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15年!那斯達克再創高峰,互動圖表帶你坐上時光雲霄飛車
睽違15年!那斯達克再創高峰,互動圖表帶你坐上時光雲霄飛車
2015.05.04 | 科技

2000年3月10日,那斯達克指數衝到5048.62點,創下史上新高。15年後,在蘋果和Google的帶領下,那斯達克指數以5056.06點收盤,再度坐穩5000點大關。15年來,那斯達克發生了哪些變化?

Nasdaq_Bfishadow via Flickr

圖片來源:Bfishadow via Flickr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戰場上的玩家改變了。比較2000年和2015年的前10大公司名單可以發現,有別於2000年由微軟、思科、英特爾、Oracle和Sun Micro領先群雄,2015年則由全球市值最大企業蘋果帶頭,Google、微軟、Facebook和亞馬遜緊追在後。而重新洗牌之後,只剩下微軟、思科和英特爾還留在榜上,目前搶盡世人目光的幾家明星公司如Netflix、Tesla和LinkedIn等,當初根本還沒上市。此外,2000年時,科技類股占比達65%。但是到了2015年,科技股只剩下43%,相對搶眼的則是醫療與生物科技股。另外,成分股數量也從2000年的4,824家,下降到2015年的2,569家,幾乎少了一半。雖然數量減少,但是市值卻成長不少。根據湯森路透數據,那斯達克指數市值從2000年的6.6兆美元攀升到2015年的8.2兆,成長24%。

重返5000點,難道又是崩壞的開始嗎?大致來說,目前以看好的聲音居多。S&P Captial IQ首席分析師Scott Kessler經歷過泡沫時期,他在日前接受CNN Money採訪時也說:「科技股不會泡沫化。」此外,華爾街日報則指出,經過通膨調整後,那斯達克指數必須要到達6891.93點,才會超過2000年創下的紀錄。

為了呈現那斯達克指數的變化,華爾街日報製作了一組互動圖表。透過視覺雲霄飛車,更能清楚感受到15年來的劇烈波動。想觀看互動圖表,請點此

華爾街日報互動圖表秀出那斯達克15年來變化

圖說:華爾街日報以互動圖表秀出那斯達克15年來的變化。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15年來重要事件

1996年 雅虎上市,每股訂價13美元,收盤價33美元,飆升154%。
1997年 亞馬遜上市,每股訂價18美元,收盤時上漲31%。
1998年 eBay上市,每股訂價18美元,收盤時飆升163%。
2000/3/10 那斯達克指數衝到5048.62點,創下歷史紀錄。
2002/10/9 網路泡沫的谷底,那斯達克指數收在1114點。
2004年 Google上市,每股訂價85美元,收盤價100.34美元,上漲18%。
2007年 第一支iPhone問世。
2008/9/15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布破產。
2012年3月 重返3000點。
2013年 Twitter上市。
2013/11/26 重返4000點。
2015/4/23 以5049.34點收盤。
2015/4/24 以5056.06點收盤,創15年來新高。

那斯達克今昔對比

  • 10大權值股
2000年 2015年
公司名 本益比 公司名 本益比
微軟 57 蘋果 17
思科 127 Google 28
英特爾 43 微軟 17
Oracle 103 Facebook 82
Sun Micro 85 亞馬遜
Dell 57 英特爾 14
MCI WorldCom 22 Gilead 14
Chartered Semi 53 思科 17
Qualcomm 123 Comcast 18
雅虎 418 Amgen 23

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

  • 領漲類股
2000年 2015年
科技 65% 42%
消費 8% 21%
醫療 7% 17%
金融 3% 7%
工業 4% 6%
其他 14% 7%

資料來源:WSJ

@@ACTIVITYID:406@@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在零售數位轉型浪潮下,顧客跨越線上線下,期待的是不中斷的體驗。但當據點與品牌日益龐雜,服務容易斷線,品牌該如何化解?

走過65年的恆隆行,代理超過29個國際品牌、據點遍布全台,為了突破這道難題,恆隆行打通零阻力的顧客關係路徑,實現品牌關懷。

多品牌、多通路的隱憂——體驗為何斷線?

「過去只要把好產品賣出去就好,但現在顧客期待的不只是商品,而是完整的體驗。」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恆隆行同時兼具代理、品牌與零售三重角色,若仍停留在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隱憂很快浮現。

五年前,恆隆行在全台已有逾70個專櫃,各自經營 LINE 帳號。顧客跨櫃位或跨品牌諮詢時,因難以全面控管,提供風格一致、資訊齊全的回應,是一大挑戰;售後服務需要完整資訊,轉介客服的流程變冗長。

Omnichat
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
圖/ 數位時代

「顧客明明都是恆隆行的消費者,卻可能在不同櫃位得到不同解答,這就是必須解決的阻力!」陳思樺坦言,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對一個代理29個品牌、橫跨多通路的企業而言,零散不僅削弱體驗,也消耗內部人力。

這些挑戰讓恆隆行意識到,唯有在建立「一致性的品牌信任感」,並確實實踐「無阻力服務」,才能贏得顧客信任。

恆隆行從品牌關懷出發,打造零阻力的流暢服務體驗

帶著這樣的決心,恆隆行在2024年展開整合計畫。最核心、也是最棘手的任務,是將原本分散在各門市的70至80個 LINE 帳號,收斂為單一入口,並以三合一選單架構,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甚至是品味生活的多元需求。

Omnichat
恆隆行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將客服與門市串聯起來,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以及提升生活品味的多元需求。
圖/ 恆隆行

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客服與門市首次真正串聯起來。當顧客有維修需求時,櫃位人員能即時將案件指派至後勤單位,免去層層等待;顧客掃描 QR Code 綁定熟悉的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獲得建議與售後協助。現在,無論是客服維修或門市選物顧問,都能透過這個入口實現服務——從獲客、購買、售後保固到清潔耗材加購,任何階段都能延續一致體驗。

「顧客不只是收到推播,而是能延續自己的旅程,甚至和服務人員建立起信任連結,這就是品牌關懷。」陳思樺表示,這套架構也讓數據真正發揮作用。透過 Omnichat 與 91APP 串接,恆隆行得以整合瀏覽紀錄、點擊行為與線上線下購買紀錄等第一方數據,優化行銷推播,避免過度打擾,並累積更完整的洞察。

更重要的是,透過單一帳號的整合,成功打造出一個兼容多品牌、多銷售通路、多行銷管道的 LINE 官方帳號,在各品牌仍能保有個性化的溝通語氣與內容之際,仍統合進「One hengstyle」會員體系。換句話說,不論消費者來自直營門市、外部通路,或線上電商購買,最終都會成為 One hengstyle 會員,持續接受個人化服務。

恆隆行
恆隆行顧客掃描門市 QR Code 綁定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透過LINE官方帳號獲得後續建議與售後協助,打造暖心OMO服務。
圖/ 恆隆行

除了打通任督二脈,對外要無阻力,對內也要滑順。系統架構要保持彈性,能符合恆隆行內部跨部門協作。以前客服沒有系統可以評估,現在則可利用跨部門報表功能,幫助第一線人員即時掌握進線數與處理時長,讓服務品質有跡可循。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

隨著系統上線,成效很快浮現。數據顯示,恆隆行直營門市顧客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持續在線互動,顯示他們不再是「買完就走」,而是因服務價值留下來。隨著好友數持續成長,恆隆行官方帳號的封鎖率穩定維持在 31% 以下,遠低於零售品牌平均 65%。更重要的是,LINE 官方帳號帶來的轉換率比整體平均高出35%,每月新增線下綁定超過5,000筆,逐步累積成跨品牌應用的基礎。

這些成果不僅改善了顧客體驗,也提升了內部效率。陳思樺表示:「對外,顧客的問題能更快解決、售後不中斷;對內,櫃位人員負擔減輕、效率更高,這就是我們想實現的零阻力!」她補充,為深化品牌關懷,恆隆行持續優化服務腳本,確保顧客在不同場景中都能延續信任。「我們要的不是短期的 fancy campaign,而是長期的對話與陪伴。」

未來,恆隆行除了以第一方數據為核心,持續為各品牌打造專屬體驗,把洞察應用到服務腳本與行銷策略,後台報表也將強化分流與品質監控,讓內外流程更順暢。同時,也期待與 Omnichat 探索 AI 應用,例如將電話需求無縫轉接至 LINE、讓自動化回覆更具人味等,把「零阻力服務」推向更多場景。

Omnichat 台灣總經理翁忻閎回顧過往經驗指出:「很多單位一開始並不理解為什麼要改變,我們就透過 workshop 與教育訓練,協助內部釐清痛點、建立共識。」但他也強調,成功的關鍵不只在技術,而是企業轉型的決心以及統合方向的能力。「品牌要先想清楚,究竟希望帶給顧客什麼樣的一致體驗?內部目標是否對齊?」

他認為,唯有基礎建設完善、方向一致,OMO 才能真正落地,而 AI 等新技術也才能在這些基礎上發揮價值。恆隆行的轉型便是一例:將分散的服務觸點收斂為單一旅程,最終轉化為零阻力的品牌關懷。當顧客在任何節點都能感受到信任與連結時,零售商才真正掌握了主動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