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小編究竟有多強?台灣通路業的社群修羅場!
全聯小編究竟有多強?台灣通路業的社群修羅場!

長期關注社群行銷動態的朋友們,一定有聽過「全聯福利中心小編」的威名。團結一塊肌啤酒節農民曆衛生紙狂到不行的中元企劃⋯皆在社群引起大量討論。相信無論你是關注通路業、還是關注社群行銷的朋友,應該跟我一樣在心中浮現了這個問題:傳說級的全聯小編,究竟有多強?

數位時代

圖說:全聯推出「存好心、備好料、做好事」廣告。圖片來源:截自全聯網站。

站上社群之巔,誰是通路最強小編?

為了知道這個答案,我們利用QSearch比較近一個月(2016/7/1~8/2)7家主要超市、量販與CVS通路(全聯、7-11、全家、萊爾富、家樂福、大潤發、愛買,各自Facebook粉絲專頁的社群聲量 (註1))橫軸為粉絲數、縱軸為發文量、圓圈大小越大則代表互動分數越高 (註2)。

圖說明

圖說:7大通路社群的粉絲數、發文量與互動分數。

從上圖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只依靠自己的粉絲專頁拳拳到肉的對抗,90萬粉絲的全聯,造成的互動雖然可以輾壓其他量販店,甚至險勝了有140萬粉絲的全家,但在小七240萬粉絲的強大社群面前,也只能光榮惜敗。然而全聯依靠強大的內容,以最少的發文數(平均一天僅1.6篇文)取得大量互動,非常值得肯定。相對的,愛買的互動數量則是靠著大量地發文堆積(看看上圖那精美的離群值),平均一天發17.5篇文!⋯堪稱通路業最血汗的小編,請一起為愛買小編默哀5秒鐘。至於大潤發,就算在實體通路的表現有競爭力,但在社群操作上已被對手們甩了好幾個街區。

小編燒腦一頭熱,不如一隻蛋黃哥?

哀傷的是,雖然我非常推崇用心思考切入點的社群內容,但不難發現「抽獎旅鼠型的貼文」仍然在通路型社群造成最多的互動,這也是7-11、全家除了粉絲數多之外,另一個能維持大量互動的原因。七月此7個通路粉絲專頁表現最佳的貼文 (註3),前四名皆是此類型,冠軍是全家在7/6進行的「蛋黃哥大車隊」,共造成個3.7萬個讚、7000多次分享,容我叫蛋黃一聲大哥。

什麼叫「抽獎旅鼠」?全家、7-11不少熱門貼文,其實網友根本不會因為留言或分享抽到任何東西,但因為一開始有人留言,所有人就盲目複製貼上了!⋯簡直是社群的旅鼠效應。然而,我們該思考的是:這樣的旅鼠貼文,真的能增進目標客群對於該通路的品牌好感、促成該通路的業績成長嗎?

圖說明

圖說:2016/7/1~8/2 通路社群的十大熱門貼文。

隱藏的真正力量!全聯做到了什麼?

或許為了「單篇貼文的成效」,我們可以依靠著抽獎活動造成更多的互動。然而,要讓更多消費者記得你的品牌、討論你的品牌,我們必須把「自有社群外的討論聲量」考慮進來,而這也正是全聯強大的原因。沒錯,全聯真正強大的是:它的內容可以走出全聯自己的社群,它的廣告、貼文會在群眾、意見領袖、媒體社群中被分享、被討論。

這影響力有多大,從對超市和量販通路一整年最重要檔期之一的「中元大檔」這一週的數據就能看出來。透過QSearch我們整理出所有討論到「量販/超市通路 + 中元」的粉絲專頁貼文聲量。

圖說明

圖說:超市、量販店中元社群聲量。

全聯中元「為看不見的朋友們,存好心備好料」企劃 ,造成了蘋果日報、東森新聞、PTT八卦粉絲團、Yahoo奇摩新聞⋯甚至意見領袖聶永真的分享,並在不同的社群中造成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這一週內,全聯自身跟中元相關的發文不過才5篇,最後卻造成額外216篇的相關討論!無論全聯是否主動布局這些媒體曝光,全聯的內容的確引起廣大迴響。這些在外部社群造成的聲量總合,遠超過全聯粉絲專頁本身的力量。

有些產業或品牌非常適合這樣有「大局觀」的社群操作:聲量不見得一定要完全發生在自己的社群,而是思考怎麼讓自己在整個社群大環境中造成最大聲量。這些擴散都能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對品牌的強烈印象,價值最終還是會回到品牌本身。

圖說明

圖說:全聯社群近三波操作皆有被新聞媒體擴散。

最會搞鬼!全聯中元企劃襲捲江湖的秘密?

從7/29全聯上中元「看不見的朋友」影片,到8/1 公開了延續上支影片的RIP互動式網頁,這一氣呵成的操作,絕對不是「我拍了電視廣告,然後把它放到網路上」這樣的落伍觀念。

全聯與操刀的奧美團隊打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支作品,將會透過社群以規劃好的方式引爆」。那麼,關鍵是什麼?

你必須融入社群、瞭解社群,針對社群上的目標客群「打造內容」。

而不是將線下的行銷手法、或其他平台的素材,原封不動搬移到社群上。品牌在操作社群時最容易犯下的錯誤就是:只考慮到「我想要跟目標客群講什麼訊息」,而沒有考慮「目標客群在社群上尋求什麼樣貌的資訊」。全聯在內容切入點的規劃、內容素材的準備、小編與網友們互動的細膩度,展現了「讓社群成為品牌重要火力輸出」的覺悟。而你的品牌呢?是否已經有針對社群打造內容了呢?

雖然落落長,但通路的故事可是說不完的...

各大連鎖通路雖然絕大多數已開始經營自己的電商,但實際業績仍然是以實體店面為大宗。「線上社群」的經營或許目前不見得能驗證對於業績的貢獻,但用心經營社群對品牌絕對是加分、加分、加加分。以上簡單的分析跟大家分享,但這並不能代表我們已經看透了臺灣通路社群的全貌,還有更多切入角度和值得討論的主題等我們去思考。而且可別忘了,臺灣通路的社群還有屈臣氏、康是美⋯等隱藏魔王呢!饒了我吧,下次有機會再跟各位分享。

備註:
註1、可惜的是,好市多在臺灣尚未有官方粉絲專頁,不然分析通路肯定不能錯過好市多這一方之霸。
註2、「互動分數」則是QSearch根據讚、留言、分享等互動指標加權計算後得出。
註3、「熱門貼文」是利用QSearch列出互動分數的前十名。

全聯福利中心
7-ELEVEN
全家FamilyMart
萊爾富超商Hi-Life
家樂福 Carrefour Taiwan
大潤發 RT-Mart
愛買a.mart

本文授權轉載自陳思傑臉書網誌。作者簡介:陳思傑 (Szu-Chieh Jesse Chen),現為 臺灣吧 - Taiwan Bar行銷總監、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執行長、客家小吵 Hakka Fighter創作者。特別感謝QSearch (App)全力支援並給予諸多建議!

延伸閱讀:全聯廣告創意推手龔大中:要有好創意,得先有嚴謹的邏輯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800至1000字,兩天內會回覆是否採用,文章會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關鍵字: #社群行銷 #全聯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