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向「AlphaGo升級版」認輸?神秘棋手Master已獲得連續50場勝利
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向「AlphaGo升級版」認輸?神秘棋手Master已獲得連續50場勝利
2017.01.04 | AI與大數據

還記得2016年3月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以4:1戰胜李世石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圍棋選手柯潔在第二天發的那條微博嗎?

「就算AlphaGo贏了李世石,但它贏不了我。」

雖然我們必須承認柯潔曾以8:2打敗過李世石,但截至昨晚,這個略顯狂妄的言論已經被他自己親手推翻。

在兩連敗後,柯潔再次向Master認輸

1月3日晚間,連續打敗多位世界圍棋冠軍,但「個人資料」卻幾乎為0的神秘棋手Master登錄了騰訊圍棋對弈平台,在先後擊敗兩位韓國名將樸廷桓與元晟溱後,最終與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展開終極之戰。

實際上,早在去年12月30日奕城網的對決中,柯潔已經連輸Master兩局。因此,很多人都在懷疑,這位號稱世界第一的「棋王」是否能夠守住人類棋手最後的尊嚴。

雖然比賽一開局柯潔便步步緊逼,不落下風,但仍然在中後程沒有抵擋住Master令人窒息的攻擊節奏。 178手以後,柯潔承認戰敗,而與此同時,這卻是Master的第50場連續性勝利。

雖然結果的確讓人遺憾,但卻有些在意料之中。畢竟在柯潔之前,包括樸廷桓、陳耀燁、範廷鈺、唐韋星、羋昱廷時越、金志錫、姜東潤在內的多名世界冠軍都接連倒在Master的「槍口」之下。但這也意味著,柯潔的這個「世界第一」在Master面前也顯得微不足道。

早在12月30日連敗兩局後,柯潔徹夜未眠在微博發表感慨:

「人類千年的實戰演練進化,計算機卻告訴我們,人類全都是錯的……」

雖然沒有人知道Master究竟是機器還是人類,但世界名將們卻堅稱這個神秘棋手一定為AlphaGo的升級版,因為沒有人類能夠不眠不休連戰多局,甚至能夠「圍剿」幾乎所有的世界冠軍。

然而,觀戰多日的棋友們早就認定這就是一場人工智能對圍棋圈的全面「圍剿」。實際上,目前留下唯一的懸念反而是另一個問題——Master究竟是換了「頭像」的新AlphaGo,還是另一個橫空出世的人工智慧程序?

人工智慧是助手,不是對手

在AlphaGo的一戰成名後,大部分棋手很難接受「人工智慧可以完勝人類棋手」這個事實。其中就包括年僅20歲的中國圍棋名將柯潔。

除了堅持自己能夠戰勝AlphaGo,「年少輕狂」的柯潔也曾多次表達想與人工智慧來一次終極PK的願望,甚至為了「等待」AlphaGo,拒絕了日本人工智慧程式AI deepzengo的邀戰。

然而,在12月30日敗給Master後,柯潔在31號的微博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我從3月份開始到現在研究了大半年的棋軟,無數次的理論和實踐,就是想知道計算機究竟強在哪裡。人類數千年的實戰演化,電腦卻告訴我們人類全都是錯的。我覺得,甚至沒有一個人沾到圍棋的邊。但我想說,從現在開始,我們棋手將會結合電腦,邁進全新領域達到全新境界。」

8bvmyzbf3vqj23n0.png
柯潔的微博。
圖/ 36 氪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態度十分狂妄的柯潔其實在戰術佈局上極為重視人工智慧,但卻最終不得不承認,在圍棋賽中人腦不敵機腦。

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柯潔在思考棋局過程中的心態也在發生變化,開始將這個「強勁對手」正式視為「助手」,希望利用人工智慧來研究棋譜,拓展新思路,幫自己闖入之前所到達不了的圍棋新境界。

「新風暴來襲」,需要我們用更加包容的方式來看待它,利用它,最終取得上風。

這種思路其實非常正確,因為在與人工智慧的對弈過程中,包括柯潔在內的很多名將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對方使出了很多棋盤上通常行不通的「招數」。就像微博棋友峰_lawyer發出的感慨一樣:

「看了看據說是AlphaGo的Master砍柯潔的棋譜,完全和當初學圍棋時『大伽』的理論不符,很多固有的認為不能下的棋(最明顯的是掛角尖頂後不跳和連續爬二路)照下不誤!圍棋說到底還是以計算為基礎的…以後學圍棋的孩子也不用千里迢迢的跑帝都了,這隻狗就是最好的老師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不僅下圍棋的套路會被人工智慧所改變,或許學習圍棋的途徑也將被顛覆。此外,人工智能在圍棋方面的造詣還是我們通向更多未知世界的一個新入口。

在AlphaGo戰勝李世石後,AlphaGo之父,Google DeepMind創辦人哈薩比斯也曾在Twitter上表示,AlphaGo只是Google登月計劃的第一步:

「除了Google的所有產品將會從哈薩比斯的研究中受益外,它或許將會開啟人工智慧的全新研究方向,幫助我們快速識別出哪些領域具有研究及發展的潛力,而人類的醫療、教育等等產業可能都會因此而受益。」

這不僅僅是Google宏大的願景。包括圍棋界在內,我們應該思考這麼一個問題:如何利用我們發明的人工智慧來幫助人類實現更多目標,「聯手」創造更多的奇蹟?

如果這樣想,你就會發現,被人工智慧戰勝絕對不是一件壞事。

本文授權轉載自:36 氪

關鍵字: #AlphaGo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