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台灣新創MimiCam被中國亞洲創新集團全資收購,要把1千位「網紅」帶到中國
獨家!台灣新創MimiCam被中國亞洲創新集團全資收購,要把1千位「網紅」帶到中國
2016.06.03 | 創業

直播正夯!擎天創意科技轉投資公司行動直播平台MimiCam,確定被專攻00後(2000年至2009年出生的年輕人)遊戲社交的亞洲創新集團(Asia Innovations Group)全資收購,擎天創意科技董事長葉冠義決定帶著MimiCam加入亞創集團,成為亞創集團台灣執行長,擎天創意科技原有的營運則維持不變。這將是繼電話邦收購WhatsTheNumber後,又中國公司收購台灣新創的例子。

擎天創意科技董事長、MimiCam創辦人葉冠義在2005年進入中國創辦擎天聯合從事電信加值服務,成為台灣最早取得大陸全網SP證照的公司,又在2010取得中國文化部核發的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是少數熟悉中國市場的台灣創業者。

台灣第一個素人直播平台

2014年推出台灣第一個素人直播平台MimiCam,希望帶動粉絲經濟,讓素人表演也能得到足夠的收入,隨後到上海發展,目前台灣iOS及Android下載數約為1百萬。然而,在台灣的直播主即使同時線上有數千個用戶,也很難跟中國動輒數萬、數十萬的直播主相比,甚至有單一平台數千萬會員的景況。

葉冠義認為,過去台灣音樂、影視在華人市場占有主流地位,如果中國的網路紅人(簡稱網紅)例如Papi醬和Miss可以有上億人民幣的價值,他說,「台灣直播主的談吐和外貌都不遜色,不是只有蔡康永、小S這樣的一線藝人能在中國走紅,手機直播就是台灣直播主最好的機會。」

MimiCam
(圖說:MimiCam創辦人葉冠義(後右2)、亞創集團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歐陽雲(後右3)與MimiCam部分團隊合照。圖片來源:MimiCam提供。)

決定加入亞創集團,攻亞洲泛娛樂社交市場

葉冠義在2016年初認識了亞創集團的兩位創辦人田行智和歐陽雲。田行智曾任Zynga中國總經理,歐陽雲曾任Groupon中國總經理。亞創集團持續布局中國、東南亞和中東市場,旗下的碰碰是鎖定中國95後年輕人的社交App,此外,亞創集團的Facebook社交遊戲在台灣和東南亞的表現也不錯。亞創集團想做亞洲的社交與泛娱樂集團,而MimiCam有實戰經驗和有用戶基礎,雙方理念一拍即合,葉冠義便決定加入亞創集團。

亞創集團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田行智說,「MimiCam和亞創集團的結合,除了代表全民直播時代的強強聯手,也代表互聯網的發展更加開放,因為大陸和台灣的區域成功者們,可以走出家門,利用技術和資源的互補,共同拓展國際市場。」

亞創集團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歐陽雲指出,未來希望用技術和資金與台灣社交、遊戲、泛娛樂相關的網路業者進行資本合作,幫台灣打開國際市場大門,建造泛娛樂的互聯網業務集團!

除了MimiCam,亞創集團在2016年第二季已經併購娛樂經紀公司、明星粉絲社群和面向中東的中重度遊戲開發商。透過對MimiCam的收購,亞創集團正式跨出中國海外,未來還會在日本、越南和東南亞其他地區加快業務整合的步伐。

被中國公司收購,擔不擔心呢?葉冠義說,「我已經跟中國公司交往很久了,而且兩位創辦人都是外商出身,現在要打團體仗!」

2016年兩大策略

加入亞創集團的MimiCam今年有兩大策略,從五月開始啟動,第一,把手機直播推展到中國、日本和東南亞市場,東南亞則以越南和泰國為主,葉冠義和台灣團隊負責台灣及日本市場。

第二,耗資千萬成立培訓藝人、網紅、主播的網紅培訓基地「HW好玩學院」,打算一年內要培訓5百至1千位網紅,推到中國市場。亞創集團計畫針依直播主的不同特色來培訓,建立微博、微信上的粉絲群,並在各大影音平台上推廣直播主的知名度及點擊數。

延伸閱讀:[Meet創業之星] 帶著走的直播社群平台:擎天創意「MimiCam」
除了MeerKat ! 你應該要知道的台灣直播業5大關鍵
中國直播行業如此火熱,誰最有機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關鍵字: #併購 #直播 #KOL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