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台灣金融科技公司」推開放平台服務,前資策會副執行長王可言:金融業再不改變就「太遲了」
創立「台灣金融科技公司」推開放平台服務,前資策會副執行長王可言:金融業再不改變就「太遲了」
2016.04.07 | 創業

由前資策會副執行長王可言所創辦的「Fusions360 台灣金融科技公司」在昨(7)日舉辦開幕酒會,現場除了邀集各家金融業者前來參與,也有不少資策會的員工前來致意,金管會主委王儷玲也到場致詞。王可言表示,希望透過公司未來提供的開放平台生態圈服務,能夠讓過去從來不合作的金融業者順利攜手合作。

王可言
(圖說:前資策會副執行長王可言所創辦的「Fusions360 台灣金融科技公司」舉辦開幕酒會。王可言積極地向金融業者喊話,尋求合作機會。照片來源:台灣金融科技公司提供。)

「Fusions360 台灣金融科技公司」由王可言在今年初創辦。王可言表示,將發展開放的應用創新平台(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並建立雲端大數據水庫,提供大數據資料(DaaS, Data as a Service)和分析服務(AaaS, Analytics as a Service)。除了技術層面,也將提供企業金融科技的育成、策略和顧問服務(BPaaS, Business Process as a Service),建立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態圈。

王可言:將攜手金融業者和金融科技新創合作

王可言曾在 IBM 任職,專長為雲端運算、大數據、物聯網、企業經營績效與服務優化等,五年前辭去美國的工作,回台效力資策會。但去年底王可言辭去資策會工作時,曾在 Facebook 上表示,在資策會工作的期間無法推動更多轉型,因此決定自行創業。王可言在成立酒會後受訪時表示,其實創業的想法大約已有一年,但聚焦在金融科技上的時間大約是九個月。

雖然是剛成立的新創公司,員工大約只有10幾人,但開幕酒會相當正式,舉目所及都是西裝或套裝,冠蓋雲集,不太有新創公司常見的活潑氣氛。王可言笑說,其實是因為這個成立酒會活動是為金融業者舉辦的,要不然新創公司不會這麼正式。但他也指出,Fusions360 不是只要和金融業界合作,其他金融科技新創也是合作目標。

而他也在成立酒會中頻頻向各家金融業者喊話,表示金融科技不只是技術升級,而是整體架構的轉變,希望金融業者能攜手合作。「如果只改一小部分,就太慢太遲了。」或許是喊話有效果,活動現場也有部分金融業者和王可言表達後續討論的意願。

打造開放平台,建立金融科技生態圈

王可言認為,「開放性」是他所要打造的平台和生態圈的重點。「現在有許多的平台和生態圈因為不是開放的,都是圍繞著特定公司的利益。」但他認為真正要有發展性,就必須要打造開放的平台,讓生態圈裡的各家業者都能來自由運用。

他舉例,美國的 Salesforce.com 替各家公司打造 客戶關係管理服務,在開放 API、打造了第一個開放平台之後,業務快速成長,成為可以和 Google 等大公司匹敵的企業。

「特別是台灣市場小,如果各家金融機構都要自己做,規模不會大。」如果建立開放平台,未來也有機會向國際市場邁進。

透過金融科技幫助中小微型企業發展

王可言指出,初步預計希望在三個月左右完成開放平台,大數據水庫則需要大約六個月的時間。在大數據資料方面,除了收集資料廠商、各式政府的金融開放資料或付費資料的數據,也將納入非結構性的資料,例如行為、交易等資料,一起做分析和評估。此外目前的資本額大約是 5,500 萬台幣,主要來自天使投資人,現在也正在準備 A 輪融資,目標將募資三億台幣。

從平台、技術服務、大數據資料庫和分析及運用、到生態圈的育成和建立,雖然目前乍看之下 Fusions360 要做的事包山包海,但王可言有他心中最關心的目標:中小微型企業的發展。

他表示,過去金融機構大多面向大資本、大企業,但許多中小企業卻無法順利找到資金。因此他希望透過大數據庫的輔助,讓更多金融科技新創公司順利服務台灣的中小微型企業。例如未來 P2P 網路借貸公司可以藉由 Fusion360 的大數據分析,為借款人做出更有效的信用評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