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LINE奠定霸主地位,陶韻智轉戰直播能再創高峰嗎?
曾為LINE奠定霸主地位,陶韻智轉戰直播能再創高峰嗎?
2016.09.08 | 創業

曾經,他從零開始,以後進者之姿,一路擊退Whatsapp等勁敵,為LINE在台灣做到1700萬用戶數,成為通訊軟體市場上的領導者。但在LINE風光上市的這一年,他卻選擇向這個一手孵育長大的寶貝說再見。8月31日,陶韻智正式揮別了LINE台灣,9月1日起,他將再一次,從零開始。

陶韻智-20160905-郭涵羚攝_8909-1.jpg
陶韻智離開一手建立的LINE台灣,轉戰新創直播平台MEME
圖/ 郭涵羚攝影

約訪陶韻智的這一天,目的地不再是熟悉的內湖,自然也看不到那個四公尺高的熊大,取而代之的是信義區一棟尋常辦公大樓商務中心裡,一間裝不下10人的陽春辦公室。剛從北京Long stay一個月回來的陶韻智,拿出一張藍白色調的新名片,上面還印著幾隻不同表情的可愛小貓圖樣,和四個小卻醒目的英文字「MEME」。

陶韻智名片_何佩珊攝
揮別熊大之後,陶韻智的新名片上,印著代表MEME這個直播平台的小貓咪
圖/ 何佩珊

這是陶韻智口中那個,「你說了別人也不知道」的直播App MEME,他的新創業項目。當他在介紹自己的新公司時,語氣裡帶著些許的自嘲口吻,但事實上MEME卻也是被他形容為,「太亮了,好像在我眼前產生一種亮光」這樣一個讓他願意割捨下對LINE五年情感的耀眼團隊。

離開LINE很困難,但MEME亮眼得讓人不願錯過

「其實從LINE離開是很困難的。」陶韻智不想故作瀟灑,畢竟,LINE這個寶貝確實是他一手帶大,和同事間的革命情感更是不在話下,況且,「LINE的條件沒有不好。」他說,LINE所處的產業位置是好的,也早就脫離創業初期那種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進入了穩定成長期。但或許就是因為太過穩定了,他說:「我的創業性格能發揮的已經很有限。」潛藏在血液裡那個冒險犯難的創業DNA不斷催促著他,應該是起身去追求更大挑戰的時候了。

「我想加入一個新團隊,再次打造一個世界級的產品。」過去半年多來,大大小小的企業和團隊,不知曾有多少人提出各種優渥條件向陶韻智招手,卻遲遲無法讓他下定決心,「要跟LINE比真的不容易。」他再次說到,直到後來MEME團隊的出現。

陶韻智
我想加入一個新團隊,再次打造一個世界級的產品

他說,「直播」這個題目其實不是他決定接下這份工作的重點,而是他一直在尋找一個能講網路語言、願意向全世界挑戰、有夢想、有靈魂的團隊。只要符合這樣的條件,他說:「管他什麼題目我都能做,晚來(指比別人晚進入市場)我也可以做!」

尋找一群有「妄想症」的人,一起挑戰世界舞台

「這就是他,他一直喜歡做創新、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曾經和陶韻智在LINE共事多年的戰友林耀民對於陶韻智這次的決定,完全不感意外,甚至現在他自己也離開了LINE,加入MEME,擔起行銷工作。他表示,自己一方面是相信陶韻智對趨勢的判斷,另一方面,身為LINE台灣第六號員工的他,也覺得自己是時候該脫離LINE這個舒適圈,迎向新的挑戰。

而陶韻智打趣形容,現在MEME這群夥伴,不僅懂網路,更重要是,他們都和他一樣,有一定程度的「妄想症」。這裡說的當然不是真正的妄想症,而是他認為要做世界市場,就要有一些旁人看來有如妄想的能力和意願。

只是選擇直播平台作為創業題目,很多人可能還是不免會在心中先畫一個問號。畢竟現在各式各樣的直播平台竄起,卻鮮少有成功的商業模式,更有人認為直播熱潮只不過是一場泡沫。再加上MEME起步的時間又比別人都還要晚,恐怕也更添難度。

經營直播平台難度高,經驗是陶韻智最大武器

不過由陶韻智來做這件事情,在外界看來,似乎讓成功這件事情,多了一分可能性。

時間軸創辦人暨執行長葉建漢就表示,現在去做直播這個題目雖然比較晚了,而且要經營成功的直播平台是蠻難的事,大公司來做都未必有好的成功機率。但他也說:「他們的團隊很優秀,他自己也很有經驗。」

此外,就台灣市場來看,LIVEhouse.in共同創辦人鄭鎧尹觀察,到目前為止,生活類直播平台似乎還沒看到成功的例子,而MEME選擇朝這個方向發展,他也不能斷定會不會成功。但他同樣提到:「Sting(陶韻智的英文名)很早就加入LINE,對海外新創早期發展很有經驗。」

確實,回想當年LINE剛來台灣的時候,同樣也是一個熱門市場上的後進者,雖然兩邊的題目、環境和合作夥伴都不同,狀況卻也是有些類似的。而曾經扎扎實實走過這趟從零到1700萬使用者的旅程,實際見證、參與過這一路走來面對的各種變化與挑戰,陶韻智想來也比其他人都更有心得。

陶韻智自己也說,現在和當年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比當初又更有經驗了。他還記得,LINE剛來台灣時,他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執行200萬~300萬元的網路廣告預算。「當時我傻眼,不知道AdMob是什麼?」他說,光是要搞懂這個介面怎麼下廣告,就花了兩天時間。單單是要怎麼花錢,對他已經是一個大挑戰。但現在就不一樣了,他說:「很多技術和很多知識已經很成熟,現在一樣的單位時間內,可以做更多的事,因為都遇過了。」

他也說,不同於當年離開工作六年的IBM,第一次出來創業時,有一種光環盡失的失落感,現在他雖然褪去了LINE Pay台灣總經理的職銜,過去工作上累積的能力卻半點未減。他一樣懂得如何與人談判、一樣知道如何宏觀全局,「想出怎麼雙贏的解決方案,這種能力只能說比以前更好。」他自信地說。

而外界雖然對經營直播平台這件事存有疑問,陶韻智卻認為,「直播是這個(影音內容)領域最後一個聖杯。」既然現在有資金又有團隊,「有機會我們就來做一做。」他們想要打造的,是一個素人可以發揮才藝的新舞台,是新一代的娛樂。至於進入市場的時間早晚,在他看來也不會是個問題,「因為我們距離完美都還很遠。」他認為,市場上還沒有出現主宰者之前,就是機會。

這一次,不只是台灣,更要走到世界

不論是這次加入MEME,還是五年前加入LINE,一直以來,推動陶韻智往前走的背後還有一個關鍵理由:「可以看到世界因你而不同。」事實上,他也想要鼓勵其他有相同志向的創業者,「創業路上不論壓力或是風險,在這個時代都應該要跟我們常相左右。」因為他認為,愈是直接面對壓力和風險,你的壓力和風險就愈小。

陶韻智
台灣網路創業圈,其實還是要堅持自己想做的,做對社會有貢獻的、對改變世界有幫助的,堅持做下去。

「當世界和用戶都改變了,你卻還在做著和昨天、前天一樣的事,這才是最可怕的。」而要應付這樣的風險,他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就像這次,他選擇了再次投入新創。「如果正好跳到下一波,我被淘汰的機率就很低。」他說:「台灣網路創業圈,其實還是要堅持自己想做的,做對社會有貢獻的、對改變世界有幫助的,堅持做下去。」

很快地,MEME就要在台灣正式上線,但在此之前,一人身兼多職的陶韻智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做。而在訪談結束前,陶韻智也不忘強調,「MEME的出發點是台灣,但不會停在這裡。」從零到1700萬這個台灣市場的挑戰賽,他已經成功跨越了一次,現在,他想要挑戰世界級的上億人市場,他說:「我想從台灣做到全世界!」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