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中文網誌年會的會場上,換來一張名為「多背一公斤」的名片,猛一看還以為這是某商品的廣告台詞。原來這是一個專門為幫中國偏遠地區學童尋求協助的一個線上NPO(Non Profit Organization,簡稱NPO,非營利組織)。
外號「安豬」的「多背一公斤」負責人余志海表示,這是一個民間發起的公益旅遊活動,它鼓勵旅遊者在旅途中進行舉手之勞,只要出遊時多背一公斤,把文具或是書籍放進背包裡,就能順道幫助貧困落後地區的孩子。而這個組織的成員幾乎全都是部落客。
事實上,像「多背一公斤」這樣的線上NPO在中國已逐漸形成一股浪潮。目前中國有兩種NPO:一種是由政府支持和控制的NPO,第二種則是由民間自發成立並自主發展的NPO。不過,由於政策不健全,使得許多民間的NPO無法註冊取得合法地位,也阻礙了NPO在中國的發展。在這種時空背景下,加上網路技術的進步,線上的NPO就成為另一條發展途徑。
這也說明了,在一個高度純化部落格空間的中文網誌年會議程上,「NPO,新技術與新思想」名列其中,因為對於「多背一公斤」或是全新公民媒體「Global Voices Online」等其他相似線上非營利組織而言,Web 2.0的新技術對於他們而言,更是迫切與需要。
「因為我們能有今日的發展,可說全都是拜網路所賜,」余志海表示,「多背一公斤」的成員當中,幾乎全都依靠部落格的方式一個拉一個。此外,很多的志願者也都是透過部落格圈內的傳播,而讓「多背一公斤」的知名度更廣。「Global Voices Online」的成員,更是百分之百由資深部落客所主導。
「我們的組織都是隨著部落格的發展而發展,如今當Web 2.0的技術發展不斷突破,網民之間的聯繫更為方便,我們希望能透過這些工具,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所做的事,並加入我們的行列,」Global Voices Online創辦人之一的蕾貝卡(Rebecca MacKinnon)表示,NPO最缺乏的就是資源與技術,而善用網路,像是部落格、RSS等Web 2.0時代才有新技術,都對線上NPO發展有正面的幫助。
因此在年會當中,這些線上NPO不斷探尋部落格圈內最新Web 2.0技術的發展動向,同時也尋求部落客們的共同參與和實質上協助。也由於網路資源豐富,使得NPO的發展漸漸朝向線上化前進。余志海表示,「例如用線上訊息工具來招募志工,不僅大幅減少人力成本開支,同時效果更好。」另一方面,NPO還能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影響力來進行全球行銷,充分發揮世界村的威力。大部份時間都待在美國的蕾貝卡,就是利用網路來與全球的部落客共同運作Global Voices Onine與招募新血,即省時又省力。
長久以來一直關注線上NPO發展的維眾創投副總裁毛向輝表示,他很敬佩這些線上NPO的成員,「我覺得從事NPO的事業,就是一種理念上的進步,許多的內容是可以營利的,但是卻不以營利為目的。」而且他也認為,現在不是單打獨鬥的社會,一定要善用科技,利用網路與策略聯盟的方式,才能共同完成理念。
不過,毛向輝也給這些NPO一個建議,「每個線上NPO都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所在,這跟經營企業是一致的,」他認為,「你要依靠別人之前,也要能夠說服別人。如果沒有存在的價值,又怎麼會有存在的意義。」因此,線上NPO除了在追求網路技術的協助之外,其實也要自我評斷,「有沒有熱情、耐心以及對應的群體是誰,解決了什麼問題等,這樣的線上NPO才值得支持。」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