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帛亨飆出運動新經濟
林帛亨飆出運動新經濟
2005.10.01 | 人物

出生:1981.01.11
學歷: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
第一次開車:6歲(駕駛Kart)
目前擁有的賽車:Formula Renault、F3
為台灣賽車史寫下的記錄:
第一位贏得法國賽車聯盟La Filiere FFSA獎學金的台灣賽車選手
第一位獲得台灣教育部承認賽車學校學歷的車手
第一位贏得德國BMW獎助金的台灣車手
第一位以賽車為項目獲得台灣體委會補助的運動員
第一位在FIA認可國際方程式賽事贏得年度總冠軍的台灣車手

去年九月,全世界最昂貴運動之一——F1(一級方程式賽車),熱熱鬧鬧地在耗資超過百億新台幣的上海賽車場舉行。在比賽的前一晚,來自台灣的十幾位企業界大亨,包括當時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花旗銀行大中華區總裁陳子政、中信金總經理陳聖德、高盛證券亞洲區副董事長宋學仁,以及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等,齊聚鄰近上海的蘇州,聚精會神聆聽一位二十歲出頭的賽車手,對他們解釋什麼是賽車?如何才能看懂F1?要贊助得花多少錢…… 為這群大老闆講解賽車的小伙子,是來自台中的林帛亨,過去三年來,他從亞洲的賽車比賽中快速竄起,今年,他更在亞洲雷諾方程式賽事一路獨走,連勝場次打破這項比賽過去的記錄,提早在九月賽季還沒結束時,以懸殊的領先優勢拿下年度總冠軍。

過去只有準國營企業金援

林帛亨贏得勝利的代價,其實相當高昂。對於不熟悉賽車運動的台灣人來說,始終難以體會一堆車子跑來跑去有什麼高深技術,更無法想像為什麼國外的大企業們,把賽車視為廣告贊助和尋求商機的重要活動。林帛亨指出,他今年的勝利因素很簡單,除了技術團隊成熟的默契,最重要的是他今年找到了兩千萬賽車贊助。前兩年,台灣觀光局和中國石油贊助他參賽,林帛亨的車上貼著斗大的「TAIWAN」和「中國石油」,奔走在亞洲各大賽車場,今年車上則漆上「中華電信」,伴隨他在亞洲雷諾方程式賽車上大放光芒。
「充足的預算真的很重要,讓我可以盡所能把車子調校到最佳狀態,」林帛亨接受訪問時表示。「前兩年有一次在日本比賽,就是因為車子出問題,找不到現金調度,別人在練習,我卻是整個下午都在張羅錢的事,還沒比心情就輸了。」
林帛亨分析賽車這個昂貴遊戲背後的道理:如果只是志在參加,像輪胎這類消耗性零件,你可以用到撐不下去再更換,但你若要拚前幾名,「每次出場後就換一次機油,一個週末用掉兩、三套輪胎,這是最基本開銷。」所以雖然參加的是同樣等級比賽,目的不同,經費可是天差地遠。(Auto Driver)主編陳政義指出,這正是在F1場上,法拉利車隊每年要花掉超過百億新台幣,而幾支吊車尾的車隊,每年只要花幾億新台幣,同樣可以跑完賽季的原因。

贊助賽車打入大品牌網絡

對起步中的台灣運動經濟產業來說,企業界對賽車贊助還是相當陌生。不過,向來走在自創品牌前頭的宏碁,長期贊助F1賽車已有超過五年以上歷史。另外,去年統一集團為了進軍大陸飲料市場,也以每年約一百萬美元預算,贊助英國車手馬伊思,以全車廣告的方式參加亞洲保時捷Carrera Cup賽車,都是近來相當大手筆的例子。
貼滿各式花花綠綠貼紙的賽車,背後牽動的是一個龐大的商業邏輯。(Racing Net)總編輯許俊麒指出,賽車是個高速、昂貴又有生命危險的運動,它的運動特性會讓觀眾在觀看比賽時,長時間而且集中注意力在車子本身,所以「車身廣告化」,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商業宣傳,更是賽車運動中極重要的經濟行為。此外,還有個更實質的意義,就是贊助商之間的交流,可以藉由觀看賽車變得更熱絡。
林帛亨認為,宏碁贊助法拉利F1車隊,其實Acer的商標貼在車身的哪裡,並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透過這種一半設備交換,一半金錢贊助的方式,Acer爭取成為歐洲、甚至是全球頂級品牌價值的眼球注目。再者,比賽期間經銷商或商業夥伴藉此從事各種社交活動,更是商機無限。「這就是賽車之所以這麼有商業價值的原因,車身上的貼紙,其實只是它的最表層意義而已。」

賽車手兼當業務員的辛酸

「台灣車手與台灣企業」的結合模式伴隨林帛亨進入國際舞台,但是這過程最辛苦的地方,是他在賽車場外必須努力爭取廠商的認同。「其實我就是個業務員,不過,我的工作比一般業務員還難一些,因為我沒有具體的產品可賣,只能努力解釋什麼是賽車的價值,」林帛亨感慨說,在沒有賽車文化的台灣,所有的事情解釋起來,真是難上加難。
林帛亨就像是個台灣賽車的驚嘆號,他代表的不只是台灣車手站上世界舞台,更值得注意的,是以賽車為主軸帶動的操作邏輯,是此刻台灣產業老闆們該學習的新經營觀念。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