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一張能拍四天!台灣縮時攝影的領先者──邑錡
一秒一張能拍四天!台灣縮時攝影的領先者──邑錡
2016.03.25 | 科技

圖說明

農曆新年期間,台北市府拆除忠孝橋引道,並找來國家地理頻道記錄城市的變化,能在大眾眼前呈現從有到無的快速流動畫面,背後使用的工具就是邑錡的縮時攝影機。

什麼是縮時攝影?你肯定不陌生,不論是記錄忠孝橋引道拆除,台灣知名縮時攝影師陳志通拍攝合歡山、玉山的雲海及星空,以時光流逝的效果封存自然之美,或是美國非營利機構Degage Ministries協助流落街頭的退休老兵Jim Wolf,以不到三分鐘的影片,讓人看到他從滿臉鬍渣變成西裝筆挺,進而找回自信、改變人生,這些都是透過縮時攝影述說著不同的生命故事。

其實,十幾年前就開始有縮時攝影的應用,只是流程複雜,先撇除上山下海取景的舟車勞頓不談,拿著數位相機搭配計時器,設定一秒、三秒或十分鐘,時間一到相機拍一張,之後再挑選照片、軟體後製、剪接,才變成縮時影片,耗時、耗力是不可避免,陳志通就曾說拍三分鐘合歡山影片花了三年!

「如果能把它做成像傻瓜相機,很容易拍、製作,人手一機擴大縮時的應用,那市場一定很大!」正因為這樣的想法,讓邑錡總經理陳世哲投入縮時裝置的開發,強調單機操作,不需後製、編輯,就能拍出縮時影片,而且支援WiFi,透過App跟手機結合,可操控拍攝的角度。不論是建築、居家監控等產業應用的產品,消費者旅遊、登山拍雪景、雲海也行。

續航力無敵,一秒一張可拍四天

「目前市場上幾乎沒有對手,」陳世哲說得自信,「不是沒人想做,是有門檻。縮時90%使用環境在戶外,一拍至少是幾天、甚至幾年,所以最大突破是續航力!一般錄影機做不到。」

舉例而言,邑錡的產品使用四顆三號電池,可以拍30萬張照片。而30萬是什麼概念?一般數位相機拍2千到3千張照片,電池就會耗盡,邑錡是它的100倍,另外,如果設定每一秒鐘拍一張,大概可以拍四天。陳世哲笑說,在路上偶爾看到有人拿GoPro當行車記錄器、或裝在安全帽上,這其實是不適合的,因為很快就沒電,久了使用者就懶得用了。

因此邑錡的技術優勢,成了跟國際品牌拚搏最強的武器,陳世哲解釋,這不是靠電池突破,而是靠團隊的軟硬整合實力,「電路設計別人可以抄,但最關鍵的韌體抄不了,申請了五件發明專利。」這就是別人進不來的門檻。

引 爆縮時熱潮,與樂視合作擴市場

邑錡在去年底成了台灣第一家從創櫃板到興櫃、上櫃的公司,在台股表現低迷的情勢下,股價本益比仍高達30倍,顯示投資人及法人的正面期待。但說來殘酷,邑錡在2009年就推出了第一款產品,一直熬到被市場關注,卻得歸功於蘋果,那就是iPhone 6問世,將縮時攝影功能納入的時刻,「蘋果很快地教育市場,它引爆了縮時的應用!」

對於iPhone內建縮時功能,是否會侵蝕市場?陳世哲想得不一樣,「其實對我們不是威脅,它讓每個人開始玩縮時,更廣為人知,但玩了才會發現手機無法滿足需求。」他進一步解釋,拍縮時通常要將攝影工具固定在某個位置數個小時,「但手機是不離身的,你不可能把iPhone掛在外面幾個小時不管它,下雨、被偷怎麼辦?用戶就會去買單一的縮時攝影產品,這就是機會。」

當企業經營穩定之後,下一步就是擴大市場,陳世哲強調,「現在的通路已經改變了,我們也不該只是硬體廠商,要與新興平台合作。」邑錡與中國影片網站樂視合作,為樂視打造產品,由樂視銷售,而且售價預計只要499人民幣(約2,500台幣),以誘人價格吸引消費者買單。

陳世哲強調,樂視用戶高達3千多萬,但它缺乏縮時影片的資料庫,而我們缺用戶,所以要借助網路平台集眾的力量,用戶使用後可以回饋很多意見,對產品改善、進化、創新都是極珍貴,對於把縮時從專業領域推廣到消費市場是很大的幫助。一如縮時攝影,濃縮了生活的精采時光,邑錡的成果也是多年磨劍換來,「到國外參展是參加園藝展,介紹用縮時拍植物生長,整場只有我們一家科技公司。」不過,辛苦堅持後就像看縮時影片,總有感動與收穫。

圖說明

利用Google Trend以縮時、縮時攝影為關鍵字看近十年的變化,發現2014年開始有巨大變化,就是iPhone 6內建縮時功能,正式引爆市場。

邑錡小檔案
成立:2003年
總經理:陳世哲
業務:產品包括縮時攝影、居家安全監控

圖片來源:邑錡官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