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學習第二外語的人口愈來愈多,其中法語更是熱門的學習語言,許多學過法語的人都知道,買法文教科書去信鴿一定會有所收穫。
走進位在台北市松江路小巷子中的信鴿法語書店,耳邊聽到的是溫柔的法國香頌,從童書到流行小說,看到的也都是法文書。在這裡,從料理、流行、休閒、文化、攝影等各式各樣的法文書都找得到,小說更是與法國書店做同步的排名與更新。
針對學法文的台灣人 開家法國小鎮有的小書店
這間書店的老闆施蘭芳,是一位已經在台大教法語二十幾年的道道地地法國人。施蘭芳笑著說,她認識許多學法文的台灣人,包括當初她教過的學生,許多人如今都已近中年,有了自己的家庭與小孩,跟她聊天時常提到,在台灣找不到法語書來維持花了多年學習的法文,也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小孩在學習法文中成長。
信鴿原本賣的是明信片,十多年前台灣還沒有明信片這塊生意時,施蘭芳就自掏腰包,跟攝影師購買台灣的風景照製作成明信片,販售到各家書店,沒想到反應出奇的好,於是她成立了信鴿明信片專門店。店名取為Le Pigeonnier——信鴿,指的是傳統傳遞訊息的工具,在現代社會則扮演文化散播與傳達者的角色。
後來施蘭芳決定要將信鴿轉型成為一間法語書店,「讓大家可以在這邊接觸法國文化,學習法文,」施蘭芳說:「我決定要做一個在法國小鎮會有的法語書店,小小一間什麼類型都有!」 一九九九年,信鴿重新開幕,主角就變成了各類陳列在架上的法語書。施蘭芳表示,要從法國進口書籍到台灣來賣,想比做簡單太多。「很麻煩,非常麻煩!」提到當時的事前作業,施蘭芳不斷以麻煩兩個字來形容。她表示,一開始為了要選擇適當的書籍,就邀集了各方擁有不同專業領域的朋友提供書單,她再自己看雜誌、看網路增減書單,然後寫信給出版商,「出版商根本不認識我,我還要寫封自我介紹的信,說明我的用意,許多出版商根本不理會我,」施蘭芳說。 施蘭芳坦承,由於書籍進口量不夠大,因此只能選擇空運,無法使用海運降低成本,因此書店開幕至今五年時間,都還沒有開始回本,「目前就只希望每個月可以收支平衡就好了,」施蘭芳抽著煙很隨性地說。
介入法文教科書代理 想學法文者都是它的客戶
因為法語書在台灣是一個小眾市場,施蘭芳在信鴿重新開幕時,就選擇最有效率的宣傳方式,跟「法國讀書節」同時開幕,借力使力,讓對法國文化有興趣的人知道,台灣開了間法語書店。
為了增加店內收入來源,以及回應顧客提出的要求,信鴿法語書店陸續增加法國香頌CD、法語DVD,以及一些羅浮宮複製品的販售。他們也提供代訂法語書籍的服務,「不過這項主要是服務顧客,不一定會帶來收入的增加,」施蘭芳說,因為有時書籍已經訂了,可是顧客不想等了,成本反而要自己吸收下來。
另外,施蘭芳在三年前也增加代理法語教科書的服務,施蘭芳表示,一開始礙於自己本身是教授的身份,並不想處理代理教科書這一塊市場,可是「台灣教科書用了十幾年也不換版本,而法國已經出了許多更好的法語教科書,如果台灣的學生能夠接觸到會有多好。」因此施蘭芳自己回了一趟法國,參加法國國際書展,依她教導台灣學生多年的經驗,選擇了一套最適合台灣人的法語教科書做代理。
目前台灣已經有許多教導法語的學校,是選用施蘭芳回法國特地選出來的教材。由於信鴿是台灣第一家成立的法語書店,法國在台協會在台灣辦的法國書展或是一些國際書展,也都會請信鴿法語書店一同參與。雖然信鴿法語書店還沒有達到成本的回收,可是已經活躍於台灣各類的法國相關活動市場。
接下來,施蘭芳希望在店裡增加其他歐洲語言書籍的販售。「若銷售好,希望能將歐洲書籍再獨立出來成立另一間書店,也許不賺錢,但我只是希望能推廣文化,」施蘭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