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關心最近的科技大新聞,肯定不會錯過 Google I/O 大會,Google 發佈了一系列讓人目眩神迷的新軟體和硬體,其中之一就是瞄準物聯網智慧家庭核心的智慧語音助理 Wifi 喇叭 Google Home,這個裝置明顯是朝著 Amazon Echo 的 Alexa 而來,其實只要簡單看兩者的推廣影片就知道功能有多像。(連廣告調性都幾乎一樣)
當然,兩者雖然在一般的使用上功能類似,但事實上內涵其實是非常不同的,Google Home 能夠深度整合 Google 所提供的各項服務,他能夠了解你搜索 Google 的習慣,知道你 Google Calendar 的行程、收到了哪些 Gmail 的信件、Youtube 影音的偏好、在 Google Drive 裡的所有檔案等,Google Home 能隨著你使用它的時間越長、次數越多而越了解你,作為智慧語音助手他能更客製化你的需求,因為背後支援的是龐大的 Google 搜索資料庫和多元的服務。而 Amazon Echo 在回答問題上所能做到的事就沒有 Google 那麼無遠弗屆。
延伸閱讀:你的家庭小精靈: Amazon Echo
設計上來看,Google Home 應該是大勝無疑,Amazon 的硬體產品向來都是走 CP 值最高路線,Amazon Echo 這支大黑棒要跟這個具有設計感可換殼的 Google Home 喇叭比很明顯是輸了,不過因為 Google Home 的售價未揭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外型做大黑棒的成本肯定是低得多,最後會很可能會反映在售價上,雖然這兩家公司都不以硬體賺錢為目標。
Google 雖然一直以來都走在科技的前沿,提出了很多讓人神往的概念產品,但在實際產品銷售和發展的戰績卻不是那麼好看,無疾而終的 project 非常多,Google Glass 是最廣為人知的失敗之作,概念階段引發眾人追捧,但真正在開發及產品化時發現了市場化的困難,無論引發的是售價過高的質疑或是隱私問題,當然還有使用者習慣與純粹美感缺失。而近期更有問題的則是。原本應該要擔當Google智慧家庭核心的智慧控溫器 Nest 卡關(不管是人事混亂或是產品進度落後),已經許久沒有創新之作,讓 Google 再推出另一個 Google Home 取代 Nest 成為新的智慧家庭核心產品。
目前 Google 自家硬體裝置只有 Chromecast 真正意義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Google Home 命運幾何實難預料。
相對來說,Amazon 佔了一個非常好的戰略位置,首先擁有電商出海口,對於幫助他的產品推廣十分有效,Amazon Echo 已經至少有三百萬台銷售,而且因為多數人會綁定付費帳號或信用卡在 Amazon 上,這讓Amazon對於推廣銷售產品和服務非常有利。因為先發的優勢,多數第三方服務商直接挑大的、已經在市場上販售的合作,目前已經有 Ford、Uber、達美樂、Fitbit 等大廠支援 Alexa。更絕的可能是, Amazon 為了保護自家的產品而拒絕讓 Google Home 在 Amazon 上架,失去線上第一大電商通路對 Google Home 要成為大眾商品絕對會是個重傷害。
盈利模式的差異也將造就未來發展的巨大差異,Google 的所有裝置和服務都是為了廣告而來,而亞馬遜則是一切導向直接賣你商品(各種引誘你加入 Prime 的加值服務就是要把你綁在 Amazon 買東西),這巨大的差別也引發很多消費者對 Google 有很大的隱私疑慮,因為 Google 想要知道你的一切(Amazon雖然也是在搜集消費者的資訊,但是範圍相對沒這麼廣),這也是 Nest Cam 之前想要推廣智能監控時,衛報的報導就在強調這 24 小時的監控與分析,會造成各種資安與隱私疑慮。
雖然 Google Home 在實際的功能和使用上可能會甩 Amazon Echo 很多條街,但是他的聰明以及善解人意背後就是龐大的資訊搜集分析,犧牲的是使用者的隱私,他的最強的優勢也成為最大的軟肋,更現實的是,要怎麼樣像 Amazon 一樣用大家相對可接受的價格大量銷售成為一般家庭真正使用的智慧家電,其實在越多人買 Amazon Echo 之後會更降低他們買功能類似的 Google Home 的誘因,更別說 Google Home 在價格和通路上都很可能會吃大虧。
總的分析下來,Google 很可能會面臨到非常多真正產品市場化後的問題,但我們現在看到的也僅是 Demo,連價格和販售日期以及真正使用者產品試用心得都沒有,或許在 Google 真正進一步發布更詳細的產品資訊之後,我們才能更有把握的判斷這個 Google 最新力作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