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鎮漢:求新求變的精神一直在微風集團的血液裡
廖鎮漢:求新求變的精神一直在微風集團的血液裡
2016.01.16 | Amazon

圖說明
圖說:微風集團執行常務董事廖鎮漢。

時光倒回20年前,1995年是廖鎮漢事業的起點,外界以「初生之犢不畏虎」形容當年24歲,從父親,同時也是微風集團創辦人廖偉志手中接下微風廣場開發案的廖鎮漢。1995年剛好也是網頁瀏覽器公司網景(Netscape)上市的那年,網路產業之苗才剛發芽。

在廖鎮漢的奮鬥下,20年後的微風,已經從原有的復興南路館,擴展到台北車站、南京、信義松高與微風信義店等館,跨足餐飲業,並且喊出2016年上看230億元的業績。20年後,網路產業也捱過千禧年的網路泡沫,從一個單獨的產業變成所有產業基本配備,阿里巴巴與Amazon等電商起家公司成為科技業創新領導者。

在這個網路與實體交會的年代,我們特別採訪微風集團執行常務董事廖鎮漢,談談他如何看待精品零售與電子商務兩者之間的關係?

傳統產業最不喜歡的元素就是「變」,這個特性剛好和時尚求新求變的精神相反,走在時尚前端,求變的精神一直在微風的血液裡。

十幾年前台灣只有百貨公司的概念,而且每間百貨都長得一樣。但我的看法不一樣:不一樣的地點,就要有不一樣的定位與策略,為什麼這些百貨都長得都一樣呢?因為「什麼都有,就是什麼都沒有」,因此我們14年前就開始經營分眾市場,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做法,微風不是百貨業而是「精品零售」業。

我們依據周邊居民的收入、人口數量、環境與地理位置等條件,給予微風台北火車站,微風信義,微風松高與微風南京等店,不同的風格與特色。

微風只強調精品、設計師品牌、雜貨和餐飲等四樣東西。因為每個客群都有不同的訴求,我們得深耕自己的客層,要懂得取捨。其實微風各館每個層樓的客群都不一樣,因此,在未來每層樓的設計與風格也要不同。

未來每家零售通路都會做電商,虛擬與實體通路一定會整合的。但要怎麼整合?每家公司的虛實整合模式不會一樣,而且網路與實體通路會不斷的調整,不會有固定的模式。

你會發現,我沒有區分什麼是網路品牌?什麼又是實體品牌?對我而言,能創造營業額的都是很好的品牌。只要有品牌,其實不用擔心通路問題,LV若開始賣拉麵,我想也會很受歡迎。不管虛擬與實體通路怎麼變化與發展,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建立。在這個極致分眾化的年代,品牌變得更加重要。

把精品品牌的店面撤掉,精品就稱不上精品了

以法式米其林三星餐廳STAY來說,你一定要坐在餐廳裡,才能享受所有過程與品牌故事,若把STAY的美食送到家門口,就無法體驗原有的精緻內涵了。同樣地,若把高端精品送到顧客家門口,顧客也沒有辦法感覺整體店面的氣氛,沒辦法聽銷售員訴說品牌故事,在實體店面裡,摸得到、看得到、感覺得到,若精品品牌撤掉實體店面,那也就稱不上精品了。

Amazon也從網路商城走到實體

電商的確創造很多像東京著衣這種,有著驚人營收的新品牌,但這些網路品牌也需要開設實體店面,虛擬跨實體的需求是存在的。像美國Amazon也從網路商城走到實體店面,LINE從App出發,現在也打造實體店LINE Store。我們也從一些實體零售業者身上看到一些靈活的虛擬策略,像台北信義區的H&M曾經營業到凌晨一點半,我們會想,這麼晚了,還有誰會逛街買東西啊?但H&M懂得利用網路社群媒體和顧客溝通,這麼晚還是有滿滿的人在買東西。

「微風之夜」就像時尚精品界的「金馬獎」

中國電商界的雙十一節被炒熱很多年了,現在已經變成價格紅海,大家都在裡面拚折扣戰,我們不會跳入折扣戰裡頭。最近電商界又喊出雙十二節,雖然微風也有做活動,但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的重點在深耕自己的客層,台灣本來人口就不多了,用什麼方法深耕客層才是最重要的。舉例來說我們舉辦的「微風之夜」(Breeze Night)就是個好做法,微風之夜已經做十幾年了,參與的品牌都有一定的想法,譬如會為微風之夜打造專屬商品,微風之夜就像時尚精品界的「金馬獎」。

精品品牌透過美食,容易和顧客產生連結

透過美食,精品品牌容易和顧客產生連結,這也是精品業者紛紛跨足餐飲業的原因。如法國精品Agnès b推出Agnès b. CAFÉ。消費者可能不會一下就子買他們家的包包,但可能先在咖啡廳喝杯咖啡、然後買些小飾品、買單價較高的包包,然後成Agnès b的忠實客戶。另外,再以微風投資的「阿舍食堂」為例,如何把一個台灣地域性的網路品牌,拉高到全世界市場的層次和其他產品競爭,而且不打折扣戰?在美國我們要求實體通路業者把阿舍乾麵放在辛拉麵旁邊,這樣意味著:阿舍乾麵是台灣第一名的杯麵品牌。這麼做品牌性會被建立起來。

廖鎮漢小檔案
出生|1971年生
學歷|澳洲格理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企管、日本文學雙學位
現職|微風集團執行常務董事
星座|O型金牛座

攝影/郭涵羚

@@ACTIVITYID:489@@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最佳!中國附醫積極打造安全智慧醫院,亮眼表現獲 HIMSS肯定
全球最佳!中國附醫積極打造安全智慧醫院,亮眼表現獲 HIMSS肯定

為提供以病患為核心的醫療照護服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附醫)早在數年前就展開智慧醫院布局,並獲得國內外獎項肯定、創下許多台灣第一。舉例來說,中國附醫不僅連續完成美國醫療資訊與管理系統學會(HIMSS)的 INFRAM Stage7認證、EMRAM Stage7認證、AMAM Stage6認證並獲得亞洲首座HIMSS Davies Award of Excellence大獎,更進一步獲得HIMSS「數位健康指標(Digital Health Indication,DHI)」全球最高成績殊榮。

中國附醫是如何辦到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副院長陳俊良面帶微笑的說:「在蔡長海董事長以及周德陽院長高瞻遠矚領導下,我們早在2021年就擘劃清楚的智慧醫療藍圖,還有專職單位負責各項工作,此外,還可以彈性因應業務需求敏捷展開跨部門合作。」舉例來說,在數據管理與應用這個領域,資訊室負責臨床醫療數據資料的蒐集,大數據中心則肩負巨量數據挖掘與應用,至於人工智慧中心則是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智慧醫療各個領域的關鍵推手。「在實踐智慧醫院這個旅程中,資訊室肩負數據治理重責,必須從(醫護)需求面、(數據)來源面、(安全/隱私)技術面等構面進行規劃與啟動相關實務。」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從身分驗證管理到內部通訊,自由系統助中國附醫深化安全防護力

為發揮醫療數據的最大價值,中國附醫尤其重視資訊安全防禦,陳俊良表示:「第一前提是合規、因應資安法優化系統、數據、裝置設備與人員的安全性。」具體作法有二:首先是因應資安法以縱深防禦的方式持續強化對私有雲環境與設備的安全管理;其次是加強整體資安可視性與自由系統合作,由其協助導入微軟各項的解決方案,並提供資安監測與即時異常通報等服務,讓中國附醫可以更具效率與效能的方式過濾與發現異常事件。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系統維護組組長李祥民進一步解釋:「資安威脅無所不在,過去幾年,勒索軟體威脅更是防不勝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光是保護數據資料還不夠,必須從身份、裝置、帳戶等多元角度切入,因此,微軟在2021年開始提供資安解決方案時,我們就開始評估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廠商,決定合作廠商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原廠推薦,由原廠的角度評估廠商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是自由系統展現出的專業技術與符合客戶需求的服務;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提供即時監測並提供通報服務,極大程度緩解中國附醫在資安人力與能力的欠缺,讓我們可以更好的落實安全防護。」

因此,中國附醫順利在2022年導入微軟資安解決方案,而這,不僅提升了中國附醫的資安防護能力,例如分別在2022年跟2023年預先偵測異常事件並成功防堵來自外部的安全攻擊,也讓資訊同仁可以專注在核心業務上,極大化資訊與數據價值。良好的合作體驗也讓雙方合作關係進一步擴展到應用程式端的安全防護,例如,將地面郵件系統搬遷到微軟的雲端服務,藉此降低Email Server的維運成本與損壞風險,同時,優化帳戶登入管理等。

陳俊良表示:「過去幾年,資安威脅不減反增,但是,透過縱深防禦的強化並且經由合作廠商加強即時監控與協助行政通報等服務,我們可以逐步優化資訊安全防護能量,並成功讓異常事件的發生頻率下降,而這,也是中國附醫可以順利獲得HIMSS的INFRAM Stage7跟EMRAM Stage7等認證的關鍵原因之一,為此,後續將持續與合作夥伴共同努力、與時俱進的深化安全防護能力。」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透過雲端身分驗證落實Single Sign On以提升縱深防禦能力

除了導入資安與雲端郵件之外,李祥民表示,中國附醫更於日前將雲端身分驗證跟院內簽核系統的登入機制彙整在一起,以優化登入安全。「接下來,我們會與自由系統合作,重新盤點、評估有哪些院級服務適合以Microsoft Azure AD進行單一登入與多因素驗證,藉此提升安全防護機制。」

自由系統業務經理許廷輔表示,資訊安全不可能一步到位,相反的,需要長期、動態的進行調整與優化,因此,需要組織上下齊心、一同落實安全防禦。「從2021年至今,我們發現,中國附醫不僅重視資訊安全,更身體力行、彈性敏捷的因應潛在威脅做出調整、改變,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地方,為進一步擴大成效,自由系統將針對中國附醫在(數據)資料安全與雲端服務等策略提供更多適合中國附醫的產品及服務。」

「智慧醫療、智慧醫院涉及的面向既廣且深,不可能單憑己力完成,需要專業的外部夥伴提供最佳支援與服務,我們很開心可以有自由系統這樣的夥伴,期待未來有更多合作火花,讓中國附醫可以一步一腳印的建構與完善安全智慧醫院布局。」關於中國附醫與自由系統的未來合作,陳俊良如是總結。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