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品牌的本土化行銷術
全球品牌的本土化行銷術
2005.06.15 | 行銷

國際品牌在全球應該是要以同一種方式行銷,還是融入當地的風俗民情,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許多品牌普遍採取的策略,是以全球一致的標誌、品牌名稱以及商標,配合各地實施產品差異化。然而,卻還是有少數全球品牌在世界各地都能相當成功,不管在哪裡都被當作是本土的品牌。

多地化發展到處都吃得開

根據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行銷學教授尼瑞.達瓦(Niraj Dawar)表示,荷蘭電器製造商飛利浦,就是這種在世界各地都能被完全接受的品牌。飛利浦自一八九一年開始生產燈泡和其他電器產品,到了一九二○年代工廠已經擴展到美國、法國、以及比利時。達瓦說:「今天的飛利浦已經不只是個走向國際化的荷蘭品牌,而是一個地方化的品牌,不管是在澳洲、奧地利、加拿大或是印度都會有人這樣告訴你。飛利浦在很多國家已經非常本土化了。」
大部分達成「多地化」(multilocal)的品牌都已經有一段歷史,雖然之間的密切性並不明顯。達瓦解釋,「早在傳播工具發達之前,歐洲的全球或多國化發展就已經開始,各國間的關係因此顯得非常分散,企業便必須讓各地的管理者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因此品牌在推展在地化時,少了中央的全球控制,在接觸當地市場時,也無法利用國際品牌該有的經濟與效益。」 有些美國品牌也達到了多地化的情況。根據奧克拉荷馬州太爾撒大學教授沙伊德.沙米(Saeed Samiee)指出,「就在地化的國際品牌而言,派克筆(Parker)與目前已經消失的勝家(Singer)縫紉機是最好的先例。許多年以來,很多國家都認為這兩個產品是源自當地的品牌,不管是德國人或英國人都這麼認為,只有美國人才會知道真實的情況是如何。」

成功案例一:
勝家縫紉機

勝家縫紉機是個非常有趣的案例。一八五一年成立於美國,一八六○年代擴展到歐洲。剛開始,勝家的海外銷售事宜都是交由代理商在處理,不過在面臨歐洲的經濟國家主義後,他們決定要成立海外的銷售公司及工廠,以面對高關稅壁壘的問題。這些海外公司為勝家帶來了貿易上的優勢,不但以國家公司法建立了合法保護,抵擋來自競爭者的攻擊,也淡化了外商色彩,並減少勝家的稅務負擔。
以勝家決定在普魯士製造縫紉機為例,就是為了應付德國一八九六年與一九○三年的關稅保護政策。到了二十世紀初,德國人已經普遍接受勝家縫紉機,以致於連德國軍隊都向他們購買——這對勝家的德國競爭對手來說可是一大恥辱。稍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飛行員都小心避免轟炸到歐洲各地的勝家工廠,因為他們都以為這些工廠是德國人的。
雖然勝家並未試圖將產品在地化(一台在美國製造的勝家縫紉機,與在其他地方製造的並沒有兩樣),不過在各地進行企業海外拓展時也遇到了許多困難。例如一八八九年,勝家在伊比利亞半島的總代理人就寫到,「我們的發展當然必須與時俱進,但是跟著西班牙這邊的時間,而不是已經超前這裡一個世紀的美國時間。我相信任何打算美國化或是英國化的企圖,都有可能會導致失敗。」
九年後(一八九八年),在美國向西班牙宣戰之後,勝家在西班牙的公司被交代要掛上西班牙的國旗,並且「要在明顯處張貼海報,聲明我們不是美國公司,而是英國人三十年前在西班牙成立的公司。」
在蘇俄勝家也努力地隱藏他們的美國背景,連在拉脫維亞的美國領事都曾經寫到這家公司「如此徹底地在俄國成立……幾乎都可以被視為是俄國企業的一份子。」結果是勝家差點在地化過了頭,以致於在一九一二到一九一三年之間,勝家在美國的競爭者就認為這家縫紉機製造商根本是來自國外的公司。

成功案例二:
麥當勞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多地化的公司都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在當代美國品牌中,能成功遍佈海外並廣受各地歡迎的非麥當勞莫屬。這家美國速食連鎖店在亞洲某些地區已經成了固定地景的一部分,小朋友們甚至可能不知道麥當勞的外國血統。在(東方黃金拱門)一書中,大貫惠美子就提到日本男童子軍在芝加哥看到麥當勞標誌時有多麼的驚訝。
在美國發展十二年後,麥當勞於一九六七年開始向海外擴展,到了一九九六年,連鎖店的分布已經超過二十五個國家。然而不同於勝家與飛利浦,麥當勞是在沒有貿易阻礙、全球傳播變得即時的情況下進行在地化,而且麥當勞的海外分公司也沒有不受中央掌控而獨立作業的情況發生。
雖然麥當勞花了很大的心思依據各地需要而設計菜單(例如在美國提供沙拉、在印度提供羊排堡、在荷蘭提供素食堡、在日本提供照燒堡、在挪威提供鮭魚三明治、在德國提供香腸堡、以及在烏拉圭提供水煮蛋堡),卻絲毫沒有因為行銷當地的特色產品而在各地贏得市場。 就如哈佛的詹姆斯.L.華特森在(東方黃金拱門:麥當勞在東亞)一書中表示,麥當勞在世界各地受到歡迎的秘密武器其實是炸薯條,他寫到,「不管是回教徒、猶太教徒、天主教徒、佛教徒、印度教徒、食素者、共產主義者、英國保守黨員、馬拉松跑者、以及身殘運動員,都是以極度開心的情緒購買薯條。」麥當勞薯條在各國引起迴響的背後,隱含了一個毫不令人驚訝的事實,便是世界各地有超過一億人以上購買馬鈴薯,它成為地球上最好認的食物之一。

成功案例三:
麥肯食品

但是事實上馬鈴薯的故事不只如此。西安大略大學教授達瓦表示,加拿大的麥肯(McCain)食物是麥當勞薯條的最大供應商。同時麥肯的冷藏馬鈴薯也行銷超過一百個國家,在許多有生意往來的國家中達到多地化。麥肯以改變產品稱呼的方式來達到在地化,例如在英國稱為「chips」,並針對各地市場拍攝廣告。
達瓦表示,「在澳洲,人們以為麥肯是澳洲公司;在英國,人們認為麥肯是英國公司;在加拿大,人們則以為麥肯是加拿大公司……麥肯不管在哪個國家與市場中都是個非常本土化的品牌。」一位麥肯發言人以電子信件確認這個觀點。
那薯條跟縫紉機以及電燈泡有什麼關係呢?也許大有關係。哈佛大學教授奧多.李維特(Theodore Levitt)一九八三年在(哈佛商業評論精選)(Th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發表他影響深遠的論文(市場全球化)(The Globlalization of Markets)中提到,現代全球化企業想要獲得成功,必須要將焦點放在符合世界各地消費者需要或偏好的產品,李維特特別舉麥當勞為這樣的成功案例。

找出各地人們的共通需求
創造成功

李維特也指出,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尋找可以減輕負擔的方式,爭取更多的休閒時間,並增加他們的消費能力。毫無疑問的,提供給分秒必爭的忙碌消費者合於標準的低價消費,是麥當勞成功的因素。麥肯的冷凍馬鈴薯也是。如此看來,當這兩家公司開始以合理價格提供消費者節省時間的便利性時,他們成功地達成多地化的途徑,也許就與幾世紀前的飛利浦與勝家沒有多大差異了。

本文授權自Interbrand旗下網站brandchannel.com 。
原文網址:http://www.brandchannel.com/features_effect.asp?pf_id=261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在亞洲創投市場相對低迷的這兩年,投資人出手愈發謹慎,新創募資的門檻明顯墊高,尤其是處於早期階段的新創團隊,要在短時間內說服投資人點頭注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就在這樣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方睿科技卻交出一張令人矚目的成績單。2025年4月成立,同年9月就達成首輪募資新台幣1億元的目標——投資人包含多位上市公司企業主以及家族辦公室,從零到億,方睿科技只用了短短5個月,在資本市場普遍謹慎、投資人出手趨於保守的當下,其募資速度與成績,顯得格外亮眼。

究竟,方睿科技是如何獲得投資人青睞?答案藏在兩個關鍵要素裡:一支讓投資人信任的明星創業團隊,以及一個切中市場痛點、充滿潛力的巨大生態系。

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市場——商用不動產

方睿的創辦成員多為連續創業家,具備扎實的產業經驗與過往成功紀錄,這是建立投資人信任的第一塊基石;但真正讓資本市場眼睛一亮的,是他們選擇切入的賽道——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商用不動產」市場與背後的生態系。

「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需求非常穩健,屬於剛需市場,」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尤其近年來受到台灣戰略地位改變、台商回流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更讓這塊市場需求持續攀升。這個市場卻長期被忽略——多數人只看到住宅不動產的熱絡交易,卻沒注意到商用不動產背後的龐大商機。「過往的技術門檻與商業模式都受到限制,只看交易金額又小於住宅市場,既有業者沒有誘因與資源去整合。」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圖/ 數位時代

從交易金額來看,商用不動產的規模確實只有住宅市場的十分之一,但真正的商機,在交易完成後才正要展開。「我們認為,商用不動產市場不應只有前端的租賃、買賣等交易,還包括交易背後衍生的各種服務需求,」方睿科技營運長陳致瑋解釋,當企業完成辦公空間的租賃或購買後,接下來就會產生一連串的服務需求,像是室內設計規劃、辦公家具採購、保全系統建置、資訊設備安裝等,這些都應被納入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範疇內,過去這類服務缺乏共同的連結中心,而方睿完整的不動產資訊正好能成為整合的核心載體。

深度且完整的資訊整合,成就邁向產業 AI 轉型的關鍵

有了好的賽道,運用紮實技術結合不動產領域專業轉化出的高執行力,更是方睿脫穎而出的關鍵!
得力於跨領域中頂尖的技術與產業人才,在過往30餘年無人成功整合的孤島數據,方睿團隊僅用了短短數月就有階段性成果,並預計在今年度推出全新的商用地產智慧平台。

「正確、深度的資料整合是絕對必要的。新時代的 AI 要具備差異化競爭力,關鍵仍在於是否擁有足夠且深厚的領域數據。前期這些準備,是值得的投資。」方睿科技技術長郭彥良指出。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訊的連結中心。
圖/ 方睿科技

未來方睿將能透過智慧演算法協助企業解讀市場趨勢、預測價格走向與分析潛在風險,並從專業角度揭示過去不易察覺的關聯與洞見,為使用者提供高度精準且正確的答案。無論是企業需求或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得莫大助力。

以數據為基礎,方睿也能進一步開發各種領域內專屬的 AI 工具,包含空間規劃、資訊收集,甚至能自動化產出專業報告書。

擴大徵才,同時培養新時代跨領域人才

隨著 AI 新時代到來,每個人都希望將科技與 AI 應用於自身專業。然而,不動產這樣深度的垂直領域,往往缺乏適合的環境。若沒有真正融合科技思維的團隊與文化,就難以培養具備轉型能力的人才。

身為在 AI 原生時代誕生的企業,相較於近年流行的「AI First」,方睿的企業文化反而是「Think First, AI Second」。執行長吳健宇表示:「我們認為在 AI 時代,最關鍵的是『高認知人才』──能理解技術的可能性與侷限,並融合自身專業,讓 AI 發揮最大效能。」

「我們經歷了許多時代,從數位轉型到 AI 轉型。技術固然是產業升級的關鍵,但產業累積的行業知識與深度智慧也是金礦。我們必須結合兩者,才能開創新時代。」吳健宇強調:「我們希望有更多高認知、願意嘗試並接受新技術的產業人士加入,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 的團隊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的團隊
圖/ 方睿科技

目前,方睿正擴大徵才中。無論是不動產領域的專家,或對 AI 與科技應用懷抱熱情的人才,都誠摯邀請加入團隊,共同打造引領產業轉型的下一個關鍵平台。

方睿科技官網: https://www.funraise.com.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