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用手機:一個重度網路成癮者找回自我的實驗
三天不用手機:一個重度網路成癮者找回自我的實驗

本文摘自《成年禮:給不再是孩子,卻還不是大人的你》。

任何事情都不應矯枉過正,若不適合自己,記得要把自己拉回來。

當你醒來,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情是做什麼?我不是起床盥洗,而是伸手拿起手機。身為重度網路上癮者,這是明知不好卻戒不掉的習慣。

我一個人住,身份是臉書粉絲團經營者,個人臉書粉絲團有七十萬個讚,Instagram有超過六萬五千人追蹤,每天平均發文二到三則,手機總是一整天拿在手上,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更新自己的臉書動態,其它時間看看別人發布的內容、看看新聞,即使不感興趣,也還是習慣性的滑一滑。

可是,這些事情沒那麼重要,講白了,不做也沒有關係。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卻占據了生活中的絕大部分。

以前總覺得萬事都要發臉書,看到自己的生活被按讚、被分享,有人來留言,就會很有成就感,又或者幫別人按按讚、留個言,傳張貼圖都可以表示自己的存在,參與好友的喜怒哀樂。只是現在臉書好友太過氾濫,很多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而加的人也在其中。於是,自己的一言一行被放大檢視,發文不再隨心所欲,也越來越容易冒出閒言閒語。

按讚數_likes_IMG_4598.JPG
圖/ 數位時代

前陣子看了一部電影,男主角是個平凡的中年男子,遭遇公司突然倒閉頓失所有,找不到人生方向的他因為一張照片展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從紐約飛到冰島,上山下海甚至一度還遇到火山爆發,最終這段旅程幫助他走出迷惘找到自己。

我看完電影心中燃起一股熱血,可惜沒有那樣的經濟條件,我把這個念頭跟朋友分享,順帶抱怨幾句:「好想像電影男主角一樣瀟灑,可惜荷包不爭氣!」

「呃,重點應該是他遠離塵囂,靜下心來找到自己,去哪裡都沒有關係吧。」朋友說。

這句話讓我恍然大悟。確實如此,想要過幾天清閒日子並不一定要飛到冰島。我替自己製定了一個計劃,這個週五到週日的整整三天,我決定拋開手機,沒有WiFi、沒有Facebook、沒有LINE,遠離干擾,體會放空找回自己的感覺。

週四凌晨十一點,我在睡前關閉手機放在床頭。

第一個小時,我心慌意亂根本睡不著,手賤的拿起手機多次又毅然放下,我用理智提醒自己該睡覺了,不能開手機滑臉書,那些資訊都不重要!在床上翻來覆去一個小時之後才逐漸睡去── 覺得被打敗了。

週五早上八點,我睜開眼睛,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想關閉鬧鐘還有看看時間,看到全黑的螢幕,才想起自己的計劃;接下來的三天都要過著沒有手機的放空日子,我起身按下很久沒使用的鬧鐘,心中湧起一股情緒 ──感覺驕傲。

週五上午十點,我踏入辦公室,一旁的同事正坐在椅子上低頭滑手機,她抬頭看了我一眼,疑惑地問:「早安,你今天怎麼看起來特別神清氣爽?」我故作鎮定的回應:「有嗎,跟昨天一樣啊。」嘴巴這麼說,心裡卻暗自竊喜,原來不用手機的效果如此顯著──覺得好心情。

週五下午三點半,我的手好癢!同事剛從日本回來,帶了超可愛的抹茶巧克力當伴手禮,我好想拍照打卡發臉書、Instagram還有Line官方帳號,讓粉絲們看看這個可愛又迷人的小東西。可是,我不行!想要使用手機的慾望高漲,心裡哭喊著《甄嬛傳》之中,皇后娘娘的經典臺詞:「臣妾做不到啊!」── 覺得嚇壞了。

臣妾做不到.png
圖/ 《後宮甄嬛傳》劇照

週五晚上八點,我搭捷運回家,乘客們不管坐著或站著,都在低著頭滑手機,只有少數幾個人,三兩成群聊天說話。我獨自一人站著,心裡胡思亂想,不曉得該做些什麼,突然一個不小心,手上的傘「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所有乘客都抬起頭來看我,我也嚇了一跳 ──覺得尷尬。

週五晚上十一點,手又開始癢了!臉書還好,因為早就排好時程,即使不上線,文章還是可以按時發布,但不能排程的Instagram幾乎已經一天沒有上傳新的語錄、照片,以及新內容!追蹤我的人會不會覺得奇怪,我會不會被遺忘,會不會被退追蹤?擺在床頭的手機彷彿一直在誘惑我將它開啟 ──覺得很有挑戰。

週六一整天沒有安排行程,我先到陽臺澆花,再拿起一本書享受午後的陽光,一轉眼天就黑了,我在家裡悠閒度日完全忘了手機的存在,好像沒有手機也沒有關係──覺得心情放鬆。

週日我約了朋友出門逛街,一起吃飯聊天看電影,入場前朋友很習慣的拿起手機拍照打卡,我也想掏出手機如法炮製,這時才赫然發現,沒有手機的日子已經過了兩天多了,只剩下不到半天的時間,一切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難熬──覺得很棒。

週日深夜,又到了一週最令人沮喪的時刻(週一上班上課),凌晨已過,我完全遺忘手機的存在,直到要設定鬧鐘才想起,是時候該打開手機了,等待開機的瞬間,我回顧這幾天的感受,從感覺被打敗到覺得很棒,沒有手機似乎能讓注意力集中,也能適時的停下腳步與自己對話。

但當我打開手機連上網路,首先看到八十七通未接來電,解鎖後還有超過一千三百五十七則Line的未讀訊息,以及兩百二十七則未讀郵件 ──感覺震驚!

電話幾乎都是老爸老媽打來的,我完全忘了把這個實驗告訴他們,收到許多訊息,「你到底在哪!」、「為什麼找不到人!」、「出什麼事情了!」、「趕快回撥!」、「爸媽都在找你!」那些未讀訊息和E-mail有的是工作,有的是朋友,他們統統找不到人,當天晚上,我整整花了兩、三個小時才把所有事情處理完畢。

這次嘗試過沒有手機的日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能暫時遠離爆炸的資訊,讓自己的心回歸自由。

find yourself_photo-1440317539597-ad354a025165.jpe
圖/ SplitShire

身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透過手機、電影、電視,我們很容易接受到各式各樣的資訊,也容易被不同的觀點所影響。包括這個計劃,也是受到電影的啟發,才開始進行的。

只是任何事情都不應矯枉過正,仔細思考別人說的話,若不適合自己的狀況,就要記得把自己拉回來。就像是關閉手機的確可以讓自己遠離喧囂,獲得內心的平靜,但手機卻是我們與親友聯絡的管道、工作上便利的道具,帶給我們的不全然是負面的影響。所有的工具無分好壞,重點是使用工具的人要將工具導引到正面或負面的方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中華電信前進Meet大南方:以數位生態協創 引領AI時代競爭力
中華電信前進Meet大南方:以數位生態協創 引領AI時代競爭力

在新興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的智慧轉型與產業的持續進化,仰賴跨域協創夥伴的協同合作。作為數位生態協創者的中華電信,近年來積極推動產業合作,並在2025 Meet Greater South亞灣新創大南方主題論壇「南方創新力:亞灣AI半導體經濟論壇」上,展示海地星空網路全面涵蓋、AI資料中心、AI運算與雲端資料庫等,彰顯其在AI時代的核心價值。此外,中華電信也分享了多項AI應用落地實績,示範如何透過Agentic AI的判斷與決策,以及各式客製化的創新流程,為產業注入新動能。

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副總經理梁冠雄表示,公司自1996年民營化以來,持續深耕電信本業並大力拓展數位整合服務,如今已躍居台灣市值前十大公司。近年來更瞄準AI趨勢,積極與生態夥伴、垂直應用方案業者跨域合作,一路由電信服務提供者(CSP)、數位服務提供者(DSP)、數位服務賦能者(DSE)走向數位生態協創者(DEC)。透過不斷的業務轉型,中華電信展現了身為電信業者在數位時代的新價值,同時協助企業提升數位韌性與創新競爭力。

為此,中華電信將持續整合以AI為首的七項新興科技,包括智慧物聯網(AIoT)、大數據(BigData)、雲端(Cloud)、資訊安全(Data Security)、邊緣運算(Edge Compute)、5G(fifth Gen)及生成式AI(GenAI),為企業提供從AI基礎建設到創新應用的一站式服務,希望加速賦能百工百業發展AI應用、共同創造更大價值。

中華電信3
圖/ 數位時代

AI關鍵價值1》:海地星空與全光網路,為AI落地應用加速

梁冠雄指出,中華電信透過網路全面涵蓋、AI資料中心(AIDC)與雲平台的AI基礎建設,為企業帶來三大關鍵價值。

首先,中華電信透過「海地星空」網路,打造具高度韌性的連網環境,解決企業通訊中斷的痛點。除了全台第一的固網與行動網路外,中華電信更持續強化海纜建設,近年來投入大量資源發展衛星通訊,已具備低軌、中軌與高軌衛星的完整能量。藉此,無論國內外,中華電信都能透過海纜與衛星等高度韌性網路,為企業提供通訊雙重保障,確保暢通無虞。

同時,為因應AI大量資料傳輸的需求,中華電信亦積極佈局全光網路(All-Photonics Network,APN),2024年與日本NTT合作,以100 Gbps光傳輸頻寬進行跨國資料傳輸測試,資料往返時間僅需約為33.84毫秒,效率遠超過傳統單向傳輸需花費200~500毫秒。梁冠雄表示:「此次測試結果證明,全光網路有機會實現分散式AIDC的創新運作模式。」藉由全光網路超高速、低延遲和低功耗的傳輸特性,讓資料和運算資源可分散兩地,突破地點限制,賦予企業AI策略更高度的彈性。

中華電信4
圖/ 中華電信

AI關鍵價值2》:AI 資料中心升級,打造彈性高效的算力服務

在AI資料中心方面,中華電信已將既有的IDC升級為AIDC,並正式推出「hicloud AI算力雲」GPU雲端租賃服務,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AI算力雲租借服務。

梁冠雄強調,企業只需依照實際使用時間來支付費用,不必投入高額成本去購置硬體,即可滿足在AI高效能運算上的即時需求,大幅提升取得AI運算資源的靈活度與彈性,同時降低研發成本,快速搶佔技術先機。此外,考量到AIDC在耗能與散熱上的挑戰,中華電信亦規劃導入直接液冷與沉浸式等散熱技術,為大規模GPU部署提前做好準備。

AI關鍵價值3》:串聯台灣前四大公雲,提供AI特色服務與可靠雲端環境

中華電信完整布局公雲服務,除自有雲端品牌hicloud,亦是AWS、Azure及GCP三大國際公雲的重要合作夥伴,更自主研發各項雲平台特色服務,例如:雲網安整合的資安防護、CMX專屬電路直連雲端、CMP多雲管理平台及加密分持等,為企業打造更安全、穩定且高效的雲端運行環境。

舉例來說,企業可以透過CMP同時管理兩個以上的雲端環境,或透過加密分持服務,避免資料過度依賴單一雲端而導致的營運風險。梁冠雄說明,加密分持機制將企業的資料備份分切成三份,並分別儲存在不同公有雲上,日後若遇到資料毀損或系統停擺等情況,只要將三份資料集結起來就能恢得運作,達到高可用與高安全的效果。

此外,搭配自主研發的AI Factory平台,讓企業可以低代碼方式,開發AI模型與應用,並執行應用所需算力與雲資源。

中華電信1
圖/ 數位時代

Agentic AI應用》以數位韌性驅動智慧城市、交通與醫療創新

在AI基礎建設外,梁冠雄亦分享中華電信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與智慧醫療的Agentic AI應用實例。

以智慧城市應用為例,中華電信打造的AI淹水預警及輔助決策系統,能根據影像監控自動判斷災害等級,並據此自動進行應對措施決策,例如抽水設備調度、避難指引、淹水示警等。在智慧交通管理上,中華電信結合VLM技術打造的交通壅塞預警及輔助決策系統,不僅能判斷道路壅塞或車站人潮擁擠的程度,還能偵測交通事故,並依事件的嚴重程度及提供決策建議。在智慧醫療領域,中華電信同樣投入大量心力,以AI完善病患從看診前、看診中到看診後的所有流程,不僅提升了醫療效率,也讓醫護人員能更專注於病患照護,真正展現智慧醫療的價值。

梁冠雄強調,未來中華電信將以數位韌性為核心,持續深化AI基礎建設與創新應用的雙軌布局,並期待與更多新創攜手合作,將創意與技術落地,共同打造多元共榮的產業生態系。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