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網路上買書的時代,實體書店有一種職業叫「選書師」
人人都在網路上買書的時代,實體書店有一種職業叫「選書師」

最近,我在一本名為《東京本屋》的書中看到選書師這個職業。它的「逆潮流」一下子吸引了我。

回想一下,我上次專門去書店,應該還是學生時代,那時,電商平台的圖書種類還沒有現在這麼齊全,為了一本教輔資料,我把學校附近的書店搜羅了一遍。

現在不同:博客來、亞馬遜等線上網站越來越方便、電子書觸手可得,書籍變成快速消耗品,只要點擊購買按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內容供應。

電商平台還會根據我的喜好為我推薦書籍,購買和閱讀行為都會影響它們的呈現方式。亞馬遜的Kindle電子書就會根據零售通路的數據觀察,拓展會員服務(kindle Unlimited)。

我似乎沒有必要去一家實體書店,在漫長的書架中尋找驚喜。也不會跟朋友約在書店見面,那彷彿是上個世紀的社交方式了。

書店的日子並不好過,有數據為證,從2002年至今,全國有至少五成的實體書店倒閉。

 《東京本屋》的作者吉井忍用六年的時間實地觀察並採訪了不同風格的東京書店。著名選書師——幅允孝就是她的訪談對象之一。

一個讓幫你發現未知領域的職業

所謂選書師,(Book Director)就是結合環境選擇書籍並進行擺放,這個職業名稱是幾年前幅允孝在日本一個紀錄片節目中起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更喜歡介紹自己來自書籍服務集團——BACH。

他們服務範圍非常廣,不只是大大小小的書店,也包括動物園、大學、高中這樣的公立機構,還有銀行、研究所等跟書沒有太大關係的企業,透過打造有個性的書架,體現一家公司的個性和魅力。

選擇什麼書、怎麼擺放。聽上去很簡單,但幅允孝的工作有很多講究。在每次的項目服務中,幅允孝不僅要自己研究這個行業,還要通過訪談,調查,明確讀者的需求,建立讀者興趣和書籍的連接點,同時,環境、文化等外部因素也同樣值得考慮。

比如,在為橫濱的高木學院女子高中重新安排圖書館的書架時,他從三個年級各挑了 5 名學生,在沒有老師旁觀下,傾聽他們的閱讀經歷。他發現,這些學生很少看過村上春樹,有的干脆根本不看書。相反,他們對遊戲《Fate Zero》很感興趣。幅允孝後來找到了這個遊戲和書的連接點:《Fate Zero》腳本的寫作者——小說家奈須蘑菇,這位小說家很愛看菊地秀行和綾遷行人的小說,如《十角館事件》。於是,他提議在學校的圖書館定期推出圖書角,並擺出蛋糕系列、推理系列、世界風景系列等書,而在推理系列中,放入《十角館事件》等書,並同時打上Fate遊戲和奈須蘑菇的名字,作為「廣告」。

大量的訪談常常被證明是有效的,訪談的目的,不是為了發現他們喜愛的作家,而是挖掘出讀者更深層次的需求。溝通之後的結果往往和想像中大不相同。比如,在為一家動漫公司打造書架時,他們原本以為這裡的職員更想看動漫素材的畫冊或攝影集。後來發現,他們對頸椎保養、身體鍛煉等方面更感興趣,幅允孝後來就將書架打造成個人生活和工作組合的形式。

幅允孝對書有著自己的價值判斷。他不希望書可以速成的指南,也不想給讀者他們熟悉的內容。在他看來,讀書的意義「不是為了獲得某種答案,而是在你心裡產生一個疑問,這個過程讓你充滿喜悅。從這個角度看,書是一種工具、一把鑰匙,讓你思考,讓你一輩子不停地思考。它的價值絕不能用效率來計算。」

所以,大到一家書店,小到一個書架,他們的使命就是「創造一個機會,為客人提供與書相遇的驚喜。」

關於《東京本屋》,還有十一個書店的故事

和中國市場不同,日本的圖書流通有著特定的製度,即採取固定價格的方式,無論是實體書店還是網絡書店,都不能打折。這讓日本的圖書市場相對規範。

在書中,BOOK SRUCK的店主三田修平介紹:日本賣新刊的毛利徘徊在22%,二手書的利潤則由店主自由安排,達到六七成。

即便這樣,當亞馬遜在 2000 年進入日本時,日本的書店還是收到了衝擊:很多書賣不出去,書店門可羅雀。從 2009 年到 2014 年,東京一共消失了 179 家書店,整個日本的書店也在過去五年減少了一成多,其中絕大多數是獨立經營的小書店。

《東京本屋》對這些書店的探訪,更像是群體生存狀態的素描,他們的思考和嘗試可供借鑒。

除了幅允孝,《東京本屋》裡還有十一個小書店的訪談:每週只賣一本書的森岡書店、移動本屋BOOK TRUNK 、日本人平時下班後光顧的站前書店、航空書店、社區書店等。

森岡書店,一次只賣一本書,店內的設計會隨著書的主題改變。
圖/ 森岡書店

他們的創辦人對書和書店有著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嘗試,從而讓「本屋」——這個日本人對小書店的口語化稱呼,更加具有人情味和多樣化定位,讓它成為人們不同內心世界的入口。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第四屆數位業務發表會近日登場,發表AI創新應用及數位工具升級成果。會中亮點包括升級業務行銷工具「新業務平台 NAP 3.0」(New agent Platform, NAP)導入三大 AI 功能,並率先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以提升業務通路服務效率與專業能力;並特地邀請新加坡保險同業MDRT(百萬圓桌會員)業務菁英參加,同台分享跨世代客群溝通與數位轉型實務經驗,泰國人壽更派出策略創新長等高階主管來台參與盛會,期能攜手海外同業彼此交流,為國壽業務部隊經營開創新視野。本次發表會活動吸引逾400位業務人員到場,另有2萬人透過線上直播參與,創下發表會收視人數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自2022年起每年舉辦數位業務發表會,透過新技術、新應用發表,協助業務人員更掌握科技趨勢與善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於發表會中表示:「國泰人壽的數位工具不斷進化,NAP從5年前戰情室藍圖規畫,現已成為業務同仁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落實了效率工作與輕鬆生活的承諾,期許進入AI時代,國壽同仁以更堅實的底氣疾風前行。」強調保險服務已邁入智慧新時代,作為台灣保險業數位轉型的先驅,國泰人壽持續投入創新科技,為業務夥伴打造全方位的數位工作環境。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副董事長李長庚(左3)及總經理劉上旗(右3)率領高階主管,出席數位業務發表會,展現公司對數位轉型的高度重視。
圖/ 國泰人壽

此次發表的「新業務平台NAP 3.0」導入三大AI新功能:一是「文件智慧識別」,透過AI大型語言模型(LLM)輔助智慧字元辨識技術(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簡稱ICR),當業務夥伴為客戶進行保單健檢時,不需手動輸入,就能透過ICR拍照將資料正確帶入相關欄位;二是「自動生成圖文」,讓業務夥伴運用AI自製賀卡轉傳給客戶,利用生成式AI技術產生各類情境圖文,讓業務員有源源不絕的話題可以拜訪客戶;三是「AI COACH口袋教練」,能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再搭配「FitBack健康吧」增進與客戶的互動,提供完整且深度的保險資訊,成為業務人員的最強後援。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NAP「AI COACH口袋教練」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
圖/ 國泰人壽

「新業務平台NAP 3.0」平台使用率已達到100%,深獲業務人員肯定,今(2025)年國泰人壽更率先實現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應用於投保、保單變更、保費付款授權、理賠申請及據點臨櫃辦理等五大保險服務流程,業務夥伴可協助客戶使用NAP平台完成人臉註冊,暢行國泰人壽全服務平台,除了讓客戶能享受快速、安全且便利的數位服務,亦能強化業務通路的服務效率,預計年底前將全面推行。

在培育業務人員專業能力方面,國泰人壽優化「C-Learning」內部學習社群平台,以遊戲式的學習模式,提供教育訓練及時事分享,提升學習動能;更透過「集團全攻略」匯聚人壽、產險、金融及健康四大核心服務素材,讓業務人員能夠開拓例如企業主、新手爸媽、超跑車主、銀髮族等不同客戶族群,並透過工具獲得實質的銷售幫助。未來,國泰人壽將持續落實集團「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的品牌精神,深化AI技術應用,打造「人機協作」的最佳典範,優化數位服務功能,攜手業務夥伴開創保險服務的新局,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