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一張能拍四天!台灣縮時攝影的領先者──邑錡
一秒一張能拍四天!台灣縮時攝影的領先者──邑錡
2016.03.25 | 科技

圖說明

農曆新年期間,台北市府拆除忠孝橋引道,並找來國家地理頻道記錄城市的變化,能在大眾眼前呈現從有到無的快速流動畫面,背後使用的工具就是邑錡的縮時攝影機。

什麼是縮時攝影?你肯定不陌生,不論是記錄忠孝橋引道拆除,台灣知名縮時攝影師陳志通拍攝合歡山、玉山的雲海及星空,以時光流逝的效果封存自然之美,或是美國非營利機構Degage Ministries協助流落街頭的退休老兵Jim Wolf,以不到三分鐘的影片,讓人看到他從滿臉鬍渣變成西裝筆挺,進而找回自信、改變人生,這些都是透過縮時攝影述說著不同的生命故事。

其實,十幾年前就開始有縮時攝影的應用,只是流程複雜,先撇除上山下海取景的舟車勞頓不談,拿著數位相機搭配計時器,設定一秒、三秒或十分鐘,時間一到相機拍一張,之後再挑選照片、軟體後製、剪接,才變成縮時影片,耗時、耗力是不可避免,陳志通就曾說拍三分鐘合歡山影片花了三年!

「如果能把它做成像傻瓜相機,很容易拍、製作,人手一機擴大縮時的應用,那市場一定很大!」正因為這樣的想法,讓邑錡總經理陳世哲投入縮時裝置的開發,強調單機操作,不需後製、編輯,就能拍出縮時影片,而且支援WiFi,透過App跟手機結合,可操控拍攝的角度。不論是建築、居家監控等產業應用的產品,消費者旅遊、登山拍雪景、雲海也行。

續航力無敵,一秒一張可拍四天

「目前市場上幾乎沒有對手,」陳世哲說得自信,「不是沒人想做,是有門檻。縮時90%使用環境在戶外,一拍至少是幾天、甚至幾年,所以最大突破是續航力!一般錄影機做不到。」

舉例而言,邑錡的產品使用四顆三號電池,可以拍30萬張照片。而30萬是什麼概念?一般數位相機拍2千到3千張照片,電池就會耗盡,邑錡是它的100倍,另外,如果設定每一秒鐘拍一張,大概可以拍四天。陳世哲笑說,在路上偶爾看到有人拿GoPro當行車記錄器、或裝在安全帽上,這其實是不適合的,因為很快就沒電,久了使用者就懶得用了。

因此邑錡的技術優勢,成了跟國際品牌拚搏最強的武器,陳世哲解釋,這不是靠電池突破,而是靠團隊的軟硬整合實力,「電路設計別人可以抄,但最關鍵的韌體抄不了,申請了五件發明專利。」這就是別人進不來的門檻。

引 爆縮時熱潮,與樂視合作擴市場

邑錡在去年底成了台灣第一家從創櫃板到興櫃、上櫃的公司,在台股表現低迷的情勢下,股價本益比仍高達30倍,顯示投資人及法人的正面期待。但說來殘酷,邑錡在2009年就推出了第一款產品,一直熬到被市場關注,卻得歸功於蘋果,那就是iPhone 6問世,將縮時攝影功能納入的時刻,「蘋果很快地教育市場,它引爆了縮時的應用!」

對於iPhone內建縮時功能,是否會侵蝕市場?陳世哲想得不一樣,「其實對我們不是威脅,它讓每個人開始玩縮時,更廣為人知,但玩了才會發現手機無法滿足需求。」他進一步解釋,拍縮時通常要將攝影工具固定在某個位置數個小時,「但手機是不離身的,你不可能把iPhone掛在外面幾個小時不管它,下雨、被偷怎麼辦?用戶就會去買單一的縮時攝影產品,這就是機會。」

當企業經營穩定之後,下一步就是擴大市場,陳世哲強調,「現在的通路已經改變了,我們也不該只是硬體廠商,要與新興平台合作。」邑錡與中國影片網站樂視合作,為樂視打造產品,由樂視銷售,而且售價預計只要499人民幣(約2,500台幣),以誘人價格吸引消費者買單。

陳世哲強調,樂視用戶高達3千多萬,但它缺乏縮時影片的資料庫,而我們缺用戶,所以要借助網路平台集眾的力量,用戶使用後可以回饋很多意見,對產品改善、進化、創新都是極珍貴,對於把縮時從專業領域推廣到消費市場是很大的幫助。一如縮時攝影,濃縮了生活的精采時光,邑錡的成果也是多年磨劍換來,「到國外參展是參加園藝展,介紹用縮時拍植物生長,整場只有我們一家科技公司。」不過,辛苦堅持後就像看縮時影片,總有感動與收穫。

圖說明

利用Google Trend以縮時、縮時攝影為關鍵字看近十年的變化,發現2014年開始有巨大變化,就是iPhone 6內建縮時功能,正式引爆市場。

邑錡小檔案
成立:2003年
總經理:陳世哲
業務:產品包括縮時攝影、居家安全監控

圖片來源:邑錡官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從流程再造、智能客服到科技防詐,AI 正在一步步改變台灣金融業的樣貌。根據金管會「金融業者及周邊單位應用人工智慧」調查結果,金融業者導入AI與生成式AI的比例已從29%提升至33%,顯示金融業對AI應用的需求正持續升溫,而AWS亞太(台北)區域的正式啟用,更將加速這股成長力道,讓AI躍升為金融創新的核心引擎,推動整個產業快速邁向新局。

在這股潮流下,博弘雲端作為台灣第一家與AWS簽署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New Region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Agreement,SCA)的雲端解決方案專家,如何協助金融業快速導入創新AI應用,讓「智慧金融」能夠真正落地在各個金融場景中?

對此,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陳亭竹給出的答案很明確:關鍵在於從痛點出發,讓金融業能夠以更低的門檻達成數據上雲與導入AI應用的目標。

標準化 × 客製化,雙管齊下加速金融AI真正落地

陳亭竹進一步指出,金融業在推動雲端與AI應用時,普遍面臨合法合規、AI倫理風險、人才不足與組織變革等四大挑戰。對此,博弘雲端提供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進而加速AI應用落地。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孫正忠強調,因為每家金融業對上雲和AI應用的需求並不相同,甚至對AI 技術的要求與精準度都有不同期待。而標準化產品雖能快速導入,卻難以完全貼合每位客戶的營運場景與精細需求,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因此,博弘雲端推出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建構在標準化解決方案的架構之上,進一步依照客戶需求進行微調。不僅能讓 AI 回答更加精確,也能更貼近終端客戶的實際需求,無論是篩選資料、優化決策,甚至提供行銷策略建議,都能展現更高的效益。

除了透過客製化服務滿足金融業者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博弘雲端亦推出標準化產品驅動金融產業AI革新。從”AICOM”提供的新世代雲智能管理功能,賦能金融IT部門一站式管理雲端資源、即時掌握AI訓練資源運用狀態;到”LEMMA”提供的 AI企業知識代理,藉由LLM (大型語言模型) 摘要與整理重點、大幅減少人工查詢資料的時間,這些產品不僅加乘金融業者採用AI的效益,更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方程式。

RD099049.jpg
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 / 陳亭竹表示: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售前 × 數據雙團隊,一站式滿足數據處理和AI應用需求

金融產業的AI應用百百種,博弘雲端不只提供產業客製化解決方案,更透過技術團隊的深度參與來強化客製化程度。首先是售前技術團隊,該團隊整合公司多年服務大型客戶的經驗與專業人才,能在專案初期便與客戶進行需求訪談與技術交流,並據此繪製完整的系統架構圖,確保AI應用精準契合需求,大幅提升專案成功落地的機率。

其次是數據團隊,涵蓋數據工程師、數據分析師與數據科學家三種不同職能,能與售前技術團隊的需求分析與架構設計緊密銜接,一站式滿足金融業從數據處理到應用的完整需求。

博弘雲端台灣AWS事業處業務資深處長郭仁傑進一步說明二個團隊的具體運作模式。售前技術團隊在完成需求分析與架構圖後,數據工程師會協助金融業將地端資料搬遷到雲端資料倉儲,並確保數據的正規化與可用性;接著由數據分析師統整數據並建立戰情室、商業智慧分析等應用,幫助客戶快速掌握營運數據;最後由數據科學家根據實際應用情境選擇或開發適合的AI模型,實現提升營運效率或優化客戶體驗的目標。「經過概念驗證與專案的執行,金融業普遍能提升5倍以上的資料處理效率,運用AI提升10~50%不等的生產力」,郭仁傑強調。

RD099024.jpg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 / 孫正忠強調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攜手 AWS 與生態系戰略夥伴,全面備戰金融業轉型需求

除了內部團隊的緊密協作,博弘雲端也積極深化與AWS和第三方夥伴的合作關係,加強解決方案的廣度與深度,確保能更全面回應金融業多樣化的需求。

「客戶至上一直是博弘雲端的企業文化,」陳亭竹表示,博弘雲端很早之前就洞察到金融業數位轉型的商機,加上AWS當時正如火如荼推進亞太(台北)區域的落地,因而與其展開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的討論,並於2025年7月正式簽訂,成為台灣第一家簽署該協議的AWS核心級諮詢夥伴。

「這是一份區域級的合作協議,必須要有足夠紮實的市場經驗和具代表性的客戶導入案例,才能獲得AWS的認可與信任,」陳亭竹強調,這份協議不僅代表AWS對博弘雲端實力的高度肯定,更意味著博弘雲端可以進一步放大服務能量,串聯更多生態圈夥伴,全面支援金融業的數位轉型。

由於金融業在上雲時,對資安防禦、效能監測、數據管理等面向,可能都有不同需求,博弘雲端自成立以來,便持續與不同領域的夥伴攜手合作,包括Palo Alto Networks、Databricks及MongoDB等國際級解決方案廠商,滿足金融業在上雲時的特殊需求。而隨著與AWS簽訂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博弘雲端得以進一步擴大合作生態圈,為金融業打造更完整的雲端與AI解決方案,全力加速其上雲與創新進程。

專業技術建立信任,博弘雲端成金融業轉型首選夥伴

憑藉卓越的客製化服務能力、與AWS的緊密合作關係及多元的生態圈夥伴,讓博弘雲端在金融領域展現亮眼成果,不只在技術面持續採用創新科技賦能金融業成功轉型,更透過技術專業力獲得客戶高度信賴,某大型金融業客戶在數據上雲專案結束後,主動表示希望繼續合作。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隨著數據上雲後的效益逐步展現,不僅吸引同集團內其他子公司與海外據點相繼啟動數據上雲計劃,更將合作期間展延至7年,藉助博弘雲端的技術與服務能量,持續深化雲端與AI應用,推動整個集團的數位創新藍圖。

1757919697308.jpg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目前除了金融業之外,博弘雲端在製造、零售和公部門也累積了豐富的雲端技術導入經驗。展望未來,博弘雲端除了持續與AWS維持緊密合作、不斷精進雲端技術能力外,更將全面強化在資安託管服務 (Managed Security Services Provider, MSSP) 與技術生態圈的戰略布局,並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成為台灣雲端服務業進軍國際的領航者。不僅向海外輸出台灣的成功經驗,更將成為驅動東南亞地區數位轉型的關鍵力量。

更多金融業上雲案例:立即與博弘雲端專業團隊討論

https://www.nextlink.cloud/contac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