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瘋VR!中國3Glasses執行長王潔:這是通往人工智慧的重要載體!
全球瘋VR!中國3Glasses執行長王潔:這是通往人工智慧的重要載體!
2016.04.01 | 科技

隨著Facebook執行長佐克柏日前上陣推銷,最受全球關注的VR裝置 Oculus Rift 正式在 3 月 28 日,正式向消費者開放零售版本,再次推升矽谷的VR熱,而在華人世界,除了HTC近來行銷動作不斷,鴻海也宣布投資日本VR新創公司Fove,中國方面的投資熱潮也頗受重視。

中國國家廣告研究院、知萌諮詢機構今年3月發佈了《中國VR用戶行為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VR的潛在使用者規模已經達2.86億,而在過去一年接觸過或體驗過虛擬實境設備的VR淺度使用者約為1700萬人,購買過各種VR虛擬實境設備的使用者約為96萬人。中國BAT三大網路公司也全部宣布投入。

在中國,最早投入虛擬實境VR的先行者之一,非3Glasses執行長王潔莫屬,她投入VR產業14年,一開始是無心插柳的興趣,後來成立經緯度科技,專門做VR客製化解決方案,2012年另外開了新公司3Glasses,2014年就率先在國內推出亞洲首款量產PC類虛擬實境頭盔3Glasses D1(開發者版),2015年則發表全球首款量產2K虛擬實境頭盔3Glasses D2(開拓者版),在中國PC類頭戴顯示裝置的市占率高達70%以上。

喜歡看科幻小說及電影的王潔認為,VR頭戴式裝置只是第一步,是她夢想中的一塊版圖而已。她甚至認為,VR將是人類要邁向人工智慧最重要的載體。VR的未來到底在哪裡?如果手機是現在的平台,VR會是下一個平台嗎?以下是她對虛擬實境的看法:

VR會與手機並存一段時間

當技術突破門檻時,速度會非常快,之前產業的興衰需要20年,而VR產業約3-5年的時間,就能跟現在的手機應用相比美!

手機解決的是碎片化時間,是人跟螢幕的交互,VR解決的是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需求,讓我們基於現在的平台之上,達到一定程度的共生共榮。VR不會在2-3年就把手機消滅了,絕對不是,5年也不可能,可能有一定的時間是並行的。

這10年間,VR將讓我們在地球時間不可逆的生存空間裡,再造一個空間,延伸既有的平台,或是再造一個有時間、空間的平行平台。可以發揮所有的想像,不管是利用360度相機拍攝的真實場景,還是用電腦技術去製作50年前、100年後的虛構場景,VR是場景化的,場景在VR中只是技術手段。

3Glasses執行長王潔  
(圖說:3Glasses執行長王潔投入VR領域14年,她認為,VR頭戴式裝置只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步。圖片來源:3Glasses提供。)

VR回應人對時間、空間的需求

VR講的是沉浸感,讓你真的在空間裡去感受並跟它交互,所以VR應用是空間化的,可以在魔獸空間打怪獸、可以在KTV裡唱歌。最美妙的地方是,不管你人在哪裡,只要戴上裝置,就可以跟不管跟活著的、死去的或是未來的人,隨時在一起。

它不只是一個娛樂設備這麼簡單,可以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為每個人對時間和空間都有需求。技術可以突破了,它才可能可以承載我們的夢想。人的需求加上技術,才可能改變我們的生活。人的需求是根本,技術是手法,當根本透過手法來解決,才可能變成一個有形的產品,最終影響我們的生活。

若說之前20年是互聯網,未來的20年就是虛擬現實。因為真的缺乏需求,現在的房子很貴、人忙到沒有時間逛街和聊天,地球人口越來越多、空氣越來越稀薄,一定會對另外一個空間有想法,才會有人尋找另外一個星球。

人沒辦法直接到人工智慧,中間需要一個重要的環境,而虛擬現實就是特別重要的中間載體。我愛看科幻電影和小說,任何事物都無法一觸可及,包括虛擬現實也是。

我們2014年就想讓更多人使用VR技術,給生活帶來方便,但沒辦法一下就讓所有人知道什麼是VR。必須通過通路來決定,從以就先做B2B,再做B2C,找更多人一起來解決,所以行業和大勢都要起來。

VR是通往人工智慧的重要載體

機器人、人工智慧最終一定會到來,因為生產力不足、人需要做更多有創造力的事。但這個版塊無法馬上到達的時候怎麼辦?虛擬現實技術就是中間特別重要的載體。

機器人只是一個載體而已,就是電腦,但我們需要機器人來解決問題。除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時代以外,先要構造出空間和虛擬的人交互,虛擬人也是一種機器人的業態,甚至人可以跟虛擬人對話,這都是虛擬現實很重要的關鍵名詞。

虛擬現實重要的是沉浸感,讓你真的陷入其中,分辨不出虛擬還是現實。哪怕虛擬現實的場景才剛開始發展,但你真的覺得身在其中,有時候人還會被嚇到,你真的會以為車子要砸到你了,會真的很緊張。當技術越來越好、內容又足夠真實時,有一天你真的會分不清楚,人會在裡面不願意出來,會在裡面做很多動作。

虛擬現實的硬體順序,就是頭盔、聲音、輸入設備(手柄、手套)、體感物理反饋。

現在第一步只是眼鏡,先讓你進去虛擬場景,再來就是希望有聲音,這就需要真實的方位模擬,平常聽3D立體、環繞音都只是讓人在聲音中間而已,但在虛擬現實裡,跟真實世界一樣,需要有方位。你現在叫我,在我的12點鐘方位,如果你轉身,就會在我的3點鐘方位,在虛擬現實也是一樣。所以我們開始加入音效,包括大廠們也在做這個問題,在VR空間裡,真正讓聲音有生命。

下一步就希望有手、有腳,所以我們推出輸入設備,開始有觸碰,Oculus有手柄Touch,我們也開始做自己的手柄,先讓你知道手的位置,開始可以抓東西。抓到東西之後,就會希望有手指頭,做精細化的動作,就跟猿變成人一樣。再來就希望我們相互觸碰時,有觸覺反應,你的手摸到鐵、皮膚、溫度的感覺,那人就能在VR環境裡擁抱,人跟物體、人跟真實的人、人跟虛擬的人之間可以交互。

接下來就開始有商場、空間、支付系統,當這樣的構造起來之後,可以理解它就是人工智慧的環境和體系。

延伸閱讀:投入VR 14年,中國3Glasses執行長王潔選定台灣做為VR內容生態系中心
VR/AR將成消費科技第4大平台,新創投資額逐年翻倍
[MWC現場] 佐克伯:VR是5G的殺手級應用

@@ACTIVITYID:489@@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