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與討論失敗是ok的,因為這就是創業的歷程。」專訪Fab創辦人哥德柏
「承認與討論失敗是ok的,因為這就是創業的歷程。」專訪Fab創辦人哥德柏

現在市面上通訊軟體的功能,都傾向串連使用者生活圈中本來就認識的朋友,現在有一款app的創辦人,想要讓陌生人透過相同話題產生連結。

社群聊天軟體「Pepo」的創辦人Jason Goldberg表示,他想要將大家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連結在一起,將有相同聊天話題的使用者串聯起來。雖然Pepo仍然會提供使用者在既有朋友圈中傳訊息的服務,但這對於剛進入競爭激烈通訊軟體市場的後繼者來說,仍是相當大膽的嘗試。

哥德柏過去也曾經在創業過程中冒過險,失敗的經驗也成為他創業故事的開端,這些經驗將成為哥德柏在2016 Meet Taipei演說著重的主題。今年十月底,當哥德柏與他的團隊要推出Pepo時,透過Skype告訴Meet團隊,他將會在11月17日舉辦的Meet Taipei中發表演說。在哥德柏處理開發者傳來的緊急訊息同時,也一邊向我們透露他演說的重點,同時介紹他的新產品Pepo。

不太美好的那些年

哥德柏曾經因創辦Fab.com——在新創圈歷史中,以瞬間如流星般成功到失敗的設計品電商網站而出名。Fab在2011年上線,銷售上千種私人設計師所設計的平價家居用品,在剛開始的前六個月銷售額達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3億元),隔年銷售額就達1.2億美元(約新台幣38.1億元),並向投資者募集了3.3億美元(約新台幣105億元)的資金。

2013年第三季,Fab面臨資金大失血,當時哥德柏擔任執行長,他告訴董事會,大部分的員工都將失去他們的工作。Fab當時除了收購歐洲的競爭對手,也花費太多資金投注在像是倉庫空間等不易規模化的資產上,同時回購客戶數量也在減少。

最終在2015年,Fab以大約1,500萬美元(約新台幣4.8億元),拋售給專門製作訂製產品的公司PCH。這個履歷上的污點,讓哥德柏為那些面臨公司規模迅速擴張的創業家們提供諮詢。哥德柏告訴我們,「要隨時保持謙虛,別讓自己變成被炒作的對象,要本著自己的初心,保持初心跟大膽冒險一樣的重要。」

哥德柏接著談到,「你需要一定程度的自信與行動力去建立正在擴張的服務,這是一項挑戰,但你不可能魚與熊掌兼得。」期待從Fab上學到的失敗經驗,能在Meet Taipei上讓創業者與投資者引起共鳴。

「我被邀請在Meet Taipei演說的其中一項原因,是因為活動創辦人還有許多我在新創圈認識的人都告訴我,在台灣理解、承認與在失敗中復原的文化還沒有完全被大家接受。」哥德柏這樣告訴我們。

「我因為Fab經歷了一場巨大的挫敗,我想其中一件事是⋯⋯在亞洲的文化中承認失敗,會是ㄧ件相對困難的事情。」讓失敗這件事坦蕩蕩的公開,創業家應該「理解並且公開擁抱它,這麼做之後懼怕就會隨之消退。」新創公司面對失敗過於拘束的態度,在台灣早已不是新鮮事。

音樂串流平台KKBox共同創辦人林冠群,在2014年告訴科技媒體Tech In Asia,(創業)失敗就像對履歷宣判死刑一樣。這樣的說法,與曾經在矽谷廣為流傳的「快速失敗,經常失敗」形成強烈對比,這句話傳遞了風險是成功的主要組成要素,但並不是每個風險都有辦法彰顯出它背後的效果。

Jason Goldberg 3.jpg
Pepo 創辦人 Jason Goldberg
圖/ Jason Goldberg
承認與討論失敗是ok的,因為這就是創業的歷程。

「並不是說我們應該都去慶祝每個失敗,我並不喜歡這種因為失敗就要大肆慶祝的概念。」哥德柏說,「這比較像是:承認與討論失敗是ok的,因為這就是創業的歷程。」

「在新創中的投資者,他們某種程度上似乎比創業家更了解這個道理。」哥德柏補充,「投資新創公司的投資人,他們本來就不會期待每個新創公司都會成功。」

投資者比較傾向大膽下賭注,並承認到不是每個新創都會成功。典型的投資者會期待其中幾個目標新創最後能有不對稱的成功,投資出去的錢最終可以涵蓋整個投資組合。「失敗並不是名聲上的缺陷,只要你保持自身的誠信。」前任Fab的執行長表示。「如果你周圍的人覺得你很誠實,你就是正在學習如何保持謙虛。」他說。「這是我想傳遞的其中ㄧ課。」

哥德柏描繪了典型新創創辦人努力消化競爭過程中的衝動,以及找出成功公式的景象,特別是在自信與謙卑中的平衡。他也告誡,過程中也別忘了持續創造出有用的產品。

「我會這樣說我的願景,新創最後的產品能夠成功,都是因為有團隊的熱情。」 哥德柏表示。「你沒有辦法彌補不成功的產品。」

「所以,我都會跟創辦者強調,在創業早期必須專注在目標上,排除其他干擾的事務,專注於產品。」他這樣建議。

「理想的創辦人就向產品經理,對於使用者經驗,以及科技與理解用戶行為要有熱情。」他說。「大部分新創的成功,都是奠基於創始團隊,亦或不是。」這並不是難理解的部分,而是創辦團隊去執行產品概念的能力。」

哥德柏現在四十幾歲,曾經在白宮的內閣事務辦公室工作過,後來他進入科技領域,在時代華納以及T-Mobile工作。並在2004年,創立了搜尋引擎Jobster。

與PEPO的新開始

哥德柏在推出Pepo的時候,希望能夠秉持上述的那些建議,這些都是他在Fab經驗後下意識的反應。根據Google Play的資料,Pepo下載數目前還只介於5,000至10,000。

哥德柏表示他現在想要「回到最根本,提供給用戶產品。」以及「ㄧ步一步來。」而不是盡可能的快速拓展商業規模。哥德柏自己也投資了Pepo百萬美元,以及一年有80%的時間都待在印度與工程師們建立默契。哥德柏同時也找了很多外部的投資者,其中兩位就是在Fab時期認識的,但他拒絕透露相關細節。

Pepo提供了包括了一對一的聊天,及以使用者所在地點與有興趣的話題為基礎去拓展的群眾聊天的功能。哥德柏也承認,Fab當初應該可以自然沒有束縛的發展,「藉由Pepo,目標是要創造出一個有一定規模,及能夠有效運用遍及全球的服務。」他表示,「專注管理眼前這家公司,而不是你想像中五年後的那家公司。」

哥德柏將擔任2016 Meet Taipei講者,於11月17日以〈連續創業的成功與失敗〉為題發表演講。

本文原文為Taipei event speaker to broach the squeamish topic of startup failure – he should know,作者為Michael Garber,譯者:高敬原。

關鍵字: #新創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