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文真]App解決一切問題!假期規劃好幫手Airbnb
[龐文真]App解決一切問題!假期規劃好幫手Airbnb
2016.03.04 |

從沒想過我的共享經濟體驗是這樣開始的:札幌雪祭、一房難求,不得不的情況下,我註冊了Airbnb。彷彿這一切的探索只要點開App就能搞定,卻才發現供需雙方的信任並不容易,你我在網路世界裡留下的紀錄成為一盞明燈。

就像一場尋寶的探險旅程,在大雪紛飛的下午,拖著行李箱走出札幌火車站。手拿著iPhone,順著Google地圖引導,明明在目的地前,卻來回找不到。雪地裡騎腳踏車的年輕男孩迎面而來,立即攔截詢問。從斷續的英文回應中,我才知道是那巷子內的大樓。

這次北海道之旅的前三天,正好碰上札幌雪祭開始,所有我知道的訂房網站,都訂不到旅館,只好註冊Airbnb網站,試試手氣。起先,在札幌JR站附近還是沒有房子,得到郊區才有。就在要放棄的剎那,一間距離車站走路僅需五分鐘的公寓出現,立刻下訂。

快出發的前一周,收到屋主寄來的住宿指導,沒有時間細看;出發前兩天,屋主又來訊,說當天下午她要在雪祭表演,恐怕會聯絡不上她,請我一定要確認是否已明白住宿指導。我只得趕緊打開她寄來的連結。原來,住宿指導在Evernote裡,圖文並茂,告知到達、開門和公寓內電器使用方式。

走進巷弄,跨越許多積雪,一家子來到公寓大樓前,照Evernote內文件指示,我得伸手到窄細信箱口裡,撈出一個繫有繩子的綠盒子,再依文件內的密碼打開盒子,才能拿到鑰匙。沒想到信箱裡滿是DM,根本撈不到盒子。將所有紙張抽出後,才好不容易看到盒子。還不小心扯斷繩子,綠盒子掉回深處,翻出背包中隨身攜帶的筷子,才又夾出盒子。

轉對號碼,順利開盒子取出鑰匙。將鑰匙插入門廳鎖頭,光亮玻璃大門霍然打開,轉角處才看到電梯。擠入電梯,到達預定樓層,找到門號。開門又是一番挑戰,就這把鑰匙?咦,怎麼也開不了?門把與一般經驗完全不同,嘗試了幾種方式,都要放棄了,終於喀嚓一聲地開了。這多麼像一場尋寶的大地探險遊戲啊?

進入鞋櫃通道後,打頭陣的女兒尖叫一聲。廚房前垃圾六七袋、浴室沒清、大毛巾一地、床鋪也沒收整齊。趕緊拍下所有混亂,把照片傳給屋主。不久,她回訊會立刻處理。於是我把行李留下,告知她出去用餐逛逛,請清掃。走出公寓一樓大門廳時,就看到打掃公司的車轉進巷內停靠路邊。

酒足飯飽逛過大通公園內的大雪像後,再次打開公寓房門,垃圾消失,乾淨的大毛巾、鋪好的布團棉被,廚房流理台浴室亮晶晶,櫃子裡也擺好當初預定人數的碗、碟、馬克杯和玻璃杯。繼續研究住宿指導,搞清楚垃圾分類、浴室熱水使用、洗衣機暖氣電爐等等使用方法。

第二晚用膳完畢回公寓時,門上掛著禮物,同時Airbnb裡也出現屋主歉意滿滿的訊息。三晚後,離開時,垃圾集中、家具床鋪盡可能恢復入住原狀,我依時走人並傳出住宿愉快訊息給屋主。從札幌前往登別的火車上,收到屋主來訊,謝謝我整理環境。不久Airbnb接連發訊,要我評價此次住宿經驗。

網路時代,憑著文字敘述和照片,用App,「一切」解決。「一切」並不容易,有賴相互信任與彼此負責。當我在出發前四個月訂房時,屋主剛上Airbnb,一個評價也沒有,當時我別無選擇,只得付款訂下。快出發時,該公寓已有三個不錯的評價,照片也愈來愈多。當我寫這篇文章時,再次搜尋,該公寓有七個評論,所有項目均得五顆星的評價。

房客會給屋主評價,同樣的,屋主也會給房客評價,雙方各自都在Airbnb的世界裡留下記錄。Airbnb的屋主是可以拒絕房客的,這也使我想起,當時訂房後,我必須十分詳細自我介紹和填入同住人姓名,還得提供臉書連結,讓房東認識我。而我也是第二天以後,才收到屋主願意接受我的訂房入住請求。

這和一般訂旅館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考邏輯,引導、解說、認證、付款,全由網站解決。我需手機不離身,且時時連著網路。

淨潔,是旅宿最起碼的需求。第一晚碰到的打掃公司,讓我也明白,因Airbnb,為個人屋主而生的清潔公司應運出現。清掃、提供乾淨衛生用品、修繕水電,屋主若無法做到專業水準,哪來五顆星評價,哪來下一次生意呢?甚至我還發現日本出現寄生Airbnb的新創公司zens,在清潔服務外,還可替房東整修裝潢屋舍、拍攝美照、寫住宿指導、經營回應外國人……,替屋主做到Airbnb最佳化,以獲得高評價、高露出、高出租率和高獲利。而日本也出版了相當多如何用Airbnb賺錢的暢銷書籍,如《airbnb空室物件活用術》、《airbnb不動產投資戰略》等。

滾動著zens網站光鮮頁面,那麼,這次春節假期在札幌,也許不是那個念大學的女孩屋主把公寓租給我三天,而是一群看準Airbnb商機的年輕人,為我這個外國旅人提供完美的假期服務。

@@BOOKID:126688@@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