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二年,大家都在看新力(Sony)要怎麼改革創新,特別是在今年換上英裔美籍的史俊格(Howard Stringer),外界多期待新力會以較開放的態度,與業界策略聯盟,而不是仍以過去封閉式的方式,開發未來產品。然而大家都猜錯了,「這種元件全部外購的組裝產品,絲毫沒有任何(情感),最終就是淘汰的命運。」今年七十一歲,目前擔任新力顧問的金田嘉行(Yoshiyuki Kaneda)對這個惡質現象,毫不留情地提出批評。
在新力工作四十八年,從材料工程師一路做到副社長,並在一九九二年催生出新力震驚全球之Hi8攝錄影機,金田嘉行強調,「封閉式架構的產品,才能夠避免競爭,創造最多的價值。」七月二十八日,金田嘉行來台北參加由資策會舉辦的「產業典範講座」,同時接受(數位時代雙週)獨家專訪,提出他對產業發展的獨特看法。以下是專訪紀要:
Q:可以幫我們解釋什麼是「封閉式」的產品嗎?
A:其實封閉式產品,簡單來說就是從零件的設計與生產,一直到機構件設計與系統組裝,都是採用自己的架構與規格。以我過去開發的Hi8攝錄放影機為例,為了要讓二千個元件擠進狹小的空間裡,必須全新設計所有的元件,從電晶體、控制晶片、印刷電路板到鋰電池,就連原本十六釐米的家用放影帶,必須縮小成八釐米,我們也沒有找廠商合作,一切都是自己來。這就是新力工程師的核心精神,用「生產革新」來創造產品價值,而不是購買現成的元件,組裝過後就賣到市場,這種產品是不會感動消費者的。
不檢現成,堅持創造感動
Q:那你覺得一個產品要怎麼樣才會讓你感動?
A:如果你會對一個商品產生愛不釋手的感覺,那就是感動。如果你都是拿人家做好的元件,你的商品跟人家有什麼不一樣?沒有不一樣,就會被淘汰。
Q:但是現在的產品講求快速上市,封閉式產品的研發費時,似乎已經不合乎時宜?
A:這點我不能否認,所以新力在過去幾年走的有點辛苦。不管是新力或是其他廠商,已經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零組件,但是在不悖離封閉性的原則下,廠商必須要有能力掌握關鍵零組件,就像是我們集中所有資源,與IBM、東芝(Toshiba)共同研發,用在Play Station與PSP的「Cell處理器」,未來這個晶片,我們也會用在數位電視上,我們希望這個產品可以做到人腦運算的等級,做為未來新力再成長的主力武器。
Q:所以這代表廠商必須要有選擇性的封閉嗎?
A:沒錯!一個決策者一定要有能力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要有別的公司在特定領域做得比自己好,那就放開心胸,採購他們的東西,來增加自己的實力。屬於自己核心競爭力的部分,就應該盡全力去發展,做出別人無法超越的優勢,但重點是自己要有能力整合,才有機會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產品。
整合資源,建立獨享城堡
Q:所以新力跟三星(Samsung)合作生產面板,也是用這種方式思考嗎?
A:可以這樣說。大家都知道,面板是競爭非常激烈、價格不斷在下滑的產業。如果你持續不斷地投資,只為了生產一個價格一直往下滑的產品,這樣的投資值得嗎?所以我們選擇與最會生產面板的三星合作,藉由他們量產的能力,我們可以將投資迅速回收;同時,我們也握有開發面板的主導權,就算三星拿我們開發的面板去用,但是他們沒有「Cell處理器」,一樣無法達到新力的水準。這就是我強調的,你要有整合的能力,才可以築出無法讓人超越的堡壘。
Q:可是從蘋果電腦(Apple)生產的iPod來看,蘋果電腦並沒有生產任何一個零組件,是一個完全開放式的商品,但依舊在市場上熱賣,這該怎麼解釋?
A:蘋果電腦的iPod確實是一個完全開放性的產品,因為他們自己並沒有生產任何一個元件,都是採購人家的產品,再交由人家組裝。但是如果放大到Business Model(經營模式)來看,iPod的音樂下載與檔案格式又是全然封閉的環境,沒有其他MP3播放機可以與它相容,蘋果的工程師運用軟體的力量,建立自己的城堡,而不像是其他廠商習慣以硬體打造自己的城牆。
找對的伙伴,做長期抗戰
Q:那該怎麼打造自己的城牆?
A:首先,你一定要知道為什麼設計這款商品、以及消費者會是誰,這樣你才知道如何感動他們。確定目標之後,就要分析這個商品需要由哪些元件構成,你自己一定要利用工業工程(IE)的技術,掌握高附加價值的元件,這樣才能保持競爭力,其他不能做到的元件,就去找協力廠商配合。最後,就是利用自己研發的軟體,將這些元件組合起來,變成自己獨一無二的產品。
Q:這個工程感覺相當浩大?
A:一個產品要長久獲利,這是不能少的工作。我要提醒決策者,一定要有「桃栗三年、柿八年」的精神,從栽種到成熟,各需要三年與八年的時間,如果身處的產業不能等這麼久,那就像新力一樣,找個可靠的夥伴,讓你只種兩年,就可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