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翻譯工作者的必備好工具,Termsoup大幅縮短你的翻譯工時
台灣翻譯工作者的必備好工具,Termsoup大幅縮短你的翻譯工時

來自於真實需求的工具,就算不是大眾工具,也一定會是一個好工具。「 Termsoup 」是一個台灣開發者製作的線上「生產譯稿」服務,這個工具的製作源自於開發者的老婆是一位譯者,但常常在翻譯工作時困擾於要打開很多翻譯資料查詢視窗、編輯視窗,切換之間浪費很多工作時間,於是身為開發者的先生,當仁不讓幫老婆製作出一個符合需求的工具!

「 Termsoup 」正是提供了一站式,或者說一頁式的翻譯稿件解決方案,在同一個編輯畫面中,可以進行原文與譯稿的對照、查看知識資料、查詢特殊翻譯、快速插入翻譯,完全不用換頁或換工具,對譯者來說是最舒服的介面。

不只如此,「 Termsoup 」還提供了像是自動拆分翻譯段落、追蹤翻譯進度、自動儲存譯稿等對翻譯工作者來說提升生產力的功能,而且目前看起來可以免費註冊使用,又因為台灣開發者開發,不僅有中文介面,內建資料庫更整合台灣的知識資源,更適合台灣譯者使用。

如果你需要翻譯一些國外文章,或者你是專職的譯者,想要找一款介面舒服、編輯有效率,可以縮短翻譯工時的工具,那麼值得試試看「 Termsoup 」。

另外,我之前在電腦玩物也介紹過一系列進階翻譯的工具,補充給大家參考:

1. 各國語言互譯貼上原文,自動拆句拆段

下面是我自己測試用「 Termsoup 」翻譯一篇英文文章的心得。

首先在新增譯稿的階段,可以選擇各種不同的原文、譯文的語言,然後在下方[輸入原文]處把我的英文文章貼上。

接著進入編輯畫面,會看到「 Termsoup 」將英文原文「拆解」成多個段落卡片、翻譯文句,讓我可以一小段一小段翻,這樣初步使用起來確實比較精準有效率。

2. 「整合」翻譯需要的「跨網站」資源與工具

整個「 Termsoup 」的譯稿編輯畫面中,左方是切開來的翻譯進度段落,中間是原文與譯文對照的編輯畫面,而右方就是各種資料與翻譯的「自動查詢」清單。

只要點擊原文中的某個單字,或是圈選某一段話,右方的[一般查詢]就會顯示相關知識的搜尋結果(例如某個理論或專有名詞的維基百科),而[ Google 翻譯]則會顯示機器翻譯的建議。

「 Termsoup 」目前的知識查詢包含了維基百科,還有台灣國家教育研究院等相關的知識資源,目前專業詞彙傾向於英文、自然科學等領域,未來或許有機會持續擴充。

但更棒的是,這樣的翻譯介面,確實讓我們譯稿時減少切換畫面與工具的次數了。

3. 快速「插入」翻譯查詢結果

在譯稿的編輯過程中,「 Termsoup 」也有一些方便的設計,例如只要點擊右方的翻譯查詢結果,就可以把翻譯後的內容,直接插入譯稿中,不用動手複製貼上。

4. 有效追蹤翻譯進度

另外「 Termsoup 」也貼心提供了追蹤翻譯進度的功能,左方的翻譯卡片可以看到哪些段落完成翻譯了?哪些還沒?

每一段的翻譯可以個別確認「校稿」與「完成」,幫助我們有效追蹤進度,並且避免漏譯某些段落或文句

5. 匯出成 Word 檔案

最後,「 Termsoup 」線上系統每分鐘會自動儲存一次你的譯稿,所以也不用擔心翻譯結果有遺失,而當翻譯完成後,則可以匯出包含原文、譯文,或是單獨只有譯文的 Word 文件檔案。

你在工作上有翻譯文章的需求嗎?或許可以試試看這個提升翻譯工作生產力的「 Termsoup 」。

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 Termsoup 」網站

本文授權轉載自:電腦玩物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台首創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 永豐銀讓GAI真正走進金融交易現場
全台首創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 永豐銀讓GAI真正走進金融交易現場

你還在手寫填單、逐格Key-in資料嗎?在生成式AI浪潮席捲各行各業之際,永豐銀行推出全台首創「說話就能完成交易」的智能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讓繁瑣的填單流程成為過去式,使用者可以透過文字輸入、口說敍述或上傳照片等方式,向AI傳達自身需求,無論哪一種方式,AI都可以即時理解使用者意圖,並根據與使用者的對話內容,自動填寫存款、提款、轉帳、匯款等相關表單,顛覆使用者對金融服務的想像。

生成式AI再進化,開啟AI代理人時代

隨著生成式AI的進步,LLM大型語言模型已具備多輪對話和上下文理解的能力,甚至正邁向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不需要人類涉入的AI代理人(AI Agent)的新階段,這項技術突破讓企業既有服務得以展現全新樣貌。

以國際證券經紀商FBS為例,其推出的FBS AI Assistant服務,跳脫傳統單向建議模式,不直接提供評論或建議,而是讓用戶先選擇一至多項技術指標,再交由生成式AI模型解讀並生成專屬分析與操作建議,打造更具互動性與參與感的使用體驗。

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長張天豪認為,這種以生成式AI為核心的互動式服務模式,將大幅優化客戶的使用體驗,成為金融服務新常態。未來,客戶不必學習如何操作App,也不用記得交易程序,只要用對話、上傳照片或螢幕截圖等自己習慣的方式表達需求,AI就會理解並協助完成後續動作。「未來的金融服務將像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一樣,簡單而自然,」張天豪強調。

永豐銀行
前排由左至右: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長 張天豪、永豐銀行資訊、數位及作業督導張升寶、永豐銀行綜合企劃處處長 王筱嵐 後排由左至右: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專案經理 林維婕、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專案工程師 廖庭暘
圖/ 永豐銀行

從填單到對話,iWish重塑分行服務體驗

瞄準此未來趨勢,永豐銀行進一步盤點金融服務場景,決定從最貼近客戶的分行場域出發,打造互動式服務新體驗。

張天豪說明,臨櫃交易往往需要填寫各式各樣的表單,這些表單格式通常很制式、欄位繁複,對不熟悉流程的客戶而言,常常填到一半才發現格式錯誤、填錯位置,甚至必須整張重來,徒增挫折與作業時間。

「iWish服務的推出,就是為了讓這段流程可以變得更自然、直覺且輕鬆,」永豐銀行資訊、數位及作業督導張升寶說,客戶不再需要手寫填單,只要開口說、輸入文字或是上傳圖片,告訴iWish想要使用哪些金融服務,就可以完成交易,將原本繁瑣、仰賴經驗的填單作業,轉化成只需一句話或一張圖就能搞定,大幅提升臨櫃交易的服務體驗與作業效率。

以轉帳交易為例,客戶可以口說轉帳帳戶及金額,或是上傳網購訂單的轉帳頁面截圖、團媽在Line上提醒轉帳付款的對話截圖等,iWish會從中辨識表單所需資訊並精準填入銀行系統中對應的欄位,待客戶確認資訊無誤之後,系統就會生成一個二維條碼,只要將二維條碼交由臨櫃人員完成最後核對,就能輕鬆完成金融交易。

AI減輕行員負擔,專注更高價值服務

除了顛覆客戶的使用體驗,iWish服務也為內部作業流程帶來優化和改變,「對永豐銀行而言,iWish服務不是引進AI技術的炫技展示,而是與現有服務模式的無縫融合,讓創新落地、貼近人性」,永豐銀行綜合企劃處王筱嵐處長說。

王筱嵐進一步表示,最開始,金融交易需要經歷「客戶填單+櫃員輸入」的雙重程序,不僅耗時,也容易出錯。之後,永豐銀行推出免填單服務,客戶可以口述或將交易資訊抄寫在紙上,交由櫃員輸入至系統中、列印單據,待客戶簽名確認即可完成交易。

永豐銀行
圖/ 永豐銀行

而iWish則是免填單服務的再進化,藉由生成式AI(GAI)的語意理解與圖像辨識能力,取代櫃員的手動輸入作業,不僅提高效率與準確度,也大幅降低櫃員的作業負擔,可以將心力投注在更有價值的服務與溝通上。

GAI不只是客服輔助工具,更是金融轉型的推進引擎

相較於目前金融業的生成式AI應用,多數仍停留在客服階段,iWish是全台首創直接導入金融交易場景的GAI服務,堪稱跨出關鍵一步。

然而,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永豐銀行團隊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壓力最大的,便是如何降低LLM可能出現的「幻覺」與辨識錯誤風險。尤其在金融交易場景中,AI的辨識精準度不僅關係到客戶權益,更直接影響其對金融服務的信任感,必須以更審慎的態度來看待。

為此,永豐銀行從多個面向著手提升模型準確度,包括優化Prompt設計與模型邏輯、與前線單位密切協作,共同討論介面呈現、使用流程與應用情境、在UI/UX介面加入提醒文字與引導機制,避免造成誤解。此外,團隊也分階段進行大規模封閉測試,邀請全行數百位同仁參與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持續微調優化,確保最終推出的服務穩定度。

iWish的智慧來自於訓練與學習,「越用越聰明」的特性需要使用者參與激發

iWish是一款全新上市的智能服務,專為提升臨櫃交易體驗而設計。現階段iWish服務聚焦於台幣存款、提款、轉帳及匯款4大交易類型,並以「分行」為主要場景,未來則計劃將iWish服務擴展至更多金融交易類型,甚至走出分行場景,與iBranch等線上服務結合。

永豐銀行
永豐iWish以「智讀」、「智說」、「智寫」人性化操作,讓金融交易更方便快速
圖/ 永豐銀行

iWish的成功落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宣示意味著,生成式AI正式從客服輔助工具,搖身一變成為可以理解意圖、自然回應、主動引導的智慧助理,讓用戶在熟悉的對話情境中完成交易,實現真正以人為本的金融體驗。而AI模型的成長需要訓練,iWish在初期也需要客戶的參與來變得更聰明,透過接觸到更多元的使用情境,進一步完善服務,讓每一次互動都更懂客戶的需求。

「iWish服務只是第一步,」張升寶認為,這項服務不僅重新定義人與銀行的互動方式,也為生成式AI在金融業的應用看見新的可能。他期許未來能進一步擴大AI Agent應用範圍,讓AI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驅動金融轉型的核心力量。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