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現場] 來看機器手臂煮咖啡!中國創客實驗室 BUBBLE LAB 打造屬於硬體新創的創客空間
[上海現場] 來看機器手臂煮咖啡!中國創客實驗室 BUBBLE LAB 打造屬於硬體新創的創客空間
2016.05.13 | 科技

來到亞洲消費電子展 CES Asia 2016 在上海的展區,不意外的舉目所及都是各種 IoT 裝置、智能家居、無人機、VR、機器人。但走到第一展區中間,有一個參展攤位風格卻非常不一樣:右側是一隻在大型平台上的機器人手臂,正在以精準的動作沖泡咖啡。後方不遠處則有一個可以自動設定出水溫度和其他需求的「智慧水龍頭」。正前方則有四、五台 3D 列印機正在打印機器人零件,左方則是一個約莫 20 公分高的小型機器人展示台和組裝區。

CES Asia 2016, BUBBLE LAB
CES Asia 2016, BUBBLE LAB
CES Asia 2016, BUBBLE LAB
(圖說:BUBBLE LAB 在今年 CES Asia 的攤位,充滿活潑的創客氣氛。照片來源:許文貞攝影。)

這是「BUBBLE LAB」的攤位,一家在網路上還找不到太多資訊的創客實驗室,主要在做機器人應用開發,同時正在籌備設立咖啡館「Dotcom Coffee」,同屬於「Dotcom 古點投資公司」,另外也代理一間中日合資公司「PLENGoer」的 3D 列印開源機器人產品。

三個原本在科技公司工作的年輕人想要創業,發現「咖啡」是現在中國的共同語言,卻又不想要只開一家一般的咖啡店。於是結合設計和工業級製造的資源,在 2015 年 5 月成立公司後,11 月成立機器人的開發團隊,在短短兩、三個月內就開發出可以設定溫度水量等需求的「智慧水龍頭」,和一台能複製咖啡師動作的機器手臂。Dotcom Coffee 也即將在北京中關村附近開業。

CES Asia 2016, BUBBLE LAB
(圖說:機器手臂正在泡咖啡,但或許是為了展示,每次完成四杯咖啡大約要花十分鐘,顯然還不太符合市場需求。照片來源:許文貞攝影。)

當然,擁有這麼多的資源代表背後有天使投資人的支持,資金無虞。目前公司總共有 40 個人,成員來自傳統硬體公司、網路公司和科技媒體等。機器人研發部門有十人,除了繼續以「機器人手臂泡咖啡」的概念來開發實際能在店面使用的設備之外,BUBBLE LAB 也將對外開放他們擁有的工業級製造和加工設備的資源,讓其他創客也能使用。

用機器人複製咖啡師的巔峰狀態

先來看一段《數位時代》記者在 CES Asia 現場錄製機器手臂泡咖啡的影片。

「手沖咖啡的品質很依賴咖啡師,即使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咖啡師,沖了一百杯咖啡,每一杯的味道可能都會有細微的差別。」劉鵬宇解釋,團隊於是用高速攝影機記錄下咖啡師的動作,再進行分析,輸入到機器人手臂裡,這樣機器人每一次沖咖啡的動作,都會複製出咖啡師最好的狀態。

雖然速度稍嫌緩慢,但精準的沖泡動作,包含之後的清潔打掃,只要將設定動作的程式輸入之後就能實現,吸引了觀展人潮的注意。但這台炫目的機器手臂卻不是 BUBBLE LAB 的重點。

「機器人雖然看起來很聰明,但其實很笨的,都是程式設定好的動作。」BUBBLE LAB 最初的創辦人之一、也是營運長兼產品經理的劉鵬宇解釋,現在做機器人的公司很多,卻多半是想做能跟人說話、互動的人型機器人,他們想做真正有用的東西。「BUBBLE LAB 要用工業級機器人的思路去做消費領域的事。」

打造擁有工業級製造資源的創客空間

簡單來說,Dotcom 不只是要開一家咖啡廳,還要成為很多新產品的體驗場所,第一步就是 BUBBLE LAB 針對咖啡場域設計出來的裝置。「這個機器手臂只是概念,未來會以此再設計出更符合使用需求的咖啡機器人。」BUBBLE LAB 執行長姜迅表示。

除此之外,BUBBLE LAB 也將採購大型的工業型製造機具,開放給其他創客使用。「其他的創客空間,多半都只是提供桌椅、咖啡和網路。我們更想幫助其他硬體新創公司,因為硬體新創設計好樣品,到真正製造出來,過程非常漫長。」劉鵬宇說,「市場上有這個需求,有很多硬體新創公司都是卡在這個階段,產品出不來。」

CES Asia 2016, BUBBLE LAB
(圖說:BUBBLE LAB 營運長兼產品經理劉鵬宇。照片來源:許文貞攝影。)

劉鵬宇說,BUBBLE LAB 擁有整套工業及最先進的設備,例如有能使用金屬材料的 3D 列印機。除了提供器材的資源,BUBBLE LAB 也可以提供硬體新創團隊在製造技術上的幫助。

雖然 Dotcom Coffee 還未開幕,但看準硬體新創對於工業級製造資源的需求,加上正流行的咖啡館創業,BUBBLE LAB 在今年上海 CES Asia 的展示,或許能為同樣在製造過程卡關的其他硬體新創們帶來新的機會。

延伸閱讀:
[上海現場]【圖輯】亞洲消費性電子展CES Asia 2016
[上海現場] 中國最大手機商華為對未來科技的想像:2040 年,人類將透過科技達到永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