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仲觀設計顧問公司主持建築師 出生:1955年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淡江大學建築學士 代表作品:關渡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誠品京華城店、國家劇院舞台設計、誠品敦南店等。 得獎作品:以Daphne和Shoebox拿下今年德國iF獎「創意傳達設計金獎」(iF Communication Design Gold Award),隸屬於「建築與公共空間整合」項目。
「這個概念店的故事太精彩了,評審們都對它留下強烈的印象,」德國iF獎的設計評審亞歷山大(Ruedi Alexander)豎起大拇指說。在今年的iF大獎裡,來自台灣仲觀設計顧問公司主持建築師林洲民和他的團隊,為香港永恩集團在中國打造的達芙妮「Daphne」與「SHOEBOX」鞋業連鎖店品牌形象設計出的作品,讓iF獎裡來自各國的評審們,在極短的時間內達成共識,把今年iF獎在「創意傳達設計」類獎項中,首創的「建築與公共空間」項目的設計金獎,頒給林洲民,使得他成為iF大獎設立五十年來第一位雙冠王。
二○○一年,永恩集團總經理陳英杰因久仰林洲民過去的建築作品表現,像是為誠品書店所打造的閱讀空間,因而邀請林洲民親赴上海,洽談達芙妮的品牌國際形象合作計畫。當時已是「中國第一女鞋品牌」的達芙妮,有將近一千家的銷售據點,面對陳英杰的請託,林洲民曾經不解地問說:「不用做就第一了,為什麼還要做?」
站在生產線上找靈感
陳英杰花了許多時間告訴林洲民他的創業歷程,並一再地向林洲民描述他對於自創品牌達芙妮的願景,「我希望達芙妮不是中國第一品牌,而是成為國際知名品牌,」陳英杰雄心勃勃地對林洲民說:「我們為何不一起打造一個國際品牌。」讓林洲民點頭答應接下達芙妮的品牌重整計畫。
為了讓林洲民對達芙妮有更徹底地了解,陳英杰帶他前往上海青蒲工廠,「看著堆落滿地的木鞋跟,給了我創作的靈感。」林洲民看著工廠內各式各樣的原料、零件,想像在經過一道道程序後,眼前這些物件就會成為店內展示架上的一雙雙漂亮女鞋,「我知道我要做這個案子。」林洲民站在生產線上,下了決心向自己挑戰。
有別於過去的建築設計案,「故事(指整個行銷計畫)很漂亮,但過程很艱辛,」林洲民說,品牌形象的重塑,艱苦的程度將不亞於蓋一棟房子,建築師的專業訓練,讓林洲民體認:「必須先放下設計者的自我,才能去觀察,融入大環境中。」
要讓中國第一的品牌,變成世界第一,絕不是只有換掉外在的門面,應該從品牌精神、品牌文化都必須重新打造,才能夠讓品牌價值大幅提升,因此林洲民決定從尋找品牌故事開始。於是他運用希臘達芙妮與阿波羅的愛情神話,將「愛情、編織、桂冠」建築起與女性消費者的連結,延伸出品牌的形象與附加價值,從店鋪空間設計、廣告文案、品牌識別系統到商品包裝等細節,「我們什麼都想都做,除了沒有去算筆劃,」林洲民笑著說,只差沒去算命,想要求助老天給些好運氣,讓品牌重塑的工程能夠順利完成。
設計師就像舞台劇的導演
這幾年,許多國際建築師紛紛跨界從事商業行銷,例如日本建築師青木淳打造法國LV流行名店、荷蘭建築師庫哈斯分別在紐約和洛杉磯為Prada設計旗艦店。「我們生活在設計環境裡,也生活在實際消費裡,」林洲民談到建築師的流行敏銳感,來自於設計經驗的堆疊,也來自於本身的生活經驗。「他最不同於其他人的地方,在於細膩的觀察力,」仲觀設計資深經理蘇玉芬表示,許多人都把林洲民視為一位建築師,但她認為林洲民的角色更像個導演。
二○○三年十二月,林洲民帶領了四、五個同事在上海重慶南路的出租公寓式套房裡,用最精簡的設備和人力組成了一間「行動辦公室」,開始與業主進行一連串的溝通與執行。「不一定要天天逛女鞋店,也可以做女鞋品牌,」林洲民用這段話來描述在上海的工作情景,每個人都全心投入工作,根本沒時間去逛街買鞋,只要對產品本身有足夠的「熟悉」度,就能精準掌握住設計理念。
今年四月,林洲民在荷蘭參加鹿特丹建築展接獲得獎通知時,「建築師也可以是生活情境的營造者,」林洲民開心地表示當時的心情。回顧這四年的合作成果,林洲民表示,是劇本(指合作案)的可能性吸引了他一路做下去,而得獎對他而言,更是加倍的肯定,「不是「我」可以,是「我們」可以。」得獎肯定了他與團隊不只是建築師,更是生活的實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