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車宣佈其自動駕駛技術已從純研究階段進入先期工程階段,離實現量產又邁進了一步。同時福特任命在公司效力29年的資深員工Randy Visintainer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總監,還在全球組建了一支專門團隊。
整合3D列印技術:CLIP
福特汽車還宣佈與矽谷3D列印公司Carbon3D開展合作,利用其CLIP連續液態介面製造技術(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快速生產汽車工業級零部件。
福特跟Carbon3D的合作,雙方自從2014年12月起就開始了。 後者開發的CLIP技術是一種利用紫外光固化樹脂材料進行塑造的3D列印技術,與傳統3D列印工藝相比,速度可以提升25-100倍。 同時,Carbon3D 技術採用工程樹脂,具有緩衝振動、承載負荷或耐抗高溫等特性。 目前,福特已採用CLIP技術製造出用於福克斯電動車型的橡膠墊圈和用於Transit Connect車型的阻尼緩衝器。
整合智慧手機與手錶
此外,福特汽車還通過拓展其智慧手機應用MyFord® Mobile啟動可穿戴技術開發——該應用將很快出現在包括Android Wear在內的一系列智慧手錶上,這樣消費者就能通過手錶查看其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或電動汽車的可續航里程、充電情況及其他資訊了。
MyFord Mobile系列應用目前已可通過智慧手機進行下載。首批加入SYNC 3 AppLink車載互聯平臺的應用程式包括Spotify、Pandora、Glympse、Accuweather和 iHeartAuto。
福特智慧移動計畫:車間互聯、移動出行、自動駕駛
回顧福特的「智慧移動計畫」,福特曾在今年一月份拉斯維加斯CES上推出的「Smart Mobility」繼上海CES之後也有了新的進展:
福特汽車金融公司推出Peer-2-Peer汽車共用計畫
計畫分別邀請了美國6個城市14000名消費者和英國倫敦的12000名消費者,這些消費者是以貸款的形式從福特金融公司購得車輛的,他們會將車子短期出租給那些經過審核的駕駛者。 在美國,福特利用汽車租賃公司Getaround開發的App向消費者提供服務,在倫敦相應的軟體則是easyCar Club推出的。
另外,福特還引入了新電動概念自行車MoDe:Flex,同時擴展了MoDe:Link智慧手機應用。 這輛電動自行車裝有馬達和電池,輪胎和前後組建可以根據具體路況作出調整,當然了,福特的一體化交通解決方案決定了,這輛車還能放在車內後備箱進行充電。
對於「福特智慧移動計畫」,福特汽車全球產品開發集團副總裁甯睿(Raj Nair)說道,希望能推進福特「車間互聯、移動出行、自動駕駛」等方面的進展,他表示,「在未來五年,我們將把多項駕駛輔助技術應用於福特全系車型上,以進一步保障道路行車安全,同時持續提高我們在自動駕駛方面的能力。」
目前,工程團隊正在嘗試讓自動駕駛所必需的傳感技術和計算技術滿足量產的需求,同時不斷針對演算法進行測試和修正。 同時福特還宣佈,整合行人探測功能的防碰撞輔助系統明年將在美國市場亮相——該技術已被運用於歐洲市場的福特蒙迪歐車型。
延伸閱讀:
福特成立大數據部門,不只賣車更賣移動經驗
隨著全球市場的車子消費量逐漸達到飽和,福特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車廠,而更像是移動方案解決提供商。福特全球研究發展中心未來交通規劃亞太項目主管謝茜燕表示,例如最近福特正在與台灣交通相關單位討論如何紓解雪隧每逢週末必塞車的問題...
不談無人駕駛和電動,福特在談什麼?
我的朋友需要用車,但是我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開車把車送過去,這個時候就可以遙控汽車把車輛送去,而不需真人駕駛,此外的應用場景還有很多,也算是最佳化用車,共享用車的一種理念。
原文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