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橘子給員工無限天數的有薪假!「這是落實績效管理的第一步。」為什麼?
遊戲橘子給員工無限天數的有薪假!「這是落實績效管理的第一步。」為什麼?

圖說明

遊戲橘子宣布,即日起(2016年)擴大推行「無限制帶薪假」(又稱自主假),當員工只要能妥善運用時間管理完成工作目標,便可在年假之外,再請無限制天數的有薪假期,而且請假過程不需經過主管審核,只要在規定時間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時程與交辦,再來上網登錄休假時間即可。

消息一出,羨煞其他企業的員工,但也不免讓人疑惑,為什麼遊戲橘子想在眾企業都在撙節開支、大放無薪假的同時,推出這個讓外人看得到吃不到的休假制度呢?

針對這個問題,遊戲橘子人資長張文杰為眾人解惑表示,其實是因為他們希望落實「真正的績效管理」制度,因此才有推出自主假的這個想法,畢竟遊戲橘子信奉的是:「真正優秀的員工,是那些可以有效率的把工作做完,而不是工作時間最長的人。」

第二,過往「依照勞基法」落實休假制度的傳統做法,似乎已經因應不了逐漸改變的工作環境,因此適時的推出好的管理制度因應時代變遷,成為每個企業都應該要做的功課。

綜合以上兩點,遊戲橘子希望藉由自主假突破四大工作環境與方法的困境,讓員工擁有更彈性的工作空間,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不僅可以將能力發揮得極致,同時也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1.解除「工時僵化」的制度問題

在科技工具影響工作環境的社會中,所有工作者上下班時間的界線已經變得模糊,「我很難保證我的員工上班不做私事、下班不處理公務,」張文杰說,既然如此,工時規定應該要變得更彈性,而不只是「依勞基法規定」。

當員工手邊的工作提前告一段落,「那你就不該硬是要他坐在電腦前面發呆八小時」因為對公司來講沒意義、對員工來講沒意思,與其如此,還不如把時間還給他,讓他自由運用,落實真正的「彈性工時」。

2.解除「能力越好,工作越多」的困境

多半在台灣工作環境中,只要你能在工作時間內完成任務,得到的並不是獎賞,反而是更多的工作。當提升績效的誘因,無形中被變相的懲罰取代時,也拖垮員工盡力工作的意願,令主管落實績效管理之路出現阻礙。

因此,自主假的出現,便是要幫助員工重拾提升效率的誘因,讓員工知道「把工作做完了,前頭等著你的是休假」,讓他們同時願意在一定時限內努力為公司付出,也能夠保有生活節奏。

3.解除「年資越深,休假越多」的僵局

多半企業在規定年假天數時,都是依照勞基法辦理,年資滿一年享有七天特休、三年則有十天等等,但張文杰指出,這樣的算法其實變相的指涉:資深員工的能力較資淺好,因此他們可以享有更好的福利,這種「年資等於實力」的邏輯,更是阻礙績效管理實行的一大元兇。

畢竟各企業中不乏老屁股,只是因為年資就能佔著位置、坐領高薪福利卻不做事,讓年輕人「一人做,兩人補」的累死在戰場上,卻又只能得到「勞基法」所給的待遇,也幾乎扼殺了年輕工作者想要多做一點的熱情。

張文杰表示,以績效排定休假的方式,可以讓辛苦的資淺員工得到應有假期,是企業應該照顧的權利,也可以讓主管拿掉「年資」的眼鏡,進一步看清楚團隊中誰才是真正有實力的工作者。

4.落實真正的「責任制」

張文杰感嘆,台灣工作者談到的「責任制」已被污名化,幾乎成為主管「只管丟工作、不管員工做到死」的代名詞,也成為「無給薪加班延伸版」的包裝,讓基層員工時時面臨工作與生活無法平衡的窘境。

他進一步表示,責任制也變相讓主管幾乎不需負擔管理責任,只要說一句「我把工作交給你,期限內我要看到成果」就可以無「視」一身輕,至於員工得花多少時間加班、任務是不是超過能力範圍所及,他們根本不太在乎。

也因此自主假得迫使主管認真面對每位員工所負擔的工作量多寡,「過多的得進行調配,太少的則得檢視員工能力跟調整任務」讓主管正面面對部屬績效表現再適時作出調整。

讓責任制定義變成「我幫助你完成你的責任,也讓你獲得完成責任後伴隨而來的福利」。

但張文杰最後坦言,目前同仁多數都還在觀望這項制度,實際申請成功者僅有10多位,但隨著勞基法、現行工作規範逐漸不敷工作者現狀,但遊戲橘子願意打響第一炮,「打開鳥籠、鼓勵鳥兒飛出去看看」藉由推行新制度,希望能激盪出更彈性、效率及鼓勵創意的工作環境。

圖片來源 / Tom Carmony via flickr,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1. 夏天每週只要上班四天!Basecamp創辦人分享業界頂級的員工福利
  2. 這麼好!為什麼Netflix讓員工有「無限假期」?
關鍵字: #遊戲產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