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一百強」中的企業各有不同的發展環境階段,所以很難用普遍標準來解釋它們的成長戰略,像電信公司,主要是由國有事業單位主管,就算海外上市也只是融資性質,但是像上海「盛大」這樣的公司,就是百分之百完全市場導向。如果真要總結目前勝出的中國科技產業,可以說它們大都具有「反應快速、動員能力強大」的特質。
鎖定短期目標,逐漸超前
之所以反應快速,因為大環境實在變動太快。中國雖然在全球經濟中崛起,但是到底占有什麼定位,卻還在摸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科技公司很難去定什麼長期的戰略,只能鎖住一個目標,加強反應。這就像三十位選手參加奧運長跑一樣,領先的一小群帶頭選手,可以定出自己的戰略,前幾圈要用多少速度、第幾圈要開始衝剌,但是中國的高科技公司不能想自己如何領先,重點是尋找不同階段要盯住的目標,伺機而動,這是中國科技公司目前力爭上游的現況。
雖然無法定出長期的戰略,但是中國科技公司的競爭力,已經比許多國營企業強了許多。我實際接觸中國高新產業的公司幹部,知道他們現在一有事情,就馬上聚集在一起開會,幾乎每天晚上都在公司開會,就是為了應付和解決各種問題。這在國營企業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現在公司幾名老總每天都開會到深更半夜,他們戲稱這是「夜總會」,但是我相信這種「夜總會」正是中國科技企業加強應變、由弱轉強的關鍵之一。
市場反應快速,才能生存
另外,我也比較願意推薦榜單上有能力拿下國外訂單的企業,像是中興、冠捷、華為等等,排名雖然不高,但是它們都是可以經得起國際標準檢驗的企業,這比較讓人服氣,因為它們已懂得利用中國本身成本優勢,來形成全球戰略,甚至華為現在也投入很多的研發資源,這才是科技公司的正途。
事實上,中國科技公司的現況是相當艱難的。就拿做「軟體」的公司來說好了,由於整個製造業生產環境的不規範,也讓他們的一些整合軟體無法發展。這種情況其實普遍存在於各產業,市場的不規範,加上政府制定產業政策能力的不夠細膩,讓企業家很難用正規管道發展,更不用說發展成長策略了。因為策略一改,組織也要改,中國科技界一些有國營企業色彩的公司,根本經不起這樣的變動,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未來幾年內,反應愈快、動員能力愈強的企業,會漸漸地從市場上開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