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瘋VR!中國3Glasses執行長王潔:這是通往人工智慧的重要載體!
全球瘋VR!中國3Glasses執行長王潔:這是通往人工智慧的重要載體!
2016.04.01 | 科技

隨著Facebook執行長佐克柏日前上陣推銷,最受全球關注的VR裝置 Oculus Rift 正式在 3 月 28 日,正式向消費者開放零售版本,再次推升矽谷的VR熱,而在華人世界,除了HTC近來行銷動作不斷,鴻海也宣布投資日本VR新創公司Fove,中國方面的投資熱潮也頗受重視。

中國國家廣告研究院、知萌諮詢機構今年3月發佈了《中國VR用戶行為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VR的潛在使用者規模已經達2.86億,而在過去一年接觸過或體驗過虛擬實境設備的VR淺度使用者約為1700萬人,購買過各種VR虛擬實境設備的使用者約為96萬人。中國BAT三大網路公司也全部宣布投入。

在中國,最早投入虛擬實境VR的先行者之一,非3Glasses執行長王潔莫屬,她投入VR產業14年,一開始是無心插柳的興趣,後來成立經緯度科技,專門做VR客製化解決方案,2012年另外開了新公司3Glasses,2014年就率先在國內推出亞洲首款量產PC類虛擬實境頭盔3Glasses D1(開發者版),2015年則發表全球首款量產2K虛擬實境頭盔3Glasses D2(開拓者版),在中國PC類頭戴顯示裝置的市占率高達70%以上。

喜歡看科幻小說及電影的王潔認為,VR頭戴式裝置只是第一步,是她夢想中的一塊版圖而已。她甚至認為,VR將是人類要邁向人工智慧最重要的載體。VR的未來到底在哪裡?如果手機是現在的平台,VR會是下一個平台嗎?以下是她對虛擬實境的看法:

VR會與手機並存一段時間

當技術突破門檻時,速度會非常快,之前產業的興衰需要20年,而VR產業約3-5年的時間,就能跟現在的手機應用相比美!

手機解決的是碎片化時間,是人跟螢幕的交互,VR解決的是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需求,讓我們基於現在的平台之上,達到一定程度的共生共榮。VR不會在2-3年就把手機消滅了,絕對不是,5年也不可能,可能有一定的時間是並行的。

這10年間,VR將讓我們在地球時間不可逆的生存空間裡,再造一個空間,延伸既有的平台,或是再造一個有時間、空間的平行平台。可以發揮所有的想像,不管是利用360度相機拍攝的真實場景,還是用電腦技術去製作50年前、100年後的虛構場景,VR是場景化的,場景在VR中只是技術手段。

3Glasses執行長王潔  
(圖說:3Glasses執行長王潔投入VR領域14年,她認為,VR頭戴式裝置只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步。圖片來源:3Glasses提供。)

VR回應人對時間、空間的需求

VR講的是沉浸感,讓你真的在空間裡去感受並跟它交互,所以VR應用是空間化的,可以在魔獸空間打怪獸、可以在KTV裡唱歌。最美妙的地方是,不管你人在哪裡,只要戴上裝置,就可以跟不管跟活著的、死去的或是未來的人,隨時在一起。

它不只是一個娛樂設備這麼簡單,可以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每個人對時間和空間都有需求。技術可以突破了,它才可能可以承載我們的夢想。人的需求加上技術,才可能改變我們的生活。人的需求是根本,技術是手法,當根本透過手法來解決,才可能變成一個有形的產品,最終影響我們的生活。

若說之前20年是互聯網,未來的20年就是虛擬現實。因為真的缺乏需求,現在的房子很貴、人忙到沒有時間逛街和聊天,地球人口越來越多、空氣越來越稀薄,一定會對另外一個空間有想法,才會有人尋找另外一個星球。

人沒辦法直接到人工智慧,中間需要一個重要的環境,而虛擬現實就是特別重要的中間載體。我愛看科幻電影和小說,任何事物都無法一觸可及,包括虛擬現實也是。

我們2014年就想讓更多人使用VR技術,給生活帶來方便,但沒辦法一下就讓所有人知道什麼是VR。必須通過通路來決定,從以就先做B2B,再做B2C,找更多人一起來解決,所以行業和大勢都要起來。

VR是通往人工智慧的重要載體

機器人、人工智慧最終一定會到來,因為生產力不足、人需要做更多有創造力的事。但這個版塊無法馬上到達的時候怎麼辦?虛擬現實技術就是中間特別重要的載體。

機器人只是一個載體而已,就是電腦,但我們需要機器人來解決問題。除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時代以外,先要構造出空間和虛擬的人交互,虛擬人也是一種機器人的業態,甚至人可以跟虛擬人對話,這都是虛擬現實很重要的關鍵名詞。

虛擬現實重要的是沉浸感,讓你真的陷入其中,分辨不出虛擬還是現實。哪怕虛擬現實的場景才剛開始發展,但你真的覺得身在其中,有時候人還會被嚇到,你真的會以為車子要砸到你了,會真的很緊張。當技術越來越好、內容又足夠真實時,有一天你真的會分不清楚,人會在裡面不願意出來,會在裡面做很多動作。

虛擬現實的硬體順序,就是頭盔、聲音、輸入設備(手柄、手套)、體感物理反饋。

現在第一步只是眼鏡,先讓你進去虛擬場景,再來就是希望有聲音,這就需要真實的方位模擬,平常聽3D立體、環繞音都只是讓人在聲音中間而已,但在虛擬現實裡,跟真實世界一樣,需要有方位。你現在叫我,在我的12點鐘方位,如果你轉身,就會在我的3點鐘方位,在虛擬現實也是一樣。所以我們開始加入音效,包括大廠們也在做這個問題,在VR空間裡,真正讓聲音有生命。

下一步就希望有手、有腳,所以我們推出輸入設備,開始有觸碰,Oculus有手柄Touch,我們也開始做自己的手柄,先讓你知道手的位置,開始可以抓東西。抓到東西之後,就會希望有手指頭,做精細化的動作,就跟猿變成人一樣。再來就希望我們相互觸碰時,有觸覺反應,你的手摸到鐵、皮膚、溫度的感覺,那人就能在VR環境裡擁抱,人跟物體、人跟真實的人、人跟虛擬的人之間可以交互。

接下來就開始有商場、空間、支付系統,當這樣的構造起來之後,可以理解它就是人工智慧的環境和體系。

延伸閱讀:投入VR 14年,中國3Glasses執行長王潔選定台灣做為VR內容生態系中心
VR/AR將成消費科技第4大平台,新創投資額逐年翻倍
[MWC現場] 佐克伯:VR是5G的殺手級應用

@@ACTIVITYID:489@@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走進2025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看彰化如何轉譯城市設計!

台灣設計展已自10/10起正式開展,展期至10/26於彰化市、鹿港鎮、田中鎮及田尾鄉等地開展,其中將設計手法運用在城市治理與公共政策亦是此次展覽的重要核心。設於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的《圓未來之行》,以清晰脈絡梳理彰化的城市發展,並將彰化縣政府當前如何以均衡及複合的設計,將城市規劃中的「交通」、「建設」、「生活」三面向呈現進行中與已完成的政策成果,並透過互動裝置與參與機制,邀請民眾共同參與城市治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展場,觀看這些政策如何以設計的語彙被轉譯為可理解、可感受、可參與的日常溝通。

交通路網連結城市脈動,居民日常與幸福共行

交通路網是城市的縫線,是均衡發展的骨幹,路網密密織入、層層堆疊,將生活的點點滴滴串成同一張布面。於《圓未來之行》的「轉譯之間」,我們以交通破題——〈彰化交通脈絡透視圖〉以多層透明壓克力承載各級路網,透過疊印與透視產生視差,清楚呈現城市交通的經緯關係與節點密度;〈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則以光為媒介投影於城市模型,演繹彰化未來的重要軌道規劃與重點核心發展區域的建設願景,沿著大埔截水溝的堤岸風景前行,輔以東西南北向的完善路網,八大生活圈的樞紐轉運站串起城鄉間的交通脈絡,引擎發動,感受彰化這座「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節奏與脈動。

彰化1013_2
〈脈動彰化:空間發展藍圖〉以光雕投影演繹彰化的未來規劃。
圖/ 彰化縣政府

建築與空間疊加複合,跨齡共生,城市共享

建築是城市的骨架,新生與既有的空間疊加再生,乘載著居民歷史記憶的老屋經過修繕,化身文創基地、創業場域與周邊社群連結,〈時光新生所〉記錄著重獲新生的老屋翻開世代新頁的重要時刻。

彰化1013_3
〈時光新生所〉透過翻牌互動比對老屋今昔差異,喚醒封存的時光。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隨著城市蓬勃成長,為能回應隨之增加的跨世代居住需求,〈宜居共築所〉展示共居的設計實驗成果,伸港基地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回應居住正義、社區韌性等多重城市課題,也讓彰化青年可安心回鄉成家。

彰化1013_4.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全國首創青宅社宅共居基地。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在新生的城市建築中隱藏著許多設計巧思,〈未來綠學園〉邀請民眾以擴增實境方式探索鹿江國際中小學這座綠建築的永續設計,校園本身也是環境教育的最佳教材;〈無形設計所〉則透過電控薄膜揭開日常表象下的設計智慧,鹿港洛津國小的操場、地下停車場身兼蓄洪池機能,同時承擔運動、停車與防洪安全三重角色,風雨時成為守護社區的暗線,平日則回到居民的生活日常。

宜居生活源自安心信賴,健康照護與共融設施完備,滿足全齡需求

生活的幸福感,來自各世代都能感到被照顧、被守護的安心與自在。〈全齡照護網〉以大型 LED 牆面呈現全國首創的長照大樓,將托嬰、長照與社會福利整合為一體,成為在地支持網絡的核心據點,也成為最貼近民眾需求的務實設計成果。〈活力共享場〉把運動帶回日常,呼應彰化「八大生活圈運動館」計畫,邀請觀展者當場伸展、啟動身體;各地共融公園則以「共融遊戲」回應跨齡需求,透過無障礙動線與共融遊具,包容不同能力與世代,在〈無界共融園〉票選最期待的共融遊戲場主題,邀請民眾攜手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共融新天地。

彰化1013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整合式長照大樓提供各年齡層的完善照護服務。 (示意圖)
圖/ 彰化縣政府

到《圓未來之行》一同書寫新彰化的現在進行式

民眾是主詞,是這座城市的主角,既感受也形塑城市;交通作為連接詞,串起人與城市,連接起可能性;建築是名詞,乘載各式機能,讓各種需求的滿足具備指向的所在;而生活化為形容詞,傳承著文化底蘊,透露著溫暖照護與人情味。至於動詞,正是此刻我們發生的行動。

彰化1013_6.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訪《圓未來之行》,欣賞彰化三百年的城市紋理。
圖/ 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現在進行式的新彰化」是一個正在被書寫的長句,此刻的每一次到訪、每一次參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她強調,《圓未來之行》不僅是一場體驗活動,更象徵著縣府與民眾攜手共創城市願景的過程,邀請大家一同參與,書寫屬於彰化的未來篇章。
展覽資訊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