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台灣創業環境不好?這裡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創業天堂
誰說台灣創業環境不好?這裡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創業天堂

台灣的創業環境到底好不好?面對這項提問,每個人都有不同看法。日前,一篇外國網友針對台灣創業環境的討論串在網路上引發爭議,而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並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連續創業家貝克菜也撰文反擊。他認為,台灣近來興起創業風、政府補助多且稅率條件好,另外,不僅人才不輸歐美,台灣還佔盡與中國之間的語言和地利之便。雖然金流和政策尚待克服,但台灣其實是一個「創業天堂」。

本文出自貝克菜個人Facebook頁面,經作者同意、《數位時代》編輯後刊登。

[台灣到底創業的優勢在哪裡]昨天看到了X轉PO一個外國人發言攻擊台灣的創業環境. 讓我看到了非常不爽, 決定寫一篇文來反擊, 同時我希望能導正一個”台灣創業環境不友善”的觀念. 最後, 我希望這篇文能夠帶來的是正面的能量.原文 -...

Posted by Tony Tsai on Friday, March 11, 2016

台灣,我只能說,是一個佔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創業天堂。(除了一些金流跟政策上的小困難要克服)

天時:台灣鼓吹創業風,政府補助很多,再加上台灣的稅率跟歐盟、美國相比,簡直不能比。
地利:創業,不外就是兩種,服務型創業跟產品電子商務。

台灣人才絕對不輸歐美

我先說服務型的創業好了(非我強項,所以可能不是100%正確),新創服務型創業大部份一開始是沒有營利的,所以比較需要多一點的資金才能夠轉動。(服務架設,人才跟第一批使用者的獲得)

人才的部分,接觸過這麼多的外包後,我發現臺灣的人才「絕對」不輸歐美人才,但是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你產品規格要開好,然後你要做某方面的引導。(也是一個領導人該做的事)

在技術上,台灣的確是落後歐美一小截,但是我不認爲這是因為人才不夠優秀,我認為是因為語言上的障礙。很多技術跟服務其實先開發出來的都是歐美,所以最早期只會有英文資源。畢竟英文不是台灣的母語,所以台灣工程師在接受上還是會感到吃力。但是只要技術一成熟,開始被翻譯成中文時,台灣人在迎頭趕上的速度,跟熟了後的轉向開發,真的是看了都會覺得吃驚。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神級的工程師,他們英文講不好,可是看API文件、國外論壇,甚至原文書籍幾乎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他們也知道,很多新資訊只有國外才有,他們知道要去哪裡挖掘。這些,就是台灣人才強大的地方。所以,你只需要做某方面的引導。

另外一點,不用我說各位也知道,美國請一個工程師費用很高。我之前住北卡跟德州,一個工程師的薪水一個月15萬台幣跑不掉,更別說矽谷了。國外請一個,台灣可以請三個。以CP值來講,台灣簡直是爆表。國外請個全端的月薪要25萬台幣起跳,台灣可以直接切開,請個設計、前端跟後端,一個月了不起15萬。只要溝通做好,一樣如魚得水。有多少外商公司是直接把RD創業團隊設在台灣?理由再明顯不過了。

圖說明
圖片來源:Chris via Flickr

鄰近中國,台灣佔盡地利之便

接下來講產品電商型創業。

電商型創業的成敗,決定在於你的產品有沒有市場,所以找產品,是電商創業的成敗關鍵。

美國這幾年很流行阿里巴巴找貨、Amazon寄倉型的微創業,這模式創造了不少成功的美國公司。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可是各位知道這模式有多大障礙嗎?

很多大陸工廠英文不好,外國人中文不行,溝通是個問題。另外,阿里巴巴上很多騙子收了錢直接消失,很多爛工廠出了貨完全不符合規格,還有產品到歐美的運費......。

可能很多人沒辦法知道有多少外國人走這條路是鍛羽而歸。去各大Amazon創業論壇、Facebook群組走一圈,不難發現這些問題比比皆是,同樣戲碼天天上演。

我的美國朋友就很怕工廠騙他們,請我去幫他們溝通,出機票錢請我去幫他們驗貨。就只因為他們真的沒有這個本事到一個語言完全不通的國家去做這樣的事情。

各位有想過,這些細節,對一個新創的電商公司有多重要嗎?基本上這些細節是可以直接左右一間新創公司的生死。

可是對台灣來說,這就是我們的地利。

1.語言通,溝通完全不是問題。
2.大陸很多產品展,可以直接飛過去看、找產品,直接進一票進來測試,成本運費都不太高。
3.工廠產品製造好,直接飛過去驗貨,不好直接拒收重做。

在台灣創業,你可以直接把你的風險用最少的錢跟精力降到最低。這邊「創業環境」可能不好,但光是地利跟先天條件,就打趴了半個世界。

風險控管,不就是創業起步最重要的嗎?

台灣廣告費便宜,方便精實創業

再來是第一批使用者的獲得。

不論是服務型創業也好,電商創業也好,等你產品好了、系統蓋好了,你要做的就是獲得第一批使用者跟開始找人買你的產品。

我們今天是創業,不是開課。開課很簡單,舉個手、旗子搖一搖,課就滿了。可是創業不一樣,我們要做的是把我們創造出來的產品/服務,送到每個需要的使用者手上。我們要做的是征服世界。

第一批產品/服務出來時,最難的是什麼?找出你的產品/服務客戶群輪廓。這時候你要下廣告,用廣告來換取數據資料,要知道到底哪些人會買單你的產品跟服務。你要執行的是AARRR裡面的A,Acquisition。

給各位一點廣告費上的細節好了。東南亞的廣告費是台灣的一半,歐美的廣告費是台灣的2.5倍到3倍。

台灣起步,產品/服務輪廓、客戶群都抓定了,再去擴散到其他東南亞國家。最後,再以優化好的廣告,網站跟穩固的基礎去打歐美。或許民俗風情會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會用同樣產品跟服務的客戶群差異不會太大。

各位知道這樣走,可以為剛創業的你,省下多少錢嗎?

今天我沒有家財萬貫、沒有天使投資,一步一腳印地走,我只能走精實創業路線。我在台灣蓋了兩間公司,台灣的環境跟廣告費讓我覺得資金上真的完全不是太大問題,因為風險可以沈穩控管,人才CP值高,廣告費便宜讓新公司容易獲利。

對於懂中文的你跟我,在這塊寶島上佔盡了這邊的天時地利人和,你真的覺得還有比台灣更好的創業地方嗎?

可能是矽谷吧,如果你的目標是加入別人的創業團隊,或是你有龐大的資金想要拉攏第一線的人才。

關鍵字: #創新創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