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在2016年底推出第一間智慧實體雜貨店Amazon Go,透過感測器、機器學習等技術,讓消費者選購完後可直接走出商店、不須排隊結帳。現有消息指出,亞馬遜打算開設更多實體零售店,且除原有的超商規模、還將增設超市規模的Amazon Go,並將大幅縮減人力、平均只需6名員工,最快在2017年底試營運。
機器取代人力,每次排班僅需3到10名員工
根據《紐約郵報》報導,消息人士透露,這間智慧實體超市占地約在281坪到1,124坪間、有兩層樓。相較下,第一間位於西雅圖的智慧實體超商Amazon Go,空間僅約50坪。
像去年12月底開設的Amazon Go,超市內將不設收銀機和結帳人員,而是透過app記錄消費者購買哪些品項並付款。商品囊括4,000種品項,一樓主要販售消費者喜歡親手挑選的商品,如水果、雞蛋、肉和起司等生鮮食品,以及酒類等小體積商品;二樓則利用機器人包裝其他商品、再以輸送帶送至一樓的消費者手上。
最令人關注的是,亞馬遜同樣將運用機器取代人力,如此大型的超市,每輪班表只需3到10名員工、平均只需6名員工。其中,一名員工負責商品上架,另有一名經理職位,負責服務消費者,如協助消費者註冊亞馬遜生鮮雜貨運送的會員。此外,共4名員工負責「得來速」窗口的商品配送,其中兩名員工監督得來速窗口,另兩名員工將在二樓協助包裝機器人處理訂單。而根據實體店的規模和營業時間,聘僱人力將視情況增減3至4人。
「亞馬遜將利用科技最小化人力需求。」消息人士表示。
由於亞馬遜超市沒有收銀台,為避免商品遭竊,除了用感測器追蹤,還可能會僱用接待員站在門口監視是否有小偷。此外,傳亞馬遜正在考慮僅開放給需付年費的Prime會員進入超市購買,以降低商品遭竊的機率。
將開超過2,000家實體店面及智慧超市的傳聞,皆遭亞馬遜否認
這並非亞馬遜首次嘗試用機器取代人類。過去,亞馬遜便在倉庫使用大量自動化機器減少人力成本。此外,亞馬遜也嘗試用無人機送貨,取代人力貨運。
由於縮減人力可有效提高利潤,傳亞馬遜打算將新超市的營業利潤率定在20%,遠高於目前遠國超市的平均營業利潤率1.7%。此外,人力成本一直在超市營運中佔很大一塊,在2015年,美國超市產業共雇用340萬名員工,而年銷售額達200萬美元的超市,平均雇用89名員工。
不過,亞馬遜否認將拓展更多實體零售店的傳聞。2016年底《華爾街日報》指亞馬遜希望開設超過2,000家零售店的報導,也遭亞馬遜否認。不過這次消息人士指出,亞馬遜確實打算推出更多不同規模的實體店面,超市規模的實體零售店最快在2017年底試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