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三日在華盛頓召開的G7(七大工業國)會議,因為中國財政部長金人慶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相偕受邀參加當日的午餐會談,被視為是一場西方國家向人民幣施壓的鴻門宴。 但是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分析師謝國忠認為,G7會議不會再像過去那樣重點關注人民幣匯率,因為石油價格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更嚴峻的問題「人民幣會在年底才面臨更大的壓力,因為屆時美國國會可能會對中國徵收二七.五%的關稅,以促使人民幣同步升值,」謝國忠判斷。
面對今年年底美國國會的施壓,是否會像過去那樣驅使更多的熱錢湧入中國?這一點謝國忠表示並不肯定。他分析,「經濟基本面已經發生改變。中國的經濟增長高峰期已經過去,而房地產行業正進入一個調整期。與中國相比,美元的利率相對變得更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也許並不是政治家們說了算。」
升息將使得熱錢逃離中國
謝國忠比較擔心的是,美國聯準會正不斷升息,以控制房地產泡沫,「我們並不清楚這種利率究竟會高到什麼地步,但是如果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上升至五%,熱錢將逃離中國。」 謝國忠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和國營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當生產能力過剩時,各級政府就推動出口。
由於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巨大的經濟體,占有全球GDP的五%、全球貿易的八%,以及全球固定投資的一二%,因此中國的發展正不斷地對全球經濟發生實質性的影響,不斷吸引外國投資者把工廠搬到中國。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的貿易夥伴們才一再對人民幣施壓,來表達他們的不滿。謝國忠說:「西方國家對人民幣施壓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對本國就業的壓力,因此除非中國的出口停滯甚至倒退,否則他們決不會善罷甘休的。」
人民幣面臨反向的壓力
「中國在與世界打交道時應該靈活一些,」謝國忠說,與其他途徑相比,中國的發展更依賴外部世界,中國需要改變它的發展模式,以期在投資和消費之間尋找平衡點。「形勢表明,熱錢的流入速度已經開始放慢,」謝國忠指出。
他認為,目前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主要是來自貿易順差的驅動而非熱錢的追捧。「由於固定投資的減速,一些順差轉成了貿易盈餘。」雖然中國官方資料沒有顯示,但是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已經有所緩和,每個月高達一百億美元的貿易盈餘足以支撐住人民幣的匯率。
事實上,下半年人民幣可能會面臨反向的壓力。FED仍然保持繼續加息的態度,所以人民幣未來幾個月的動態就更值得深思,而近期美元兌歐元和日元已經走強不少,如果中國真的以一籃子貨幣為參考,人民幣兌美元應往相反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