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S Show創業競賽,台灣新創團隊Addweup、SkyREC、iBeengo拿下評審獎
IDEAS Show創業競賽,台灣新創團隊Addweup、SkyREC、iBeengo拿下評審獎
2016.07.20 | 創業

資策會創研所全球新創發表競賽IDEAS Show,20日開展,今年首度與APEC合作舉辦,兩大創業競賽合成同一個創業活動「IDEAS Show@APEC」,總共有32組新創團隊一同較勁,包括資策會育成計畫蝴蝶之星的10個新創團隊、11組來自印度、韓國、以色列、新加坡、越南、日本等九國國際新創公司。最後由兩個台灣新創Addweup、SkyREC及三個國際新創Inteliclinic、iBeengo Asia Limited和Simgo拿下2016 IDEAS Show@APEC評審獎。

由於APEC與IDEAS Show合辦,今年比賽全程使用6分鐘英文簡報,對台灣新創團隊是極大的挑戰。KKFund創辦人徐冠華是評審之一,提到今年台灣新創團隊的表現,徐冠華說,「台灣團隊的技術能力一向很好,但弱點是講不出、想不出商業模式,也很難清楚表達自己的市場定位。今年團隊的商業模式愈趨完整、成熟,甚至可以秀出實際的數據,代表台灣新創團隊的確有進步。」

此外,過去台灣新創團隊在以英文為主的國際舞台上簡報的能力比較弱,徐冠華指出,這一年到國外參加比賽的經驗多,所以上台簡報的方式也有進步。

Addweup(台灣新創,報導

為了解決旅客在旅行結束時手上花不完的外幣零錢,Addweup在機場離境大廳設立Kiosk機台,旅客只要把剩餘外幣紙鈔及零錢投入機器裡,依照操作說明就可以把這筆錢存入線上錢包,像是PayPal、Line Pay、微信支付,或是可直接捐贈給指定的社會企業和慈善機構。Addweup將收取10%的手續費。希望年底前在香港如台灣機場建置ADD WEUP系統,2020年則擴張至全台機場。

Addweup

SkyREC(台灣新創,報導

SkyREC今年在東京的Slush Asia打敗59個新創團隊之後,勢如破竹,這次拿下2016IDEAS Show@APEC評審獎也不令人意外。用雲端人流影像監測技術,結合影像分析技術,幫助實體店家追蹤消費者消費的痕跡,還提供Wifi分析,透過進店消費者的手機訊號,可以偵測出某個消費者是不是常客、多久來一次、一次消費的時間多久。

SkyRec可以協助店家找出最受歡迎的商品位置、最常被觸摸的商品,提供商業智慧分析系統,提升購物體驗和店內行銷的成效,跟店家收取月費。店家在優化之後,店舖的收入增加18%,從去年12月上線到現在,四個月已經有400個零售店使用這個系統。SkyREC聚焦在亞洲和中東市場。

延伸閱讀:Slush Asia創業競賽,台灣新創SkyREC拿下冠軍

SkyREC

Inteliclinic(美國新創)

研發一款「Neuroon」的穿戴式面罩,結合腦電波和脈衝測量技術,團隊宣稱這是第一個可分析人類睡眠的裝置,可以對抗失眠和時差的療法,改善睡眠品質。2014年曾在Kicktarter上募資43萬美元,預計今年將有3億美元收入。

Inteliclinic

iBeengo Asia Limited(加拿大新創,報導

嚴格說起來,這也是台灣新創團隊,因為創辦人來自台灣。iBeengo在2014年推出DingTaxi線上包車平台,已擴張全球23個國家。又在2015年推出智慧接駁車門到門機場接送服務「AirPoPo」。

與租賃車業者合作,根據使用者的接送位置、時間媒合乘車,省下出國旅客75%成本及33%時間。由於是共乘模式,所以乘客單趟固定只要付250到300元,又可以在離家100公尺的地點上車。AirPoPo上線45天光是在Android系統就有8千下載量,已完成1千個訂單,平均每天有100人下訂單,已跟25個旅館業者合作。

iBeengo

Simgo(以色列、新加坡新創)

Simgo推出虛擬SIM卡管理平台,把SIM卡放置在雲端,消除SIM卡的實體限制,可以整合不同的連網裝置,像是相機、穿戴式裝置、車子等等。團隊預計在今年12月可以有1千萬美元收入,預計募資Pre A輪2500萬美元。

Simgo

企業特別獎如下:

愛特眾創特別獎(六個月免費愛特加速器服務):台灣新創叡藝設計Pare-Care

B Dash Ventures特別獎(門票兩名、決賽門票):以色列、新加坡新創Simgo

Gandi特別獎(七萬元台幣):日本新創Qurate

Plug and Play特別獎:台灣新創Fugle

微軟特別獎(BizSpark Plus服務):Fugle

圖片來源:資策會提供。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