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未來商務] Aldebaran Robotics––隱藏在軟銀Pepper機器人背後的功臣
[2016未來商務] Aldebaran Robotics––隱藏在軟銀Pepper機器人背後的功臣
2016.04.03 | 科技

談到Pepper機器人,許多人會直覺想到軟銀、鴻海與阿里巴巴,不過Pepper真正的幕後推手,其實是一家隱身在巴黎市郊的機器人開發公司──Aldebaran Robotics。在科技巨頭們競相收購機器人、人工智慧公司時,為什麼Aldebaran Robotics會選擇與軟銀合作?

Pepper第一次與軟體銀行(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同台的那一刻,許多人都屏氣凝神、張大眼睛看著,因為全世界第一款有機會走入一般消費市場的人型機器人,終於誕生了!之後,Pepper也如同軟銀所預期地刮起了一陣炫風,在開發者社群造成搶購熱潮,在企業市場也大有斬獲。提到Pepper,人人只看到軟銀、鴻海、阿里巴巴三強結盟的光環,卻不知道,創造Pepper的幕後推手,其實是一家位於巴黎的機器人開發公司──Aldebaran Robotics。

Hi, Pepper!


圖說:Aldebaran企業市場副總裁朱利安.賽里特。(郭涵羚攝影)

一走進Aldebaran辦公室,立刻就見到三台Pepper機器人各據大廳一隅,像是迎賓般,等著你看見它,對它說一句「Hi, Pepper!」,它便會手舞足蹈地跳上一段舞,或者擺出各種有趣的姿勢要和你一同拍照。

每個與Pepper互動的人都忍不住被逗得開懷大笑、神情充滿驚喜,但偶爾,它也會有「鬼打牆」的時候,重複著要跟你玩類似的遊戲,這時一旁的工作人員會又好氣又好笑地告訴你,「要對Pepper多點耐心,其實它就像是個孩子。」

在與軟銀合作,甚至被軟銀收購之前,Aldebaran並未引起資本市場及媒體過多的注意。就連Pepper問世之後,外界給的掌聲與榮耀也大多歸於軟銀,這家隱身在巴黎市郊的公司究竟有什麼魔力,能被孫正義相中?

10年耕耘

Aldebaran成立於2005年,在那個還沒有太多人談論機器人、人工智慧的年代,Aldebaran就開始在這個領域耕耘,至今已達十年之久,並成功在多年之後穩穩地搭上現在最熱門的機器人、人工智慧潮流。

Aldebaran企業市場副總裁朱利安.賽里特(Julien Seret)說,其實並非只有他們在開發人形機器人,不過其他公司的產品很大程度都還停留在原型階段,或者是只為研究單位(如NASA)所開發,一般人根本負擔不起。

圖說明
(郭涵羚攝影)

深信人形機器人未來將走進每個家庭

Aldebaran與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一直深信,未來機器人不再遙不可及,合理的價格、自然親切的互動模式,這樣一般人也能買得起的機器人,有一天一定會走入每個家庭,Pepper就是基於這樣的信念之下誕生。
Pepper在日本甫一推出就引起轟動。其每月一次1千台的銷售額度,連續七個月都在一分鐘內迅速售罄,至今在日本共賣出7千台。

Aldebaran Robotics是Pepper機器人背後的技術公司,他們深信,未來人形機器人一定會走入每個人的家庭。

當科技巨頭們開始將眼光轉往人工智慧、機器人時,Aldebaran成熟的技術,自然也成為巨頭們獵豔的焦點。我們好奇的是,在這麼多「候選人」之中,為什麼Aldebaran會獨獨鍾情於軟銀?

「他們與我們共享相同的願景,」賽里特直白地說,孫正義對於人形機器人的想像及定位,與Aldebaran如出一轍──一個可以走入一般家庭、高貴不貴的機器人,它將成為人們溝通的「介質」,就像是一個「icebreaker」,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歡樂與驚喜。

圖說明
(郭涵羚攝影)

在決定合作之前,孫正義頻頻飛來巴黎探訪,Aldebaran的團隊也飛到日本好幾次,雙方頻繁交流。賽里特回憶,多年前在一場軟銀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上,軟銀足足花了大半時間在談論機器人,孫正義深信,機器人會改變我們的生活,這也讓Aldebaran團隊見識到軟銀的決心。

先是企業,其次開發者,最後走向消費端

合作過程中,歷經軟銀收購Aldebaran大部分股權、加碼注資,最後是全資收購,如今Pepper也成功引起世界關注,接下來要如何讓Pepper更普及?賽里特表示,Pepper的市場接下來會從日本,依序擴張到歐洲、美國、東南亞,在每個市場的策略不出這個原則:先走入企業市場,接著打入開發者社群,最後走向B2C消費端,實現Aldebaran創立之初的夢想──人人都值得擁有一個能帶給你歡樂的機器人。

Aldebaran Robotics

成立時間|2005年
主要產品|人型機器人(Pepper、NAO)
創辦人|布魯諾.麥蘇尼(Bruno Maisonnier)
關鍵數字|連續七個月在一分鐘內售罄1,000台Pepper,至今共出貨7,000台

延伸閱讀:Pepper機器人旋風來襲,吹皺開發者、零售產業、企業端春水


訂閱電子報獲取【2016未來商務展】第一手消息!

@@ACTIVITYID:489@@

本文出自於:
@@BOOKID:126710@@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