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迪] 從 2015 HackNTU 看黑客松(Hackathon)的反思
[張凱迪] 從 2015 HackNTU 看黑客松(Hackathon)的反思
2015.08.27 | 人物

這幾天看到 2015HackNTU 第三屆臺大黑客松引起許多討論,原本是樂觀看待不同種的多元意見討論。但發現大家討論到後來火氣有點大,事實上我的心情有些複雜。這次我雖不是核心執行團隊成員而是擔任志工的角色回去關心學弟妹,但還是很難過看到這樣的狀況,也對於關心 HackNTU 的朋友們和曾經合作幫助我們的夥伴感到抱歉。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在剛回到主會場時,直接打斷一直問商業模式和創業賺錢的那位評審的話,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事實上,這次 2015HackNTU 不僅是一個活動,更像是一個 beta 版的軟體,甚至是一場社會實驗(大型黑客松、College Hackathon 在黑客松發源地美國並不算少見,但對於台灣辦一場大型國際黑客松倒是頭一遭)。而這次活動最大的爭議點和 Bug 就在於評選流程的設計上出了問題,讓原本開心好玩、彼此交流認識志同道合新朋友的黑客松活動,在最後 Demo 時栽了個跟斗。

圖說明

我們都知道資料量更大要用不同 Scale 的資料庫,或者是一些設計。超過 1000 人的黑客松,同時也會需要跟過去截然不同的規劃和設計方式。而臺灣過去沒有 1000 人國際黑客松前例和規劃經驗,過去兩年的臺大黑客松總參與人數也不超過三四百人,學弟妹們又是平均 22歲的學生團隊,資源和經驗有限下確實在活動規劃上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例如:

受限於 250 隊龐大數量,沒有讓所有有用心準備的創意在 Demo 被看到

(雖然有 Expo 時間讓大家交流學習,發現其他人的創意。但受限於團隊數量,全部上台需要花掉約一整天時間,因而設計了 Demo 評選制度,且評審標準各自有所差異,讓本來可以被看到的創意被忽略了,也讓黑客松多了競爭而非交流的味道)

未來可以改進方式:把 Demo 時間分配出去,讓大家可以透過 Expo 彼此交流創意、認識更多對於科技創新有興趣的新朋友。至於攜帶成品的部份有時很難過濾,或許可以讓參與者自制或是使用 Github 當做檢驗方式。

由於評審數量龐大,部分評審根據背景知識再加上對於 idea 有興趣進而提出創業競賽的商業問題

(受限於學生團隊資源有限,2015HackNTU 團隊邀情企業贊助商的支持並提供贊助商評審資格,他們確實有些對於 hackathon 的經驗較少,會以個人背景經驗去看待這次活動。未來 HackNTU 團隊更持續與不同背景的朋友分享 hackathon 理念,並更加審慎規劃評審行前溝通和教育)

圖說明
按:評分標準中並沒有創業或是商業問題(其中創新性和技術面、使用者經驗佔了75%分數,完成度僅佔10%)
創新性25%、實用性、生活品質、使用者經驗25%、技術面25%、整體表現、印象、簡報、台風15%、完成度10%

未來可以改進方式:因為黑客松本質不是比賽,更不是創業競賽,或許可以討論是否需要用排名當做獎勵,還是可以用最佳創意獎、技術獎、使用者體驗獎等幾個獎取代,以鼓勵而非競爭方式進行,也可以釋出更多資源到食物和網路安排上。至於企業獎則是額外規劃,並對於企業評審進行更明確的觀念溝通和行前教育。鼓勵團隊可以後續朝 Open Source 專案發展,讓專案可以持續延續,回饋社會。

學生團隊資源不足

為了成為校園與業界以及世界科技技術交流的溝通橋樑,2015HackNTU團隊除了籌備黑客松外也在過去籌辦了技術課程、工作坊、開發小聚、校園資訊系統改善專案等,分散了許多人力資源。而由於非營利學生團隊經費不足,也在籌備上遇到許多困難和挑戰。

未來可以改進方式:充分記錄此次學習的經驗,將寶貴經驗完整傳承下去,並提早尋求認同理念的合作單位並持續和校方溝通,讓資源更加充分可以彈性運用在參與者飲食和網路品質上。

那除了需要改進的地方外,我想這次活動也對於社會產生了一些價值:

1. 多元性

這次黑客松的參與比例學生/業界比約 3 : 1,學生人數接近八成,除了有不少學生參與外也有技術社群的朋友、國際夥伴、企業界朋友參與其中,也有很多部分的參與者是第一次參與體驗黑客松並認識許多新朋友。

2. 規模

由於這是台灣第一次嘗試國際性大規模黑客松,不管是社群合作、活動流程、評選制度、食物規劃、網路規劃、志工安排、企業媒體合作、資金運用等都和過去的黑客松有非常大層級的差異,也衍生了許多議題和學習機會。

3. 種下一棵種子

大量主流媒體和企業、政府單位、甚至是一般民眾也開始關心黑客松活動,即便觀念還不是很正確,但總是踏出了第一步。此外,HackNTU 就像一個橋樑一樣,讓更多圈外人願意參與這樣的活動,也促進了校園、業界、國際的交流。

最後,黑客松(Hackathon)和 Hacker 精神基本上是要抽離出來看(Hackathon的 Hack 可能更接近 CSS 上會使用的 Hack 的意思)。不是參加黑客松的人就有黑客精神,沒參加的就沒有。網路上流傳的 Hacker 精神對於一般人真的太嚴格了,黑客松文化只是實踐其中的一小部分。Hacker 精神是一種信仰和哲學,雖然是信仰主義但還是有光譜,廣義的定義和嚴格定義。

廣義的 Hacker 泛指任何一類事務或領域中的專家或狂熱份子

嚴格定義如除了基本的寫程式實作能力外,也崇尚開放自由和資訊共享互助主義、喜歡解決有趣問題勝於例行事務、相信技術可以讓世界更加美好等,定義相對嚴格。黑客松一般很難要求大家參與時具備這些元素或是參加後擁有這些元素。

事實上,黑客松最開心的部分還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享受寫程式改變世界的快樂並探索技術極限和各種可能,得獎與否和是不是能創業賺錢就不是那麼重要了。這也是我參與過 2012 Yahoo Hack Day 後於 2013 年初和夥伴們開始於台灣早期甚至是亞洲早期在校園籌辦黑客松的初衷。而在電腦教室和實驗室三五好友一起徹夜做專案,討論著各種有趣的 Code 實踐方式和單純追求技術創新的純粹,這是我們想分享給大家的快樂。

記得開源界的前輩唐鳳前輩曾提過的一句話:

活動會結束,和人相處的記憶卻會留下來

雖然這次活動因為規模龐大在設計流程上出現一些瑕疵,引發各種意見的討論和爭執。但大家也同是在為臺灣這個充滿人情味,值得我們守護的美好園地而努力著,希望不要因為這次的活動傷了彼此的信任和和氣。

三歲的 HackNTU 也還在努力學習,也需要更多優秀夥伴的加入,希望透過大家的討論和建議提醒,相信下次的 2016 HackNTU 黑客松活動會更好,讓人驚艷:)

參考文件:
1. Hackathon
2. 如何成為駭客
3. The rising “Hackathon Hackers” culture
4. 黑客列傳:電腦革命俠客誌(25週年紀念版)

關鍵字: #駭客競賽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