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牌先生美譽,並獨創「微笑曲線理論」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自交出經營棒之後,便全心投入台灣品牌的推廣及教育工作。做為台灣品牌的先驅者,施振榮在今年「十大台灣國際品牌」名單揭曉後,特別接受專訪,深入分析台灣品牌未來的機會和挑戰。
Q:你對於這三年來「十大台灣國際品牌」的排名變化有何觀察?
A:品牌如果有價值,企業一定是獲利的。並不是知名度高的企業,品牌價值就高,因為這樣的企業一旦處於虧損狀態,品牌價值甚至可能是負的。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年的排名中,品牌價值衰退的公司,主要就是因為獲利能力不足,再來則是品牌所處市場的定位。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則是市場占有率,例如連續三年第一名的趨勢科技與去年第十名的研華,分別都是防毒與工業電腦產業中的領導廠商,因此企業若盡早進入一個利基市場並且保持領先位置,容易在品牌價值方面有很好的表現。
研華今年雖然退出榜外,但品牌價值還是有小幅增加,不過他們在九月三十日宣布與華碩合作,可以看出研華積極嘗試擴大市場範疇的決心。
一般說來,消費性品牌(B2C)注重的是感性訴求,容易看出品牌價值;商業性品牌(B2B)則是理性訴求,若能推向終端消費者成為B2B2C,將會產生加乘效應,讓品牌價值呈現幾何成長。 筆記型電腦還是成長關鍵
Q:這三年榜單中的常客還是以科技產業為主,你如何看各企業今年的表現,以及他們未來的成長潛力與挑戰? A:趨勢科技是軟體廠商,他們的產業特性就是附加價值高、毛利率高,加上趨勢本身重視品牌塑造,也很早就國際化了,因此雖然經營規模比不上華碩與宏碁,但是在其市場中的相對位置高,品牌價值也就很高。未來的挑戰在於原有市場已經飽和了,接下來重要的就是如何進入一個新的產品線與市場,否則將來成長會受到限制。
華碩的品牌價值是來自於在主機板市場占有率與利潤的絕對領先,且有B2B2C的效果,但未來品牌要再成長不能只靠主機板,因為個人電腦產業的成長已經趨緩。華碩有做手機,但是機會不大,長期不看好,因為市場局勢已定,規模也很難跟大廠相比。未來華碩品牌的成長還是要靠筆記型電腦來做貢獻,要多加把勁。
聯強也在做B2B2C的動作,去年的海外營收成長的很快,這要歸功於策略正確。通路商要自己去做海外市場是很困難的,所以聯強運用購併與策略結盟的作法,產生經濟規模,降低採購成本,增加了品牌效益(通路的品牌效益就是信用)。
Q:今年宏碁跟明基在品牌價值都有相當程度的提升,宏碁增加了一五%,明基的成長幅度更高達二七%,這兩家公司都是你的子弟兵,你怎麼看他們的表現? A:宏碁若能保持現在這樣的成長速度,其獲利能力會比營收成長更快,筆記型電腦市場是主流,未來如果能步步為營,不被非核心事業誤導的話,成長力道會很高。但是宏碁也需要新的產品線來創造附加價值,只不過產品線要慎選,不需要做多,每做一個產品線都要有獲利基礎,都要能加分,例如目前宏碁的顯示器出貨量是全球第四名。宏碁與華碩都是借重原來的建設基礎再做發揮,專注下去發展,才會產生綜效。
明基在台灣品牌中是特例,所有的牌子都是從小品牌開始做,只有明基從宏碁分出來後一開始就有一定的規模。他們過去之所以成長快速,是因為有以前宏碁時代的國際化經驗與經營團隊,但明基一直以來的問題就是沒有leading product(旗艦級產品),在併購西門子之後,未來最可以期待的是手機,如果順利大概三年以後就會看到成果。這一次他們非得成功不可,否則就會錯過爆炸性成長的時機點。
國際化的難題是人才整合
Q:在Interbrand評選國際品牌的標準中,海外市場的獲利能力也是重要影響要素之一,你如何看台灣品牌的國際化之路? A:國際化就是去打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市場。各個區域市場的獲利、營運、潛力、定位都是互相影響卻又獨立的,海外的經營對於品牌價值來說,必須每一個都要獨立去看,步步為營。 若是企業銷售到各區域市場的產品沒有變,那影響營收的關鍵因素就在於「在地化的管理能力」。因此如果企業沒有信心在高潛力市場一開始就獲利的話,應先以小規模市場做思考,甚至有能力者也要放緩腳步,避免虧損,因為在大市場中虧損,負面影響會更大。
企業要成功經營海外市場的機會點,就在於是否能有效地整合當地人才,一般而言,商業性品牌比較容易整合當地人才,消費性品牌比較難。但有時也要看運氣,例如當年宏碁併購德州儀器的個人電腦部門,歐洲部門的人才整合的很好,但美國部門的人才就無法整合進去,我只能棄守。
聯想併購IBM或是明基併購西門子,最大的挑戰就是這一點。所有企業要做國際化,本身都必須具備優秀的產品競爭力與競爭規模,下一步就是成熟的國際級管理能力,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因為你所有的工作包括產品設計、製造、服務、通路都可以外包,只有管理還是要自己來。
Q:您如何看榜單中其餘非科技產業的品牌,如巨大機械、康師傅與正新橡膠? A:科技產業以外,像巨大機械的領先定位已經穩固,由於自行車市場是非常成熟的產業,因此品牌價值的變化預期會以個位數穩定成長。而上榜卻有衰退的康師傅與正新橡膠,若是沒有突破性做法,其名次未來將受到後進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