/大塊文化出版 IDEO是全球頂尖的設計公司,創造無數的市場寵兒(例如拍立得相機、Palm V)。這主要歸功於他們緊扣的一項能力──創新。除了嬉鬧玩笑引爆創意,敏銳觀察、活力團隊、動腦會議、製作原型、期待意外、「異花授粉」、活在未來等的經營哲學與操作技術,才真正是IDEO出奇制勝、威力超強的火藥庫。

《奇葩與怪傑》 華倫.班尼斯、羅伯.湯瑪斯著 齊思賢譯/時報出版 本書作者訪問超過40位的各界領袖,其中有稱為奇葩(Geeks,年齡21~34歲之間)以及怪傑(Geezers,年齡70~82歲之間)。這兩個群體在他們的企圖心、英雄意識和家庭生活態度上,都有所不同。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所有人都「擁有或經歷過至少一次強烈的轉化經驗」,作者稱之為一種「考驗」。

《維珍旋風》品牌大師布蘭森自傳 理查.布蘭森著/楊嘉譯/時報出版 理查布蘭森是當代企業家裡的另一個奇葩。他一手創建「Virgin」品牌,橫跨多種事業的領域,從最著名的唱片公司、唱片連鎖店到航空公司,旅遊業、旅館、電腦軟體、可樂、甚至婚紗禮服業、以及保險套……等等。他不墨守成規,敢於向現實挑戰,適時掌握商機努力獲得成功,而又能及時行樂享受生活,將他的生命活到極致。

《創新者的解答》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邁可.雷諾著 李田樹、李芳齡譯/天下雜誌出版 本書說明「破壞性創新」與「維持性創新」之差異,也由產業結構價值移動和客戶真正需求,來檢視如何處理一個可能的新事業或投資機會。本書思考邏輯與論證嚴謹,同時也對過去不同時期大師的重要管理概念,如競爭優勢、核心競爭力、創新的來源,有深入地說明其運用之環境與背景。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葛拉威爾著/齊思賢譯/時報出版 今天很多社會問題本質上就像人類歷史上各種瘟疫一樣,隨時可能因為小小的變數而形勢逆轉,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就在於找出這個逆轉點。本書分析時裝趨勢、吸菸、兒童電視節目、郵購、美國革命時代的歷史,了解觀念如何傳染,並擘畫一幅鉅變中的世界地圖,指出只要有創意,加上位置恰當的槓桿,任何人都可以舉起地球。

《創新與創業精神》 彼得.杜拉克著 蕭富峰、李田樹譯/臉譜出版 在本書之前,除了經濟學家熊彼得外,一般都未將「創新」或「創業型公司」列為影響經濟的重大因素之一。杜拉克此書,替過去純以景氣循環或資源流動為主的經濟學世界,加入管理學元素,同時他列出了影響創新的七要素及創業的四項主要策略,可說是談論創新的先聲之作,也是價值不墜的企管經典。

《梅迪奇效應》 Frans Johansson著/劉真如譯/商周出版 「梅迪奇效應」指的是不同領域交會而發生新構想層出不窮的現象,這個名詞源自於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經營銀行業的梅迪奇家族。本書揭櫫人口流動、科學學門整合以及電腦計算能力的躍進等三種動力,使人們碰到的交會點數量和型態日益增多,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交會點,把找到的構想變成突破性的創新是本書另一個重點。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創業到成功,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化身台灣新創最強後援、搶進全球科技商機
從創業到成功,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化身台灣新創最強後援、搶進全球科技商機

資誠(PwC Taiwan)在台成立55年,除協助企業成長與走向國際市場,也十分重視新創生態圈,為更好協助新創成長卓越,2018年,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Scale Programme因應而生,以「厚創新、後加速」為主軸,整合財務、稅務、法律、管理顧問等服務、以一站式平台協助智慧生活、智慧交通、ESG、金融科技、數位轉型、生技醫療、材料科技、智慧製造8大領域新創成長,以及促成新創、投資人與產業夥伴之間的鏈結,時至今日,不僅累計培育67個新創企業,更協助新創累積完成超過10億元的募資金額。

在日前圓滿落幕的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第六屆Demo Day中,有14家來自人工智慧、生技醫療、資安等領域的新創展示研發能量,吸引超過200位新創生態圈夥伴與會,共同尋找投資與媒合的新機會。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於會中表示:「Demo Day不僅是展示創新能力的關鍵時刻,更是跟投資人互動的好時機,建議『以終為始』的構思展示內容,例如,從商業模式、產品服務影響力與永續成長等角度切入,讓投資人與新創夥伴更了解自己;同時,也藉著一次又一次的梳理,讓產品服務更聚焦,團隊與業務持續成長。」

PwC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
圖/ 數位時代

第六屆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培育近20個新創,Demo Day展現豐沛AI與生技能量

有別於其他加速器,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的定位是「厚創新 X 後加速」,透過六大機制協助新創完成規模成長的目標:6個月的客製化輔導計畫、專屬業師定期陪跑,創新創業學院與專業課程,更串聯龐大的企業、投資人與國際網絡,協助新創持續壯大、穩健出海。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創新創業服務主持會計師顏裕芳進一步指出:「本屆加速器培育的新創為歷屆最多,橫跨六大產業領域,不僅一對一深度輔導,更成功促成30家以上企業與投資人對接,平均每月舉辦一場媒合活動,此外,更透過橫跨20個國家的加速器網絡,更好協助新創在海外市場落地發展。」

PwC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創新創業服務 主持會計師 顏裕芳
圖/ 數位時代

在日前登場的Demo Day上,這股蓄積已久的能量全面爆發,在人工智慧、智慧生技醫療與智慧科技等領域展現令人驚艷的成果:

在人工智慧與智慧生技醫療這個領域,不僅有「台灣牙易通」透過牙科資訊整合平台協助牙醫診所轉型,「鎂迪生醫」以奈米科學跟先進細胞追蹤技術進行創新癌症治療,「采風智匯」運用AI技術開發骨骼與心臟疾病輔助診斷系統以優化慢性病治療品質,還有「睿谷科技」展現以專利生醫陶瓷表面技術開發出的可吸收注射型人工骨、「久方生技」開發出的全球第二款無線手術刀等高階微創醫材,「益康生醫」以便捷的牙醫到府服務打破傳統就診模式,「唯寵」也展現新意,針對毛孩個體差異,開發出高品質、可靠的營養方案。在人工智慧與智慧科技方面,同樣可圈可點。

例如,「迪威智能」展現以聲學AI技術打造的高效會議紀錄管理服務,「十論科技」協助企業將流程、知識與數據整合進AI系統打造新世代人機協作模式,「樂易創」透過AI加速音樂創作流程與靈感實現,「繁晶科技」專注於提供兼具低功耗與成本效益的基地台晶片解決方案以搶佔市場商機,「互宇向量」專注於國產光纖陀螺儀技術,「奇妙水」將廢輪胎橡膠轉換為全球首個符合GB/T15904-2020標準的再生橡膠粉,以及「艾斯冰殼」打造台灣自主研發的APP防護產品。

為延續這一波豐沛且蓄勢待發的創新創業能量,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宣布第七屆招募正式啟動,未來將持續以財、稅、法為基礎,陪伴更多新創朝規模化發展,同時,鼓勵創投、中大型企業加入新創生態夥伴圈,以持續完善的企業、新創與創投交流平台極大化創新創業的綜效。

新創規模化發展的另一選擇:以創櫃板躍向大未來

根據《2024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僅32.7%台灣新創已完成對外募資,若進一步細看募資階段,超過八成處於早期募資(天使輪與種子輪)階段,其次,因應政府的友善資本市場機制,新創團隊在國內IPO的意願隨之提升,較2023年高出6個百分點。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新創發展部研究員曹國榮表示,為協助企業在不同階段募集所需資源,櫃買中心建置上櫃、興櫃與創櫃等多層次市場,響應政府協助「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政策目標,將2014年設立的創櫃板蛻變為「創櫃板Plus」,透過增加推薦單位、簡化申請程序、廣納輔導公司、逐步優化登板公司體質以銜接資本市場等機制,扶植更多新創、創新與青年創業,以及挖掘更多隱形冠軍企業加入櫃買家族、進入資本市場,實現規模化發展。

「對新創團隊來說,加入創櫃板不僅可以免費享有公設聯合輔導、免辦公開發行(籌資成本低)、提升知名度、吸引人才與凝聚員工向心力、逐步擴大經營規模,更重要的是,不用公開發行股票即可創櫃,不會影響股權結構、決策下達等。」曹國榮表示,登錄創櫃板後,將享有豐富資源與友善措施,如擇優參加「創櫃菁英選拔會」、擇優補助「創櫃菁英課程」,以及協助強化公司財務業務體質等。「從2014年至今,已有30家創櫃板公司成功上櫃掛牌,接下來,將與資誠等輔導夥伴合作,期望協助創新企業在發展階段獲取關鍵資源,加速成長,進而促進經濟發展,創造企業成長之動能,激發企業交流合作的火花。」

PwC
圖/ 數位時代

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第七屆新創徵案中,期待全方位協助新創企業創造高峰,歡迎各界新創潛力新秀踴躍參與。更多有關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 Scale Programme,請至:https://www.pwc.tw/zh/services/start-up/scale-up.html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