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技人懂金融」就可以了嗎?——談金融創新的人才投資瓶頸與佈局
「教科技人懂金融」就可以了嗎?——談金融創新的人才投資瓶頸與佈局
2016.04.21 | 科技

在但丁的《神曲》中,由牛頭魔人邁諾托看守的第七層地獄專門用來懲罰各種暴力之徒,分成內環、中環、外環三個區域。放高利貸的金融罪魂待在中環。這些受詛咒的金融家們在脖子上掛著製作精美、如藝術品般的家族紋章,卻要在永劫中遭受瘋狗的追咬。

圖說明
圖說:面對新科技加速衝擊的金融業,如何突破創新人才投資不足的瓶頸?(作者提供)

當但丁不明白為何放高利貸要墮入暴力地獄時,身為嚮導的羅馬詩人維吉爾說:「自然是終極智慧的創造物,藝術模仿自然,亦即造物主的子孫。」高利貸業者肆無忌憚的商業模式,摧毀了人類賴以維生的資源——通貨與房產,卻聚斂了巨大財富,還想利用藝術追求永垂不朽,反而褻瀆了藝術崇敬生命的本質,犯下了暴力之罪。

但丁還在第七層地獄看見了中世紀義大利知名貴族兼高利貸業者Reginaldo degli Scrovegni的亡靈。這位老兄的兒子Enrico,正是支持開創文藝復興時期的大藝術家喬托興建斯克羅威尼禮拜堂的大金主。喬托在這座禮拜堂中留下的壁畫之中,有一幅描繪銀錢業者被耶穌趕出希律王宮殿的故事。一邊端詳此畫,一邊品味但丁在神曲中的各種場景想像與設計,倒也相映成趣。

金融業固有的形象,往往是穩重之中暗藏玄機,彷彿跨國銀行總部大樓,看上去像經歷時空考驗、以不變應萬變的大教堂,但若仔細研究其建築結構,又能發現很多因時制宜、內外交逼造成的細微改變。這些不一定理性、往往很藝術性的改變,正是資本與權力的鬥爭與競合,透過不同形式的金融商品與服務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刻下的痕跡。

圖說明
圖說:喬托壁畫——銀錢兌換業者被逐出教堂。(作者提供)

金融業倘若一成不變,不能配合局勢快速變化,那就只剩下錢而已。錢,在全球央行狂印鈔票的時代,其實沒那麼值錢。因此,金融業是一個需要透過創新「不斷革命」的行業,只是變化往往難以覺察。推動變化的金融人才,亦往往披上神祕的色彩。

這些金融家們有時彷彿經濟發展拜物教的祭司,有時又像金融資本帝國軍的聖戰士。他們都對金錢有極高的競爭意識,但真正能在金融業長久的成功人士,不會惟錢是問,也不會自以為有錢就是一切。傳統金融業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找到這類不是只看錢的人,透過組織平台的管理體系與優異制度,讓這些人才盡可能發揮潛力。體系的勝敗,取決於人才的吸收、運用、激勵與培養的策略思維,是金融業者能否獲取及保有長期優異績效的決定性因素。

客戶、產業與市場的變化等等讓金融業前進的原力,以及互聯網與金融科技的突飛猛進與其帶給全球金融業的壓力,對這個「以人為本」的信念構成莫大挑戰。互聯網與金融科技的高速演進,加速客戶需求與商業模式迭代的頻率與幅度,這是殘酷的現實,也是不可逆的趨勢。如何在更艱困的營運環境中持續選才、育才、留才,就成了金融業高管每天頭痛的難題。再加上資本市場瞬息萬變,獲利機會稍縱即逝。

人類的認知能力有極限,感性往往干擾理性,面對高頻交易程式、人工智慧理財、大數據新聞分析、自動化P2P信貸市集、多中心化區塊鏈等新科技對金融業帶來的鉅大變局,究竟何種人才能在金融業中存活?金融業者又該如何投資在對的人才身上,佈局未來,而不會一直創造冷血食利的金融暴徒?

傳統上金融業將從業人員分為前台、中台與後台人員,這是以與客戶與市場的距離來區分職務。 華爾街投行將人才分成「銀行家」、「交易員」與「其他」,是用營收與獲利的貢獻度與生產模式來劃分。一個更互聯網的分法是「工程型」與「平台型」人才——前者搞產品,後者搞關係。

工程型人才可能不善交際,甚至有些反社會,不一定有耐心,注意力可能很短暫,但會極其專注在研究一筆交易與投資的風險與回報,或是優化某個金融產品的結構與用戶體驗。平台型人才八面玲瓏,長袖善舞,善於經營社群,注重長久的客戶關係與迅速將點連成線、成面、甚至成立體的資源整合。這兩種人才的有效結合,是持續金融創新的核心動能。

金融創新究竟是怎樣煉成的?金融受到物理、經濟、法律與文化的約束,是人類用一系列規則創造出來的「虛擬實境」。要維持這個虛擬實境穩健運作,需要前瞻開放的監管思維。金融創新其實非常理工,接近太空總署造火箭射人上天,是基於獲利與策略佈局考量,嘗試在一系列規則限制中打造新商品。

以過去幾年很流行的「天災債券」為例,零利率讓債券投資人追求高收益利息,農產品的供需雙方也想對沖氣候猛烈變遷的風險,唯利是圖的金融家就開始設計產品,嘗試建立數理統計模型來評估天災風險,分析市場行情,掌握客戶需求,為新金融商品定價,透過精心計劃的宣傳策略,促進市面,活絡買賣,建立可持續的業務態樣。

金融新商品的開發週期可略分為下列階段:

(1)一小群交易員、銀行家與金融工程師察覺商機而著手開發新商品;
(2)透過模擬、實驗與試點,金融機構撮合客戶開始買賣新商品;
(3)買賣價差因成交量增加而收窄;
(4)相關研究報告陸續發表,提升人氣;
(5)產品定價與風險控管模型逐漸標準化;
(6)新商品交易功能成為金融機構資訊系統的標準配備;
(7)相關法律文件標準化;
(8)風控部門對新商品逐漸熟悉而放寬資本計提的要求;
(9)金融監管機關終於跟上市場發展的步調,開始制定一系列監控稽核的程序;
(10)新商品成為主流商品,金融機構開始研發其衍生品。

這個週而復始的金融創新過程,似乎在亞洲的金融體系中往往會面臨人才不足的瓶頸 。許多現在提倡金融創新的產學研機構常見的迷思,是以為可以教科技人金融,教金融人科技,然後就能夠用金融科技自我革新,創造就業。這個迷思的癥結,是一種產業發展的「唯武器論」。金融業本質上是資訊業,對專業科技人而言,技術門檻不高。但金融業的核心是商業活動,有風俗慣例與市場脈絡,若不能認真理解這些金融服務與商業活動的因果關係,以及各種利益攸關者的博奕心態,僅憑技術蠻幹,恐怕多半事倍功半。能踏上金融科技創新浪潮大幹一場的人才,最需要修習的功課,不是金融衍生品定價,不是大數據信用風控模型,不是分佈式共享帳簿,也不是如何用人工智能來設計機器理財專員,而是學習歷史。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個乍聽之下很另類的想法,其實隱含了對人類文明史的務實理解。人類金融史並非連續、線性地發展。在不同時空背景之下的內在壓力與外在誘因,造成一連串「斷裂點」事件。這些事件的成因與後果,有些是金融擴張,有些是經濟蕭條,對人類社會亦有不同層次的「破壞式創新」影響。學習這些歷史事件,是在體會類似限制條件下,握有資源的人會選擇何種策略行動,以及這些選擇對決策者所處的現實有何種啟發意義。

人性演化慢過技術變遷。金融體系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就是人性。揆諸金融發展史,幾乎所有合法的金融活動都曾經被認定為非法。人性的貪婪與恐懼,被金融原力的黑暗面扭曲放大,造成各種高槓桿投機泡沫。金融發展邏輯源自人性原欲,是超國界、超主權的動力,禁得了一時,禁不了一世。唯有直面這股動力,認真思考與體會人性本質,才能設計一套更符合市場需求且與時俱進的系統。

從宏觀的層次看,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業最深刻的衝擊,其實是其人才管理的組織架構思維。傳統單一中心化的管理思維,很自然地會階級化與官僚化,久而久之,體系內在創新動力就逐漸衰退。多中心化的管理思維,是用「網絡協定」來維繫組織,而不是用主管權威。這樣的組織能吸引與培養的人才,與傳統體系中的人才非常不同,也很難為傳統體系所用。要創造這樣的組織,對傳統上類似政府出納機構、教育體系崇尚權威的亞洲金融業者而言,挑戰極為艱鉅。這也是為何現在關注亞洲金融科技新創的專業投資人對投資機會的取捨標準,不光是在市場規模或是監管環境,而是創業團隊中是否有足夠多的「海龜(歸)」與「土鱉」的相輔相成的化學反應,並試圖以其金融資本家的身分與資源網絡,提供團隊化學反應的催化劑。這樣的投資與組織管理思維,正是多中心化的互聯網思維。

展望全球金融創新的競爭態勢,亞洲因為其人口規模、發展階段與破碎化的市場結構,絕對是各方菁英大競逐的一級戰區,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多中心化互聯網思維驅動的新時代,是一個性喜因循的政府官僚難以承受的亂世。對有志創新的菁英而言,天下大亂,情勢大好。放眼亞洲諸經濟體,許多先行者都已充分認知這個趨勢並透過具體政策迅速執行,從而有機會突破人才投資的瓶頸,加速換代升級。時間不會靜止,歷史不會停歇。對後進者而言,必須要面對現實,果決地將前瞻思維與開放胸懷注入金融監管機構,勇於擁抱新創,方有可能迎頭趕上。

本文作者胡一天,原文〈胡一天專欄:金融創新的人才投資瓶頸〉刊載於風傳媒,《數位時代》獲授權轉載。

《數位時代》新嘗試!「白話新商業」數位專刊,一本59元,全新試賣!

@@BOOKID:126722@@

關鍵字: #人才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屹立43 年專注標準電源,明緯企業如何以自身優勢並結合創新戰略,實現百年標竿企業的願景
屹立43 年專注標準電源,明緯企業如何以自身優勢並結合創新戰略,實現百年標竿企業的願景

明緯企業(MEAN WELL)成立於1982年,總部位於台灣新北產業園區,是全球少數專注於標準電源供應器的品牌製造商,產品功率含括0.5W~30000W,符合國際安規,被廣泛應用於工控、醫療、資通訊等多種產業;歷經43年的努力,明緯企業不僅在全球各地設立18個銷售辦公室,更設置3個研發中心、5個生產據點、8個物流倉儲、9個技術支援中心,同時,串連全球超過260家經銷夥伴,以「快速交付、安全可靠、隨時可得」的品牌承諾累積服務超過上萬家企業客戶數,穩居全球標準電源市場領導地位。

以客戶需求為核心,明緯企業3策略形塑差異化競爭力

2025年4月,市場研究機構Micro Technology Consultant公布全球電源供應器製造商排名,明緯企業名列第五,與前四名倚賴OEM/ODM模式的電源廠不同,明緯企業是榜上唯一以自有品牌–MEAN WELL–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的企業,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是:

第一:持續優化標準化產品。明緯企業技服中心課長謝正堂表示:「我們不僅與時俱進的提供多元產品選擇,更專注於精進產品功能與取得最多國際認證,例如今年推出的XDR系列導軌型電源供應器的功率密度便較前一代提升80%以上,目標是讓客戶可以快速取得高性價比的即用型產品。」也因如此,明緯企業不僅提供AC/DC 電源供應器、DC/DC 轉換器、LED 驅動電源、導軌型與基板型電源、電池充電器與逆變器、UPS與電源管理模組、特殊應用電源與周邊配件等標準化產品,更因應工業控制、LED照明、醫療、交通與綠能等跨產業需求取得相應的國際認證,同時,以自動化生產機制進行規模量產以確保成本競爭力。

明緯企業技服中心課長謝正堂
明緯企業技服中心課長謝正堂
圖/ 明緯企業

第二:完善全球經銷網絡與提供在地化支援服務。明緯企業除在全球9個國家設立分公司與辦事處,更與歐、美、亞超過260家經銷商締結深厚的合作關係,由其提供產品銷售、維修與服務,讓企業客戶快速取得所需產品,放心且安心的應用在各個領域。

明緯
明緯企業集團分佈圖
圖/ 明緯

第三:透過虛實整合服務快速回應市場需求。明緯企業除透過官方網站提供完整的產品資訊,如產品型錄與規格書、技術文件、安裝手冊、認證與檢驗資訊,以及產品壽命與相容性資訊等,更於2020年8月推出線上展覽館,讓客戶可以從三大產品範疇、12個展覽館快速找到產品資訊,此外,還可透過線上產品諮詢,大幅提升選購體驗並縮短採購流程,讓企業客戶可以快速因應市場需求變化。

明緯
線上展覽館
圖/ 明緯

「透過可接受少量多樣的標準化產品、全球經銷網絡,以及虛實整合的服務能量,我們不僅形塑品牌信譽,也墊高了同業競爭者的進入門檻,成功以差異化產品服務引領市場發展。」謝正堂如是總結。

不僅提供標準化產品,更協助經銷商轉型為智慧解決方案供應商、滿足客戶創新需求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明緯企業除提供適用於各產業的標準化電源產品,更因應市場需求、攜手經銷商夥伴提供產業所需的解決方案。謝正堂進一步解釋,隨著智慧化產業發展,企業不僅需要標準品,更期望明緯企業與經銷夥伴可以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因此,明緯企業除在廠內實作綠能、儲能系統與智慧燈控等場域,今(2025)年,更進一步協助經銷商夥伴轉型,以協作機器人、智慧自動化工廠、智慧家居、智慧商辦、智慧燈控,以及移動式儲能系統電源等解決方案滿足市場需求。「今年,我們的經銷商–耀毅企業、永鉅電機與中和碁電–將前進2025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展示自動化、綠能科技與其他智慧解決方案,協助更多企業智贏未來。」

除透過參展等方式讓全球客戶了解明緯企業與經銷夥伴可以提供智慧解決方案,明緯企業亦積極透過線上展覽館等方式展示以機架式電源(Rack Power)、模組式電源(Modular Power)、系統電源(System Power)三大產品線搭配其他產品,如控制器、智慧管理設備與介面配件等,以「3+N」的概念讓智慧解決方案可以依造客戶需求整合電源模組、控制器、監控與智慧通信等功能。

明緯擁有超過一萬種標準電源機型與全球當地專業技術服務團隊,透過相關技術諮詢服務,可依客戶應用需求提供產品與組合式系統解決方案。

3+N產品涵蓋模組電源、機架式電源、機櫃系統電源等產品,結合數位智能控制器或搭配超過一萬種標準電源機型組合應用,提供多產業應用。

展望未來,明緯企業將持續攜手全球經銷夥伴,以安全可靠、即取即用的高品質電源方案,引領全球標準電源市場潮流,打造共創、共榮、共贏的永續生態系。

了解更多MEAN WELL合作夥伴
立即看線上展覽館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