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創業之星]自動規劃也便於修改,最貼近旅行者的旅程規劃平台Funliday
[Meet創業之星]自動規劃也便於修改,最貼近旅行者的旅程規劃平台Funliday

自由行、背包客的旅遊風潮盛行,除了造就目的地旅遊的新創服務崛起外,另外一個熱門的創業題目、也是創業者亟欲替旅行者解決的問題,就是「行程規劃」。

Funliday的三位共同創辦人其實都是網路與科技業背景,但是基於自身對旅行的高度興趣,以及對於Google Map+Word的傳統行程規劃模式感到太過麻煩也不好用,市面上也沒有可以滿足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因此萌生了旅遊行程規劃數位工具的念頭。

旅行者規劃旅遊行程的方式,不外乎透過旅遊書以及在網路上搜尋遊記,然後手寫筆記或者在電腦中記下行程跟路徑(然後印出來),最後再搭配使用Google Map,不過這樣的規劃過程耗時,一旦要在旅程中修改行程規劃也非常困難,Funliday在2014年9月上線,上線半年即登上Apple Best New App,也被選入Apple 的「精選項目」,到2015年10月,已經累積了10萬筆以上由使用者建立的行程。

圖說明圖說明圖說明
(圖說:Funliday獲Apple選為精選項目。圖片來源:業者提供。)

Funliday連結了多國語系的景點資料庫,讓使用者透過搜尋就可以快速找到全球景點,目前版本已經支援了繁體與簡體中文、英文,日文與韓文是接下來要開發的版本,使用者搜尋到想要的景點之後,即可將景點依照不同日期與順序放進規劃中,景點的造訪順序由使用者自行規劃,系統會自動預設一定的景點停留時間,但仍保留讓使用者自行調整的空間;景點之間的最佳路徑會由系統依照不同的交通方式(步行、大眾運輸與開車)自動規劃,行程的呈現介面分為列表模式與地圖模式,均可讓使用者透過簡單拖拉就可改變行程順序,行程改變後,系統也會重新運算路徑規劃;使用者的行程地圖規劃好了之後,也會結合導航,確保旅行者不會迷路以及旅行安全。

由於缺乏好的工具輔助,因此較為細心的旅行者常常會需要做到200%的旅遊規劃,以面對行程中的突發狀況所導致的行程變化,但是網路與行動載具的興起,開始改變了使用者的行為,只要加上方便的工具,現在的旅行者常常指安排了50%的行程就出發,減輕了事前規劃的負擔,也保留的旅行中隨時可以添加、調整行程的彈性。使用者在Funliday所規劃的行程會全部雲端化,在網路環境理想的情況之下可隨時查看與調整,不過也提供離線模式,讓使用者在沒有網路訊號的情況下仍可使用。

Funliday的產品核心在於「規劃、旅遊、與分享」,團隊目前暫不思考商業模式的問題,只想要先專注將產品做好,共同創辦人之一的Willie認為,一旦加進了商業模式的思考,會影響產品開發的結果,因此希望先把產品核心跟用戶價值做出來,有人有流量的時候自然就會有錢。因此除了讓使用者能夠規劃行程並享受旅行外,「社群」將是接下來發展的重點,目前團隊已針對Safari開發的擴充功能,讓使用者能夠在瀏覽景點時把喜歡的景點輕鬆加入Funliday,使用者的景點筆記也可連結到Evernote,未來更進一步希望可以做到共同編輯行程、與旅遊社群同好分享行程即遊戲、甚至開放讓使用者可以複製或參考他人的行程,讓Funliday可以從「旅遊規劃平台」進階成為「旅遊社群平台」。

目前Funliday的使用者有六成來自於台灣,兩成來自香港,因此使用者目前所規劃的行程均以國外旅行為主,2016年第二季將推出Android版本,以及透過廣告行銷的幫助擴大用戶數,因此團隊目前最需要的資源是行銷宣傳資源,希望能順利在2016年底設定的DAU目標,往強化社群功能的下一階段邁進。

圖說明
(圖說:Funliday共同創辦人黃韋力 Willie Huang。攝影:郭涵羚。)

創業教我的事:很簡單的四個字,專注、堅持。

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

1.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團隊仍堅持做出好的旅遊規劃服務,且在這段時間的營運,使用者都非常喜歡Funliday.
2.在2015年的3月,Funliday被Apple選為最佳新App與首頁的大banner 精選,這對我們團隊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3.在2015年的10月,我們的行程數破10萬了,辛苦了這麼久,總算有一個小小的里程碑達成。

公司資訊:

公司名稱:Funliday Inc. (網站)(粉絲專頁
產品/服務名稱:Funliday 旅遊規劃(網站)(粉絲專頁
公司成立時間:2016/1
服務/產品上線時間:2014/9
App下載:iOSAndroid
目標市場:
台灣北部/ Northern Taiwan, 台灣中部/ Western Taiwan, 台灣南部/ Southern Taiwan, 台灣東部/ Eastern Taiwan, 日本、韓國/ Japan, Korea, 東南亞/ Southeast Asia, 中東/ Middle East, 歐洲/ Europe, 北美/ North America
商業模式:
產品初期會將重點放在產品核心的建構與使用者的經營與累積,獲利模式在短期內不會做任何考慮。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