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才是.COM的世界工廠
美國才是.COM的世界工廠
2005.09.01 | 科技

中國市場習慣一步到位,消費者要買就買最新、最好的,而不是從便宜簡單的開始。網站發展也是如此,美國那邊有什麼新概念出現,中國這裡很快就能找到相對應的團隊和公司,緊接著做同樣的事。
這種喜歡嘗鮮的特性,降低了新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任何東西只要是新的,就能在中國找到市場。可是反過來說,這些產品和服務並不是從滿足中國本地消費者需求出發,而是從外引進,使得後續在地化的工作變得很困難。

底部架空的發展

這就好比一個十二歲的天才兒童,因為聰明或很會考試,跳過許多學習摸索階段,直接上了大學,但是進了大學才發現,很多東西根本不會,才趕緊再來補課。
美國因為社會基礎設施完善,才往上發展提供網路服務的公司,例如亞馬遜;但在中國是反過來,因為有龐大潛在上網人口,有概念可炒作,然後吸引資本來卡位,再發展出網路公司,最後才解決基礎建設不足的問題。我們等於是先透支這部分,之後再還,組織的文化、流程和能力都還沒到位,卻在市場推波助瀾下快速膨脹,中間和底部是空的。
中國的網路公司都有這種問題,使得彼此的橫向併購發展很難,都在做個別的垂直發展。美國網路產業目前發展出四棵大樹,中國卻是十幾棵小樹,而且還不斷有小樹苗冒出來,仍停留在買賣概念階段。百度去年營收只有新浪的十分之一,一上市市值卻是新浪兩倍,投資人還是看概念。但這也有意思,在製造業裡中國是世界工廠,東西做好就出口,在網路產業裡美國成了世界工廠,新東西先在那邊做好,中國就直接拿過來用。

簡訊是中國的主流文化

在中國網路產業二次崛起中,我更看好手機上網這一塊。中國的手機人口居全球之冠,許多使用行為異於其他地區,像簡訊的大量使用就很特別,使用者會發簡訊票選超級女聲和足球比賽結果,還會把手機當電視遙控器用。簡訊在美國是次文化,在中國卻是主流文化。其他地區很少看到提供手機訊息服務的公司上市,但中國卻已有掌上靈通(那斯達克代號LTON)和空中網(那斯達克代號KONG)兩家上市,新浪目前也有六成收入來自提供手機相關服務。 隨著線上購物、網路付費機制和寬頻環境日趨成熟,再加上手機上網,中國網路將有第三次崛起機會,前提是組織內的文化和流程問題得先解決。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