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部落格整併白熱化三強鼎立時代將至
台灣部落格整併白熱化三強鼎立時代將至
2006.11.15 |

正當台灣最大相簿、網誌平台「無名小站」與台灣第一大入口網站Yahoo!奇摩的合併案,紛紛擾擾從夏末延燒到了深秋,反而是天空部落與蕃薯藤旗下的Yam Blog搶先一步釋出具體合併內容與強大功能的新平台。
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日前出爐的〈二○○六年台灣地區部落格網站到達率報告〉,天空部落的到達率在今年大漲七倍,成為部落格平台最令人期待的新星。雖然與Yam Blog的整合將吸納多少「養樂多」(Yam Blog樂多日誌的雙品牌簡稱)會員仍是未知數,但Yam-天空部落的確已經成為市場矚目的新焦點之一。
反觀無名小站,近日頻頻傳出與使用者之間的服務插曲,先是新服務mypage造成使用者反彈,無預警關站維修也讓眾多使用者摸不著頭緒,不僅挑戰使用者對無名系統穩定度的信賴感,也傳出不少使用者外流的風聲。
種種變化顯示台灣部落格熱潮浮上檯面後,不僅衍生的商機及競爭態勢正在發酵,使用者的橫向串連也有逐漸成熟之勢。再加上市場普遍認為無名小站與Yahoo!奇摩部落格合併,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預期兩者合併所帶來的市場震撼,也是各部落格業者(blog service provider,簡稱BSP)近日積極布局的主因。

**無名紛擾不斷,搬家潮湧現

**
隨著知名度的日益升高及市場上與Yahoo!奇摩合併的傳聞不斷,無名小站絕對堪稱近日來BSP新聞曝光率的榜首。
從日前在宣導與選擇性不足的情況下,逕自推出新型態個人首頁「mypage」,引發使用者集體反彈、大量抱怨留言塞爆管理版面,最後則是在站方道歉及開放選擇後,才告落幕;緊接著無預警的關站維修,以及創站元老吳緯凱個人對友站PIXNET的流量測試行為,也成了網路上的熱門話題。
不少網友都談論著無名小站是否因為忙於與Yahoo!奇摩的合併事宜,而疏忽了站務管理。甚至更有人已經公開分享將部落格、相簿的「搬家」經驗。其中又以在「部落格觀察」(目前唯一計算台灣個人部落格流量的機制)中流量排名第三的部落客「艾瑪」出走PIXNET平台,最受矚目。
業界人士指出,目前無名搬家潮已出現,包括有Hinet做為穩固靠山的Xuite與容易上手的PIXNET,甚至是國外平台都有無名移入的新會員,但搬家潮對無名小站來說,會形成實質影響嗎?
從流量來看,無名小站近日並無異常。根據Alexa網路調查公司的流量統計,目前無名小站不僅位居全球流量第二十六名,而且仍穩定成長。
對於日前的管理失誤,無名小站總經理林弘全也承認疏失:「在mypage初上線時,我們的確做了許多錯誤決策,應該更以用戶的意願為主,讓他們選擇。」對於可能遭遇的競爭挑戰,林弘全則認為無名小站的危機,並非來自競爭對手,而是如何在高業務成長的壓力下維持無名小站的基礎營運。
「我們有危機,而危機是來自於自己,」林弘全解釋,未來如何維持使用者滿意度、系統穩定度及連線速度,都是無名必須克服的難關。他表示,無名很清楚網友「哪裡好就哪裡去」的心態,也因此唯有維持自家系統的穩定,才是解決之道,「頻寬跟機器的問題都快要解決了。」林弘全承諾。
智邦生活館總經理陳豐偉也指出,無名小站強大的社群與內容基礎,是它強有力的競爭優勢,或許無名小站的服務差錯可能讓其他小平台冒出頭來,但也很難「豬羊變色」。
至於這些率先移出的部落客串連力量,究竟會演變成社群集體外移,還是會因為搬得了家卻搬不了鄰居,造成移出的部落格淪落為「備份」之用,也仍有待時間觀察。

**各平台積極鞏固既有客群

**
只不過,搬家潮湧現的確讓各家BSP在營運上多了幾分謹慎,包括天空部落、樂多與無名,都表示將會把「使用者經驗」視為鞏固既有客群的重要原則,而這對Yam-天空部落與樂多兩平台又尤其重要。未來半年平台整併的流程,在在考驗雙方在體貼「使用者經驗」上的智慧,任一方的閃失,都會反映在整併後的會員數量。
過去的掛著雙品牌的Yam Blog樂多日誌,旗下一百三十萬名使用者為雙方共同擁有,現在卻因為蕃薯藤與webs-tv的合併產生變數。未來半年內,原有Yam Blog樂多日誌的使用者,可在樂多或Yam-天空部落兩平台間選擇,也讓兩家BSP的角力白熱化。
對此,webs-tv執行長陳銘堯樂觀地表示,在他來看並無所謂的競爭,因為Yam-天空部落未來將走上「強大功能」:挾著強大影音功能及資料庫的優勢,整合各項網路功能發展外掛模組,目標是把部落格強化為「個人入口」(my portal)。「部落格只是起步,代表了消費者個人化的開端,未來我們會提供所有的配套,將差異化拉開。」陳銘堯對webs-tv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面對Yam-天空部落的強大功能壓境,首當其衝的就是樂多。樂多執行長李取中對於強大功能的意義表示質疑:「部落格其實用不到太大空間,反而是穩定性較為重要,」他表示,樂多的優勢在於對使用者行為的掌握,而事實上樂多清爽的介面及干擾極少的自由風格也頗受好評。
雖然對於使用者即將因為平台整併而流失,但樂多也積極推出新功能,試圖將影響降到最低。李取中表示,樂多近日將會推出「共享書籤」及社群服務等功能,「我們將以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所創造的內容)為主軸,走向小型入口網站形式。」各功能將擁有獨立平台,但使用者還是可以自由進行橫向連結。

**大眾市場與分眾市場之爭

**
當然,各平台積極端出牛肉的原因,除了是因應近日市場變動,更重要的就是面對可能到來的「無名+Yahoo!」平台。雖然Yahoo!奇摩與無名對於合併事宜仍然三緘其口,但市場普遍的認知都是「合併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陳豐偉指出,以廣告業務角度出發,在廣告主永遠只看得見幾個大招牌的情形下,整併是大勢所趨,而小BSP能否在廣告商不青睞的情形下,找出適合的獲利模式,也考驗著各個業者。
「市場上不需要這麼多players,」陳銘堯認為台灣市場規模有限且缺乏資金,以致於台灣網路業經過了多年發展,仍未見到在規模上的躍進。「我們的網路需要整併,既然沒人說我們結婚吧,那就由我來做吧!」陳銘堯再次展現了積極併購的決心。
不少業者已經私下盤算著未來BSP市場將走向三強鼎立態勢,其兩強當然是指「無名+Yahoo!」與Yam-天空,而第三家到底花落何方,則將視近日部落客搬移潮的最後結果。只不過這樣的整併聲浪,在部落格這樣一個崇尚自由精神的產業裡,似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根據「部落格觀察」日前整理的前三百大部落格分布資料,可發現流量前三百大部落格中,只有一百四十二個站台是架在無名小站、養樂多、Xuite、新浪、天空、中時,其餘一百五十八個站則是分散在海內外各個小眾平台。由此可見,小眾市場在BSP市場中還是具有相當的占有率。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歷史最為悠久的站台,包括「部落格鄉村」、「憂鬱馬戲團」等,也都屬於小眾但社群凝聚力極高的平台。
知名企業部落客「查理王」指出,分眾將是未來小型部落格的發展重點,如何找到自家站台的合適定位,並獲得使用者認同,亦將考驗著各家BSP,畢竟部落格是一種高度個人化的服務,在需求分歧的大環境下,分眾或許是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發展方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