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由WooThemes的共同創辦人、Receiptful的創辦人Adii Pienaar所寫,他分析了為什麼他最初以堅持自籌資金的方式創業,後來卻去拉創投的原因。
當我去年5月建立 Receiptful 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年後我會有一個團隊、一個雖然還沒有收益但具有相當大影響力的產品,並且我們剛剛結束我們的種子輪融資。
為什麼我沒有想到這些呢?因為在我的創業之旅中,我一直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不僅如此,而且我對拉創投和自我解決資金問題有一個開放的心態,而且我一直優先選擇後者。
但為什麼我最後還是選擇了拉創投,下面是我最終選擇融資的一些原因。
1. 自助創業
之前我就提到過,拉創投不是 Receiptful 最初計畫的一部分。事實上,在最初的計畫裡,我想要做的一些都靠自助,自己解決創業和產品的資金問題。
去年5月,我的第一步是發佈一個網站首頁,跟有關公司簽署合作,並跟他們談論 Receiptful 的價值主張。
此外,我外包了 MVP 任務,進行客戶測試。根據這些測試結果,去改善我的產品,最終為我的產品贏得了廣泛的關注。
最初這個項目是我的一個興趣,但隨著產品的建立,我們不得不開始建立一個小的、專職的團隊。
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我們完全依靠自籌資金的方式,最終説明我們獲得了 3000 名用戶,超過 10 萬的訂單。
2. 優化自己的想法
在不斷完善的市場中,我們可以建立一款滿足客戶需求的創新產品。但這不是最符合 Receiptful 的真實情況。
從表面上來看,Receiptful 有兩方面的挑戰:
- 它在市場上沒有需求痛點。
- 在市場上沒有和 Receiptful 相似的公司,我們必須在社會上證明我們、建立聲譽。
我們大約花了三週的時間,我們才有了第一個客戶的資料,證明了我們可以產生收益。
我也知道,剩下要做的事情中特別值得研究,不能單單透過表現的資料來證明我們。我們需要優先考慮獲取使用者,通過收集到的資料來分析我們的狀況和問題,找到最優的發展策略。
這其實也符合我們的長期戰略發展。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必須拉創投,通過他們來驗證優化我們的想法。
我並不認為創投可以一直引導 Receiptful 的發展,但實際上它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發展路線圖,並驗證我們的想法是否符合市場需求,如果符合便進一步優化想法和產品。
3. 尋找平衡
我相信,自籌資金的過程比拉創投的過程更需要自律,更需要能力。帶著這種心態,我開始去爭取 Receiptful 的種子輪融資。
在 Receiptful 初期,這種心態的影響最明顯是在以下兩個方面:
- 如果我們想,我們可以籌得更多的錢。我們的種子輪融資金額不過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不會需要太多的錢,整體服務和產品都會變得更加容易和舒服。不過,我還是保持「我們只具備了幾個月的運行資金」這種壓力性的心態,這可以喚起我創業尋求生存的本能。
- 我們所做的一切需要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我們怎樣才能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輸出,獲得最大的利益。這是我們根深蒂固的想法,也是我們需要繼續努力實現的一個目標。
這其實相當於一個「混血兒」,自籌資金和創新投資不會形成一個完美的婚姻,但它是一個實際存在的關係。我們既自己籌得資金,也要拉創投,它們能夠掩蓋彼此的缺點和弱點,互相平衡。
4. 另一種不同的驗證方式
我記得我在網上做第一次銷售的時候,我感覺到特別的興奮。事實上。這也是一個令人上癮的行為。
這不是錢的問題或是價值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你做的某件事別人認可你,願意為你付出,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感覺,這也驗證了你正在做的事是正確的。
我經歷過類似的感覺和情緒。我們爭取種子輪融資不是為了追求收入,而是為了向投資人推銷,通過他們驗證我們的想法和產品。
拉創投其實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驗證方式,投資人有著專業而豐富的經驗,他們的看法和見解也異常有幫助。最後,我希望這個投資人願意給我們投資,幫助 Receiptful 一起發展。事實上,我也的確聽到了這樣的話。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棒的肯定,我們正在做的事得到了驗證也獲得了支持。雖然不一定會為我們帶來多大的收益,但這的確幫我們確定我們接下來走的路是正確的。
5. 開始一場冒險
我一直好奇融資之後公司的未來發展是否存在風險性,說實話我從來沒有想到我可以獲得融資。也就是說,如果你要我寫下我的創業遺願清單,爭取創業投資會在名單上排行第一。
而為什麼我會在 Receiptful 選擇爭取融資,也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我有著繼續迎接新的挑戰、繼續前進的想法,我想創立一個 SaaS 公司。我在爭取融資中積累的人脈和關係可以對我未來的創業提供幫助,相當於我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再次創業會比較容易爭取融資。
文章來自:36 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